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

时间:2022-06-26 04:46:30

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

摘 要: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色呢?首先让我们弄懂“语文”二字的含义。“语”即语言,“文”文字也,“语文”乃“说话与写作”。只有真正把听、说、读、写落到实处,才能上出语文课的底蕴,上出语文课的性情,上出语文课的本色,才能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

关键词:脱离文本;扬弃;听、说、读、写;回归本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100-02

在新课改的滚滚大潮中,涌现出一批热衷于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优秀语文老师,他们收获了成功与喜悦。在这些名师引领下,更有许多老师盲目跟从,使学校常态教研活动中的语文课堂出现了很多华而不实的东西:老师为了让公开课具有观赏性而制作了很多精彩课件,几乎整节课老师和学生都是看着课件进行教与学,严重脱离文本,以至于教学完一篇课文后,一些学生竟连课文都读得不流畅;更有一些老师为了让公开能够上得流畅,在课前竟借班一遍又一遍地试上,有的甚至直接用开课班级学生进行公开课“排练”,课前安排某些学生“提问”一些能够体现开课老师教育机智的问题或环节,使得课堂或充满欢声笑语,或让学生声泪俱下,整节课灯彩纷呈,极具观赏性,彰显老师很强的教学能力。所谓“上课时,不成熟的老师心里装的是教案,成熟的老师心中装的是学生”,强调的是老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适时进行引导学习,而不是让老师引着学生去钻一个又一个事先设好的“局”。

这样的语文课太假了,作秀成份太多,让语文教学严重偏离语文学科的本色。我发现我们丢掉了一些传统的东西,没能很好地“扬弃”。面对这一现象,我想大声呼吁:语文教学是该回归本色了。

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色呢?首先让我们弄懂“语文”二字的含义。“语”即语言,“文”文字也,“语文”乃“说话与写作”。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那么语文课的目的究竟为何呢?语文课到底教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语文教学的本色?围绕“听、说、读、写”四个字,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语文课上让学生学会认真地听

听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耳聪目明”、“耳闻目睹”、“耳熟能详”、“耳濡目染”等说法,无不说明听对于接收外界信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性。在课上有的学生不会听讲,要么小声交头接耳;要么就目光呆滞,不知在想什么;要么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生理上决定的,有的是家庭环境造成的,有的是懒散缺乏管教导致的……那么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现状,从而提高听课效率。这就需要老师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教会学生聆听。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必须教会学生专注的听别人说。说话时要看着说话者的眼神,及时回应。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知道学习的目的。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听话也是阅读,不过读的是有声的书,能够随时留心说话,对于阅读能力的长进大有帮助。”语文课上,我们让学生倾听老师讲解,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思路;倾听同学的理解、分析和感悟,博采众长、加深理解;倾听文本,感悟文字内涵;倾听文章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独白,体会其思想感情。让学生听得清楚,听得生动,听得形象。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二、语文课上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说

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说话方面要养成“语音清晰,意思明白,条理清楚,态度自然,有礼貌”的习惯。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孩子在课堂提问时出现说话语无伦次、啰嗦反复等毛病,有时说话还出现玩手、吐舌、摸耳等不雅动作,这时因为孩子平时没有接受严格的口语交际训练,讲话时精神紧张、心慌意乱导致。这就要求语文课上,老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说话训练,训练孩子的胆量和心理素养,训练说话时的思路和语言组织能力:训练思路,主要指说话时的思维灵敏度和逻辑性,要求学生凡事先想清楚以后再说,对于较复杂的问题一定得分出主次前后,语速宜慢不宜急,要言之有序。

训练说话不仅要做到语句通畅、用词准确,同时还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以便准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想法或抒发真挚的情感等。例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让学生模仿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呀,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呀,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来介绍自己家乡的一处美景,激发学生的用语兴趣,轻装上阵,在循序渐进的说话训练中让学生思维敏捷、兴趣盎然、妙语连珠,彰显语文教学之本色。再如,在学习完《草原》一课后,我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说:“草原真大呀”我又顺势启发,反问道:“你能变换句式,把感情表达得更强烈一点吗?”学生发言非常踊跃:“草原真是一碧千里呀”“草原难道不是一个绿色的天堂吗?”等句子,充分抒发学生的真挚感情,表达他们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变换句式的训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语言,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说话的技巧,(下转102页)

上一篇:小学语文趣味课堂培养学习兴趣 下一篇:穴居中的乡野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