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高校校史、校情教育的对策

时间:2022-06-26 09:23:56

论新时期高校校史、校情教育的对策

[摘 要]校史、校情教育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本文以青岛科技大学校史、校情教育现状为切入点,提出了强化对新生的校史校情教育、开设校史校情选修课和专题讲座、定期邀请知名校友回校演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渠道作用、组织编写年鉴和校史、加强以校史校情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六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校史;校情;德育;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1-0098-03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在此新形势下,高校应采取多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校史、校情教育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却又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结合校史、校情对学生进行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可见性、可操作性强,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易于被学生接受;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形成学校和社会期望的优良品质。

回顾历史,青岛科技大学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做了不少有价值的工作,特别是在近三年的建设与发展中,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针对性地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有:学校的校报、广播的全方位的报道,为校史校情教育提供了基本的素材;校史展览馆的建成,为校史校情教育提供了初步的平台;邀请老校友回校演讲,为校史、校情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榜样。但是,在校史、校情教育方面学校仍有不少工作尚待改进和提高:师生对校史、校情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还稍嫌不足;校史校情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实效性尚需加强;对学校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宣传尚待加强;某些具体工作还要做得更细更扎实;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建立一个面向广大师生员工切实可行的、充满实效的长效机制。

展望未来,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仍很艰巨,审视学校现阶段校史、校情教育的现状,探讨其应用对策,对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继续推进学校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校要加强和改进校史校情教育工作,具体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第一,强化对新生的校史、校情教育。新生刚刚结束中学时代来到大学校园,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期待获得一个满意的答案,校史、校情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史、校情的教化、导向功能,培养大学新生对学校从初步认同到完全认同的心理。“初步的认同在于认知层次上,较深入的认同进入情绪认同层次,完全的认同则含有行动的成分,个体对他人、群体、组织的认同,使个体与这些对象融为一个休戚相关。”[2]加强新生的校史、校情教育,使学生对校史、校情有了一份“了解之同情”,他们才能理解学校发展的规划,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的各项政策措施,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形成自觉、良好的学习风气与习惯。

“校史教育应是高校新生入学前的必修课,是育人工作的起点。一个学校的历史和传统精神、学术文化氛围和校友的榜样,都将对一代代学子产生终身铭记的不可估量的影响。”[3]所以,学校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要举办校史校情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校史展览,邀请老校友谈读书,约请相关部门领导谈学校的发展规划,听师兄师姐介绍学校的逸闻趣事等。通过这些措施,让大学生逐步熟悉学校发展的历史,了解学校历史上涌现出的杰出人才,与前辈进行心灵的对话,初步建立一种心理的认同感、自豪感。这样,学校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校园文化将以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方式,陶冶、浸润青年学子的心灵,使学校优秀精神财富代代相传,激励学生们爱国爱校,走上成才之路。

第二,开设校史、校情选修课和专题讲座。学校可考虑开设校史、校情方面的选修课,形势与政策课也可适当增加校史校情内容的选题。学校可由校史馆或政法学院组织校史、校情专题讲座,邀请学校领导、老教师、知名校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某个专题进行讲座。学校还可收集校友的感人事迹、言论,汇编成册,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生动素材。如建方方教授的感言:“我想用自己的实践来证明,我们学校虽然不是国内一流的高校,但是我们有甘于寂寞、勇于拼搏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一样可以出一流的成果,一流的学者。”[4]合理运用校史、校情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促成学生勤奋好学、立志成才局面的形成,其作用是空洞的说教远远不能比拟的。

第三,定期邀请知名校友回校演讲,介绍经验。已经毕业的校友,本身就是母校精神的最好代表,他们的为人处事、言行功德、学问才智,在外人看来,无不展现着他所从学学校的面貌,学校的声誉从他们身上可以得到一个侧面的反映。在学校历史上,培养了许多自强务实的学生:有艰苦创业的“科坛名将”、全国首届优秀发明企业家、第三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台震林;有铸就了“不怕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企业精神,带领公司员工从一穷二白中艰苦创业,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综合大型制药企业的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鲁南制药集团董事长赵志全;有投身于石化生产第一线、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的中石化现任总裁王天普;有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默默无闻奋斗20余个春秋,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试验技术总工程师王福通;有支援西部建设、被服务地新疆吉木乃县号召“远学徐本禹,近学周磊”的周磊校友……这些优秀校友的创业事迹都是实实在在的,学生过去对他们早有所了解,而今又能耳闻目睹,其间的教育意义自不待言。

第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对学生的校史校情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正如李长春同志2008年5月4日在东北大学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调研时所指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是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能不能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大问题,关系到办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怎样办高等教育的大问题。”[5]作为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对学生进行国史国情教育时发挥主导作用。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甚少对学生进行校史校情教育。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教师没有认识到校史、校情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自身校史、校情知识缺乏。为此,学校要采取措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认识,改变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补充自身的校史、校情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结合丰富的校史、校情资料,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五,组织编写年鉴、校史。青岛科技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0年,可以说,学校的发展史就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学校的演变过程与我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演变过程是密切相关的,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探寻学校的校史、校情,对于把握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演变过程,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提高今后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的自觉性,都是大有裨益的。为此,学校可采取各种措施保存校史、校情资料,而编写年鉴资料、组织撰写校史著作则是重要手段。年鉴、校史的编撰又离不开档案,要继续加强对档案的保存。学校要积极搭建校史、校情研究平台,组建研究团队,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鼓励师生从事校史、校情研究,在经费方面加大投入,在课题方面给予支持。通过这些工作,在实践中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弘扬传统、爱校建校的自豪感,树立为学校辛勤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勤奋学习的热情,达到借鉴历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目标。

第六,加强以校史、校情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6]为此,学校要建立、完善校史、校情教育体系,包括校园纪念物、建筑物、雕塑、档案馆材料以及校训、校徽、校风、教风、学风、校歌、校操等。学校可利用校史资源,精心筛选资料,编写校史德育读本。同时根据需要,制成录音、录像、光盘、德育课件等音像资料,存放到校史馆或档案室,以便利用。学校可开展以校史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戏剧表演赛、辩论赛等;利用节日和重要人物纪念日,适时开展以校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始终受到良好精神的熏陶,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EB/OL].人民网,2007-10-15.

[2]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田芊,徐振明.谈谈校史研究室的工作[Z].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史研讨会论文,2003.

[4]青岛科技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M].青岛科技大学,2007.

[5]李长春.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EB/OL].新华网,2008-05-05.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上一篇:甘肃山水画创作题材优势思考 下一篇:宗教观念,犹太艺术的原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