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在农村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时间:2022-06-26 07:37:05

生本教育在农村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摘要:“生本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本文试论述了“生本教育”如何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中应用,以期做到有效教育。

关键词:生本教育;高中农村信息技术;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335-01

“生本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与传统授课粗放式教学相比,生本教学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教师除了备课还要做大量幕后的“导演”工作。如划分小组、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培训小组长、制定评价标准、对精彩的展示给予奖励、调控学习不在状态的学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等等。那么,“生本教育”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中应用,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依靠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呢?

一、转变理念,做好“引领者”

实行生本教育,首先教师要转变理念。由于电脑在农村家庭还不普及,农村普通高中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少,信息技术基础普遍差,因此,大部分教师不放心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探究、讨论从而获取知识,而是以老师讲和演练、学生听后在下面电脑跟着练为主,几乎每堂课都是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以教师为中心。生本课堂则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要转变理念。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要给学生尽可能的自主学习,充分做好“引领”和“协助”,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

二、准备充分,做到有的放矢

在生本教学中,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象传统教学那样为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与此相应,学生在传统教学情境中只能跑跑龙套,敲敲边鼓,充当着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因此,教师要准备充分,做到有的放矢,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1、布置好前置性作业,放手让学生预习

生本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是由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的。预习作业的布置就尤为重要。通过“预习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设计布置“预习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组织好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交流、探究。特别在分组的时候,要注意信息技术水平、活跃学生和性格内向学生的搭配,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例如在图片的处理教学中,刚好是元旦,于是我设计了制作贺卡这一节课,根据学生对上网的兴趣高涨,以现实中的实际任务制作元旦节贺卡来“驱动”学生,使之感兴趣,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始至终充分自主地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贺卡的制作。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学习气氛也很活跃,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够及时提问。交上来的作品各有特色,表达了自己的心声,看后非常感动。

3、做好充分准备,做到“收”“放”自如

生本课堂看似简单:布置预习作业、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指导。可实际上,要想上好生本课,是很不容易的。我认为生本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点拨时的“收”和“放”,教师要有获取并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通过点拨,让学生向更深处迈进,也就是“放”;通过点拨,让学生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到正轨上来。收放自如,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激扬生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其实,这一点一拨,并不是太好把握。这需要教师有较深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了解学生,这需要教师有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正确的道路。引导学生自己学,教师只起到帮学的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学,教师在什么时候帮,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还应该做什么。

三、注重引导,为“生本”护航

在生本的课堂上,我们老师不是在教课本,而是在指导、激励学生,使学生个个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教师的作用在生本课堂显得更加重要。我们提倡生本教育并不是要削弱教师的作用,我们削弱的只不过是教师的“讲解功能”。相反,教师自己要更加重视自身作用,或者说生本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我们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需要经受住考验。以前,教师只需要讲解知识,这样的教学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要求并不高。而生本教育中,教师的引导艺术,收放自如的技巧,教师的知识范围,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等等,都是传统课堂所无法比拟的,教师要做到学生全部情况能了然于胸。在幕后(课外)教师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为合作教学打好基础。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小组学习与展示情况,适时走到前台进行释疑解惑的点拨,不断将小组合作学习推向新的学习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集中精力听学生的发言,当学生说的罗嗦时,教师要给学生提炼一下;当学生说的简单时,教师给学生挖掘一下;当学生说的不完整时,引导学生补充一下;当学生把重点内容一带而过时,提醒学生一下;当学生表达不清时,帮助学生一下;当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提醒全班同学表扬一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充满了自信,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

总之,“生本教育”模式,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老师乐教,学生乐学。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 下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留白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