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学困生的产生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时间:2022-06-27 01:59:42

浅谈初中英语学困生的产生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2)05-0058-01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英语学困生的产生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了学困生产生的症结: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教学密度低;教学实用时间使用质量差,教学效率低。针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课外作业的有效性,笔者采用了导学、导思、导做等教学策略,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设计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优化策略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部分人掉队,成为所谓的学困生。笔者发现,学生英语成绩的好差与他们的课堂参与程度存在很大的相关性。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在英语课堂里的表现得相当积极,而一些英语成绩差的学困生总是消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有的甚至从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观察到多数学困生在课堂的表现比较相似,主要表现为:一是上课昏昏欲睡,不能集中注意力;二是不动脑子,不思考,课堂效率低;三是不动口,不动手,不参与教学活动。

一、问题产生的归因分析

1.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教学密度低

笔者对平时学生们课堂教学的参与的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活动的表现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作相应的整理、归类,分析。

按照学生参与的每堂英语教学活动,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的平均水平来推算,一周之内,他们因不参与而浪费的时间接近1. 8节。值得注意的是,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在课堂参与的时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学困生与尖子生相比,一周之内要少上两节课。

2. 教学实用时间使用质量差

同样的学习时间,既可用于记忆和理解等低认知水平的学习任务,也可用于分析、综合、评价等较高认知水平的学习。如果用于低层学习任务的时间过多,就会出现实用时间使用质量差的问题。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搞“题海战术”,也就是低认知水平的学习。比如,有的教师花费整整一堂课的时间去讲解语法结构,然后给学生大量的语法练习。这种缺乏实效的教学使得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反感或厌烦情绪,因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或创造性。

二、问题的解决

1.导学

导学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其关键是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讲授,以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教师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学知识,在探究中创新。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初中英语教学的导学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及其思维发展规律,在备课以及选择教学素材时尽量做到新、奇、乐,使学生的注意力不但能够紧随教学内容,而且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在游戏中加深理解。

(2)精心设计练习与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

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增加让学生动脑、动手等实践探索的时间,并不失时机地进行指导。如在识记单词和“Warming up”时,笔者就经常采取“brainstorming”的办法给学生创造动脑筋的机会。教学时,教师要始终意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师则只是活动的参与者和帮助者。

2.导思

“导思”的关键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认知基础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方法与艺术,减少时空占领,浓缩教学内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实施精讲的方式。

(1)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讲授者,而是与学生一起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学时,教师要减少课堂内的时间占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笔者设计了看卡通电影模仿角色学英语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一样,被编成小组并接受别的小组同学的挑战,每个小组先观看影片,然后根据要求说出剧中角色的台词,并模仿剧中角色的语音和语调进行表演,每个小组都要接受别的小组同学的评价。

(2)浓缩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精讲多练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内容庞杂,目标多样。

如果每一个内容和目标都以教师的讲解为主,那么势必会延续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为此,笔者根据初中英语教学和初中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创造性地对课堂教学的纵向程序结构作了改革,提出了基础知识(5分钟左右)、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进行新课(17分钟左右)、巩固练习(8分钟左右)、课堂作业或活动(10分钟左右)、课堂小结(3分钟左右)的纵向程序结构。

(3)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艺术,实现因材施教

要想切实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效率,英语教师就必须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艺术。如笔者自己归纳的语法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课文教学整体化;对话教学表演化等教学策略。考虑到学生英语程度的不同和接受能力的各异,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3.导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检验课堂效果和落实教学内容的最佳手段。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控制作业总量,切实提高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1)实行弹性作业制度

每天布置的作业中,笔者按“必做”和“选做”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一制度减少了硬性统一的课业负担,增加了作业的弹性;减少了苦学负担,增添了乐学情绪。

(2)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笔者在布置英语听力的作业时,并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们听磁带写出答案,而是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将听力内容用小短剧的形式在课堂内表演,获得好评的小组将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学生可以对听力的内容作一些改编,使之适合本小组的表演。这样,就减少了学生不必要的机械记忆的负担,增加了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减少了接受性负担,增加了探究性活动。

(3)设计个性化作业

针对每个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和特长的不同,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的个性化作业。如要求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强的学生看几篇英文报纸,要求英语语法过硬的学生整理某一个语法点,要求英语听力强的学生听一首英语歌曲,并听写歌词等。

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教师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少学困生的形成,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何一粟,李洪玉.学习能力发展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施良方,崔允淳.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和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辜胜阻.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育, 2003(10).

上一篇:浅析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课堂 下一篇: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