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2-06-27 02:58:18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高校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找准着力点,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本文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制约瓶颈,进而提出推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应选择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成功教育;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52-02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呼唤,是缓解就业竞争压力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成为转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育人载体的有效突破口之一。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

所谓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发现和捕获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即潜在的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具体构成。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创业意识、心理素质、创业行动、创业结果角度还是从专业能力、管理能力、社会能力角度,创业能力都是一项以创新意识为核心,涵盖经营、管理、沟通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需要在市场经济平台中得以验证,因而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突出实践性。这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其制约瓶颈

大学生创业基本上存在“资金短缺、项目短命、经验空白、能力不足”的问题。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创业能力的亟待提升,折射出高校创业能力培养的缺失。

1.创业热情渐涨,创业行动迟缓。蔡文娟(2009)“大学生创业情况”的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多数大学生还是有求稳怕风险的心理,不是把创业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选择,而是就业压力下的被动选择,从而出现创业热情渐涨、创业行动迟缓的现象。

2.资金、经验匮乏,资源获取能力弱。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认为资金和创业经验的匮乏成为创业的主要障碍,这明显说明学生在资源获取能力上的亟待提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寻找商机,获得资金、技术支持,如何在高校就积累公司经营、管理经验,成为制约广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的主要壁垒。

3.创业项目生命周期短,规模普遍微小。大学生由于受到经验、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制约,创业规模普遍微小,生命周期短,经受不起市场竞争的冲击,成功率偏低。而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值得注意,这对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校在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又面临着资金、人才队伍、培养载体的制约瓶颈,主要表现在重广谱知识传授缺分类个性化培养,重外在活动开展缺内化意识培养,重校内能力体系培养缺市场需求对接,这些都导致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亟待转化,强化与市场平台的信息交换,开拓新的培养平台和创新教育载体。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1.注重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是创业能力的核心。高等教育可以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教学内容实现多样化,将创业教育、创新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通过开设经济、法律、管理、财务等选修课,帮助大学生积累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其次,在低年级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职业定位,明确人生目标,制定发展规划。

2.注重自立和成功教育,培养自强自立精神。创业不仅仅是创办企业,也涵盖着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当今高等教育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引导大学生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支柱,在工作中依靠自己的努力,开拓新局面、解决新问题,或者争取毕业后独自创业,从而避免依赖家庭、依赖父母和过分依赖人脉关系。

3.注重分类指导教育,提升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高校要实现由广谱式教育向分类指导的转化。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主要是通过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知识讲座、组织创业计划大赛、与企业签订战略联盟等等,这些通识性、广谱式培养方式对于普及创业基础知识、提升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每个人的创业能力、综合素质高低是和他的先天素质条件密切相关。只有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他的创业能力。

4.注重全过程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搭建各种平台,例如举办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业能力;更可以通过创建孵化基地,对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在真实的市场条件下检验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培养的水平。

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从培养一个“全面的人、完整的人”的角度开展创业教育。通过转变培养模式,注重创业能力培养,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共同研究和解决,并形成政府、高校、学生共同转变观念,形成合力,推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瓶颈问题与策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

[2]王饮寒.李伟.大学生创业能力指标构建及提升路径[J].人民论坛,2011,(17).

[3]黄启国.试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

[4]李燕.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5]大学生创业研究课题组.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报告[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2).

[6]李永强,白璇,毛雨,曾峥.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8,(02).

[7]张玉利,薛红志,杨俊.企业家创业行为的理性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05).

[8]钱永红.个人特质对男女创业意向影响的比较研究[J].技术经济,2007,(07)

[9]黄希庭.论时间洞察力[J].心理科学,2004,(01).

[10]范巍,王重鸣.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05).

[11]金玉芳,董大海,张海松.消费者产品知识对其激活域的影响研究[J].预测,2007,(01).

[12]朱仁宏.创业研究前沿理论探讨——定义、概念框架与研究边界[J].管理科学,2004,(04).

[13]贺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06.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1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关于大学生创业项目生存现状的调查——以松江大学园区创业实体为例》(项目编号:2011XS84)、2011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大学生创业项目生存现状及创业能力培养》(项目编号:CX1106020)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聂红(1979-),讲师,硕士研究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思政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程思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在读学生。

上一篇:关于造价咨询企业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式的前... 下一篇:浅谈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