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措施

时间:2022-06-26 08:37:54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措施

摘 要:本文对高等级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和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路面工程质量控制的因素,对于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路面 质量控制 施工

1概述

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经过近20年的发展,高速公路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公路质量的通病仍未根除,部分地区的公路建设质量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措施

2.1路面面层结构

(1)沥青面层的结构组合根据有关研究结果来看,如果沥青面层总厚度在15~18cm,在面层结构组合时,需考虑以下几个原则:①防止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对面层的损害,总厚度不宜小于16cm。②3层组合时应有一层为I型级配。作为防火防渗的考虑,一般都放在中间层,如放在上面层会对抗车辙及抗滑不利。③不宜选择沥青碎石层。由于没有使用矿粉,对提高沥青的稳定性及避免沥青离析有负面影响,除空隙率一项指标外,沥青碎石层再无其它具体技术指标要求,对质量控制不利。④中面层与下面层应使用同一规格的集料,以方便施工。在中面层可采用AC-25I,下面层可采用AC-25II,可统一使用石料规格、品种,在搅拌站上使用的震动筛孔直径也应相同,这样在中、下面层交替施工时有较好的互换性,省去换料、换筛等作业工序。⑤硬路肩的结构组合应与行车道相同,便于同步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2)沥青面层与结构物的协调关系为使路基面层与结构物路面良好衔接,应考虑以下关系:①与桥面的关系,现在桥面上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厚度大多采用5cm。而预应力桥梁,特别是大跨度简支预应力桥梁施加预应力后跨中产生20~30mm甚至更大的反挠度,侵占桥面沥青混凝土的厚度,影响了沥青混凝土的铺装。②与桥头搭板的关系,某些工程为解决柔性路面与刚性桥面的过渡,将整个沥青面层及半刚性基层全部铺上搭板,然后采用不等厚的楔形过渡,但这样对机械化施工不利。③与伸缩缝关系,为了方便施工和保证桥头与路堤相接处的路面平整度,一般的伸缩缝无论是板式橡胶缝还是毛勒缝,多数情况下采取“先路面,后做缝”的方法施工。

2.2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1)确定配合比的基本要求

在考虑沥青混凝土所使用的材料及其配合比时,应充分考虑沥青路面在运营状态下应保持的基本特性:防水;抗老化;抗滑,抗车辙(高温稳定性);防脆(低温稳定性)。这些特性往往是互相冲突、互相矛盾的。如马歇尔稳定度的峰值,其密度最大而空隙率最小。防水抗老化要求混凝土密实、空隙小,而抗滑、抗车辙则要求混凝土有较大的空隙。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应充分考虑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如在夏季气温高且时间长的地区,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是热稳性差,因此应把抗车辙能力作为首要考虑条件。提高抗车辙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选择粘度较高、钎入度较小的沥青。②粗集料尽可能选择较粗的颗粒,实践已证明在抗车辙能力上,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远不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考虑到最大粒径须受相关层厚度的约束,且粒径过大,对防水不利,故中、下面层可采用AC-25mm或AC-30mm的粒径。③为提高沥青的稳定性,避免离析,可掺入矿粉,但掺量不能过大。④控制沥青用量,油石比选择以接近低限为宜。⑤空隙率的选择,宜趋于高限,可控制在5%左右。⑥可选用改性沥青。在沥青中加入5%改性剂聚乙烯PE,可以显著改善沥青高温稳定性。

(2)配合比的确定与验证

为使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满足要求,应按下述程序进行:①目标配合比阶段,在进行目标配合比试验选择时,除粗细集料配比符合规范“JTT032-94”所规定的级配曲线外,关键是选择最佳沥青用量OAC,如前所述,对沥青混凝土特性要求往往互为矛盾,在选择OAC时应充分考虑。根据工程实践经验,选择OAC可参考以下规律:如沥青碎石AM-25油石比为34%~35%;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Ⅱ油石比为38%~39%;沥青混凝土AC-25Ⅰ油石比为44%~45%。如果粗集料具有明显多孔隙性,油石比应增加01%~02%。②生产配合比与试验阶段,生产配合比是指经过烘干加热以后的集料,经过振动筛分成粗、中、细、砂等4种规格材料,再按目标配合比所认定的级配曲线重新组配,成为生产配合比。一般应在每日正式生产前取样作一次筛分,决定是否应作调整,通过试拌检查生产配合比是否得当。试拌结果应提交试验报告。③试验路面阶段,试验路面为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是大规模生产前的一次全面检验。通过试验路面不但检验配合比所认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完成后应提交完整的试铺报告。

2.2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搅拌站设备控制近年来随着工程的需要,各施工单位购置了不少进口设备或国产设备,这些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具有电子自动控制装置,称量灵敏准确,还附有布袋除尘装置或湿式除尘装置,除尘效果好,对环境损害能降到最低限度。由于沥青路面属于大规模生产,每天要求生产沥青混合料在1000~3000t左右,需要多台沥青拌和设备同时生产方能满足要求,拌和设备的喂料仓均为4个,若需铺装0~5cm厚度时,需要两种材料混合,应将料仓增至5个,以方便施工。

(2)原材料检验桶装沥青应在表面以下及容器侧面以内至少5cm采取每日检查一次,作常规或3大指标的检验。集料与矿粉,每月至少抽检一次。

(3)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出仓温度控制在160±5℃为宜,温度不得过高以免烧焦。每日至少在摊铺工地取样一次,作常规指标检测。

(4)运输控制大吨位车易于保温,要求至少在15t以上,特别在运距长,气温低的情况下不能使用小吨位车,混合料运至工地,降温不宜超过5℃。运量车的数量,应满足拌和站不停机及摊铺机连续摊铺的需要,并视生产规模及运距的情况而定,一般需20~40辆。

(5)摊铺控制①摊铺速度宜慢不宜快,控制在2m/min左右为宜。②摊铺温度控制在140~150℃为宜。③不连续摊铺时,摊铺机内应有材料贮存,不得摊光等料。④半刚性基层标高往往不易控制,常采取负误差控制。⑤补料,只要配合比正确,摊铺正常,不离析、不拉沟,摊铺中不应当补料,特别在中、下面层更不应当补料。若上面层摊铺中发生不正常情况。⑥基层潮湿或雨后未干,不得摊铺,如摊铺中遇雨应立即通知拌和站停机,不得冒雨摊铺。

(6)碾压控制①初压起平整稳定作用,选用10t左右钢轮压路机,初压温度110~130℃为宜,只要不发生推移,尽可能争取早压。

(7)施工接缝控制。①纵向接缝,如摊铺机不能进行全幅摊销时,必须有两台以上摊铺机前后按梯阵排列的摊铺,形成热接缝,纵缝不允许冷接。②横向接缝,横向接缝至关重要,如处理不好影响平整度,其接缝可平接或斜接,为保证平整度,横向接缝应补充横向碾压。

(8)动态控制与总量控制动态控制是衡量施工质量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承包人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3、结论

高等级公路的沥青路面工程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功能,在施工过程中应系统地加以严格控制,保证其工程质量将对行车安全产生很大影响,也可减少维修费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S].

[2] 沙庆林,王旭东。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技术研究。公路,2001,(11).

[3] 杨世基,吴立坚等公路填石路堤压实标准与检测方法研究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研究报告,1998.

上一篇:大力加强企业培训工作推动企业蓬勃发展 下一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岗位胜任力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