形意拳《九歌》浅解

时间:2022-05-01 07:54:00

编者:形意拳“九歌”,是指在演练形意拳的过程中,对人体的身、肩、臂、手、指、股、足、舌、臀(肛)九个部位姿势的要求。历来拳家多有解析,仁智互见。今特邀北京形意拳家刘长国先生(天津杨立德先生之弟子)再做诠释。刘先生特致言读者诸君:“本文之解乃一己之见,抛砖而已。倘能略启后后学之心扉,吾愿足矣!”

《九歌》全文

身:前俯后仰,其势不劲。

左侧右倚,皆身之病。

正而似斜,斜而似正。

肩:头欲上顶,肩须下垂。

左肩前伸,右肩自遂。

身力到手,肩之所为。

肱:左肱前伸,右肱在胁。

似曲不曲,似直不直。

曲则不远,直则少力。

手:右手在肋,左手齐心。

后者微塌,前者力伸。

两手皆覆,用力宜均。

指:五指各分,其形似钩。

虎口圆开,似刚似柔。

力须到指,不可强求。

股:左股在前,右股后撑。

似直不直,似弓不弓。

虽有支绌,每见鸡行。

足:左足直出,倚侧皆病。

右足似斜,前踵对胫。

二尺距离,足指扣定。

舌:舌为肉稍,卷则气降。

目张发立,丹田愈壮。

肌肉如铁,内坚腑脏。

肛:提起,气贯四稍。

两腰缭绕,臀部内交。

低则势散,故宜稍高。

《九歌》各解

(以三体式左式为例而讲)

1、身:前俯后仰,其势不劲。左侧右倚,皆身之病。正而似斜,斜而似正。

解:身指躯干部。站桩时躯干部应该是自然直立的。以后背为一平面,该平面应垂直于地面。以侧面为一平面,亦应垂直地面。以臀部说,臀部不可后突。臀部与后脚跟应上下对齐。也就是臀部与后脚跟同在一个垂直地面的平面内。此即身不可前俯后仰,左侧右倚之意。臀部不可后突,其意有二:一是腰部前挺而使臀部后突。俗谓“塞腰眼,翻屁股”。这种做法,易现挺胸收腹之状,形成僵力,不易使身躯放松,尤其不利腰部放松和调息练习。二是身躯前探形成前俯之势,而使臀部后突。此种姿势易使腹部后吸,很大程度上影响气降丹田,不利内气的修养。由外形看似乎是加大了前击力,实际上破坏了前踩后蹬的整体力量,故不可取。所谓“正而似斜,斜而似正”,是指胯部首先要摆正。即两胯骨尖(髂骨前上棘部)正对前方。这样能与足膝配合成合膝裹胯之势。其桩式才能体现出八面力。如果胯部斜置,其势必散漫不劲。左手臂前伸,右手臂在肋。此式必然使左肩略显向前,而右肩略显向后,使上半身略有斜势。此是前伸的必然结果,而不是有意的使身躯完全侧斜。所以说看正似有斜势,但斜中又有正。

2、肩:头欲上顶,肩须下垂。左肩前伸,右肩自遂。身力到手,肩之所为。

解:练拳都有竖项,头正直有上顶之意的要求。所谓“头上顶有冲天之雄。”要做到头上顶之意,两肩必须向下松垂。两肩松垂,即有颈部两侧大筋将头拉住之势,头即现顶意。如果肩上耸,头部必然松弛无力。肩的松与不松,与手臂的力量大小关系很大。拳谱中说:肩催肘,肘催手,如果肩松不下来,就不能起到催肘的作用,所以力也就到不了手。有实践的人可以感觉到。这句拳诀主要是指肩必须要松。松肩后才可以做到竖项、头顶、气力到手。所谓左肩前伸,并非是有意使左肩向前,而是由于左臂前伸必然使左肩略显向前。右肩自遂,是讲随左肩的略显向前而右肩自然略显向后。正因为此,也就造成身躯的略显斜势,所谓身的“正而似斜,斜而似正”。

3、肱:左肱前伸,右肱在胁。似曲不曲,似直不直。曲则不远,直则少力。

解:肱是大臂骨,在这里实际是指整个手臂而言。左手臂在前,右手臂在后、在胁,胁即由腋下至肋骨尽处。其肘部弯度大约在120°-130°左右。如果角度太小,即太弯曲了,则出手不远。如果太直,甚至成180°时,则手臂无力,亦不好变化。手臂前伸时,肘尖(尺骨鹰嘴)应对着地面,有坠之意,这样手臂才有力量,所谓坠肘其意在此。如果手过直,则其坠意全无,其力必小,此点练习者亦不可不知。

4、手:右手在肋,左手齐心。后者微塌,前者力伸。两手皆覆,用力宜均。

解:右手在肋部,高约与腰带平,左手前伸高与心平,指尖约与肩平。由外形看,左手在前直出,右手在腰部,手腕曲而有下塌之意。但一定要注意两手都应做到塌中有伸,伸中有塌,切忌偏执一面。所谓两手皆覆,即两手心皆向前下方,两手用力要相等,不可一手力大,一手力小,否则将破坏了整体力。因一般都习惯前手用力前击,而后手则随意一放,故特别提出用力宜均。

5、指:五指各分,其形似钩。虎口圆开,似刚似柔。力须到指,不可强求。

解:手指应形成爪状。大指与食指之间俗日虎口,应撑为圆形,但用力要自然,既不能用僵力,也不能懈怠。其力量达到手指是经年练功的结果,并非是用意勉强做出的。

6、股:左股在前,右股后撑。似直不直,似弓不弓。虽有支绌,每见鸡行。

解:股即大腿骨,这里借指包括小腿在内的整个腿部,否则哪里会有直与弓呢?左腿在前,右腿在后。左小腿应垂直地面,左大腿应与身躯成近似150°角。右小腿与地面成约70°角。右大腿与身躯约成170°角。所谓似直不直,似弓不弓是指既不是弓蹬步,也不是直立步。看上去有点支撑力不够(虽有支绌)的样子,实际上此种姿势才能有八面之力。每见鸡行是说行步是走的鸡行步。鸡形是在行步上要走直线,并且每上步时后脚必与前脚合一下。提脚时足趾松弛,落地时要足指扣地,此即鸡行步特点之一。这种步法最适合形意拳的发力,故强调每见鸡行。腿的姿势,最易犯的毛病是前小腿不能垂直地面,而多是向后斜撑。有些人还故意将前腿伸直,意谓有支撑力,但却忽视了这样做易练出僵力,且步法不灵活。更难练出弹力,此点练习者不可不知。

7、足:左足直出,倚侧皆病。右足似斜,前踵对胫。二尺距离,足指扣定。

解:左足向前直出,足尖略向里扣,绝不能向外撇。这样才能配合膝胯更好的做到合膝裹胯的要求,而达到八面力的效果。右足在后,外撇与中线相成角度应略小于或等于45°。如果角度过大将破坏合膝裹胯之势且易使胯部失正。前后足的相对位置:前足内侧与后足跟内侧同在一条直线的两侧。前后距离应看练习者的身高与练功时桩站的高矮而定。身高者远些,矮者近些。桩站得高者近些,站得矮者远些。其二尺距离是概说。足指扣定,意在应有足指抓地的意识,但绝不可用力死死的扣着。练习日久,足指扣,手指扣,头上顶,此三者与丹田合一即为三心归田。

8、舌:舌为肉稍,卷则气降。目张发立,丹田愈壮。肌肉如铁,内坚腑脏。

解:人身有四稍之说,即:发为血之稍,甲(指甲)为筋之稍,牙为骨之稍,舌为肉之稍。血,筋、骨、肉健康与否都能在其稍表现出来,此是中医学的说法。舌卷是要求练功者合唇扣齿,舌尖自然抵触上腭。其意义是:一舌上抵可促生津液而口水增多;二连接任督二脉以通周天。舌卷气降,即指舌卷而抵上腭接通任督以便使元气降回丹田之内。目张发立是指功夫深厚在发力时惊起四稍的形态。丹田愈壮,肌肉如铁,内坚腑脏是指元气充足后而显现的身强体健的效果。应注意,舌卷是练功时必须做到的动作。而气降,目张发立,丹心愈壮等等是长期练功所得的效果。并不是只做到舌卷就能达到的。

9、肛:提起,气贯四稍。两腰缭绕,臀部内交。低则势散,故宜稍高。

解:此则所讲提起,万不可认为是练功时象忍便一样将紧紧提住。初练功时只要做到收臀,自然就有提肛之意,也就算做到提肛了。当练功达到一定程度,元气充盈后,会阴穴则出现自动上抽的现象。二便也随着有上抽之象。这才是真正的上提的真意。到此程度,自然气贯四稍、带脉、命门(腰)等处元气氤氲。臀部亦有圆抱之意。可以说,气贯四稍等现象并非是只靠提肛而形成的。

上一篇:闲话太极拳的“体” 下一篇:关于“先想后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