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中最值的求解

时间:2022-06-26 04:40:49

浅谈中学数学中最值的求解

摘要:最值问题贯穿于高中数学的始终,几乎每一个章节都能或多或少的牵扯到最值问题,加之最值问题又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正因为此,最值问题历来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不仅如此,最值问题就像一条主线,将高中数学知识联系在了一起,研究最值问题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在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圆锥曲线,向量问题中均离不开最值问题的讨论,可以说最值问题就是数学的生命线,研究最值问题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围绕以上几个方面,对出现的最值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给出常考的题型,以及解题思路和方法,并配以练习与变式以方便初学者更好的掌握。

关键词:最大值;最小值;三角函数;均值定理

1 引言

最值问题历来是高考热点问题之一,不单单是因为他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相关,更因为求解最值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对于学生认识事物本质能力的培养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高中数学中,最值问题涉及面广,像函数(三角函数,二次函数,指对函数,幂函数),不等式,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圆锥曲线中都能找到最值问题,求解最值问题的方法很多,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均值不等式法、单调性法、配方法、换元法、图像法、目标函数法、导数法,问题多,方法也多是求解最值问题的难点,本文主要对最值问题的常用方法和一般技能进行归类整理。

2 方法探讨

2.1 配方法

配方法主要用于解决二次函数,以及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函数的最值问题,是求最值问题中最基本的方法,往往很多求最值问题可以转化成配方法求最值,利用此方法求最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二是注意对称轴与定义域的相对位置关系,三是注意函数是否过某个特殊点,找到之后可以减少讨论,是问题变得简单,下面举几个简单例子来介绍配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

例1:用配方法求下列函数最大值

(1) (2)

解答略.

例2:已知函数 ,求函数 的最小值

分析:联系二次函数的形式,我们可以将函数表达式按 配方,转化为变量 的一个二次函数.

解:

令 ,

, = 的定义域是 ,

抛物线 的对称轴为 ,

当 且 时,

当 时,

例3:求 (且 )的最小值

分析:利用三角函数公式,将函数化为关于 的二次函数形式,将表达式按 配方,同时需要注意 的取值范围以及对称轴的所在位置.

解:

,则函数对称轴在定义域( 的取值范围)的右侧,又因为抛物线开口向上,所以

配方法的用途非常广泛,在高中数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难点是当系数含有参数并且限定定义域时,需要对对称轴与定义域的相对位置进行讨论.

2.2三角函数法

2.2.1三角函数中的正弦型函数 的取值范围是 ,根据这一性质,许多三角函数最值问题可以通过转化正弦型函数求解.

例4 求函数 的最小值

解: =

则可知,此函数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例5求函数 的值域.

解:由 得: (其中 )。

由 得

2.2.2 (或 )型

基本思路:利用 (或 )即可求解,但必须注意字母 的符号对最值的影响。

例6 求函数 的最大值 .

解:由于 ,所以 ,且 ,从而函数 的最大值为 .

2.2.3 (或 )型

基本思路:解出 (或 ),利用 (或 )去解或利用分离常数的方法去求解.

例7 求函数 的值域 .

分析:由 求出 后,运用 求出 的范围.

解:由 可得 ,

即 ,即 或

故函数 的值域为 .

2.2.4 含有 的函数最值问题

基本思路:可令 ,将 转化为 的关系式,从而化归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例8 求函数 的值域

分析:由于上式展开后为: 恰好为上述形式的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所以可令 去求解.

解:由 展开得: ,

设 ,则 ,

此时:

2.3 数形结合法

将一些抽象的解析式赋予一定的几何意义,将数量关系用几何图形展现出来,从而实现数与图信息的整合与转化,把代数的问题用几何的方法来解决,使得问题的求解变得简便,在解决最值问题时,这种方法的作用更是巨大.

例9 已知实数 满足 ,当 时,求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分析:为了利用斜率,应作恒等变形 ,即过原点的直线OP的斜率 ,其中 为点P的坐标.

解:如图1所示,由于点 满足关系式 ,且 ,可知点P在线段AB上移动,并且A,B两点的坐标可分别求得为A(2,3),B(3,2)

由于 的几何意义是直线OP的斜率,

且 , ,所以可得 的最

大值是2,最小值是 .

图1

例10 若点P 在直线 上运动,则 的最小值为多少?

解: 点P在直线 上,

上式可以看成是两个距离的和,一个距离可以看作是点

P 与点A 的距离;另一个可以看作是点P

与点B(12,4)的距离,原题即求两个距离和的最小值问题,

而动点P为X轴上的任意一点,如图2,由几何性质可知,当 图2

A,P,B三点共线时, 最小.

此时, = =

例11已知直线 过点 ,且直线 与圆 有交点,则直线 的最大斜率 是多少.

解析:过点 作圆 的两条切线,结合图3,不难算出切线斜率分别为 、 ,所以直线 的最大斜率是 .

例12 已知向量 , ,则 的最大值是_ ____.

解析:如图3,设 , ,由向量

减法及模的几何意义可知,点 在以 为圆心,1为半径

的圆上.由图可知,当点 在 位置时取得最大值,

此时 .

2.4 均值不等式法

利用均值(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利用均值不等式所需的条件可概括为“一正、二定、三相等”.当这些条件不完全具备时,就需要一定的技巧,特别是凑“定和”或“定积”的技巧,使其具备,下面谈谈常见的凑”定和”或“定积”的技巧.

2.4.1 凑数法

例13 当 时,求 的最大值

解析:由 知,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必须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此题为两个式子积的形式,但其和不是定值.注意到 为定值,故只需将 凑上一个系数即可.

当且仅当 ,即 时取等号,所以当 时, 的最大值是8.

2.4.2 凑项法

例14 已知 ,求函数 的最大值 .

解析:由题意知 ,首先要调整符号,又 不是定值,故需对 进行凑项才能得到定值.

,

当且仅当 ,即当 时等号成立.

评注:本题需要调整项的符号,又要配凑项的系数使其积为定值.

2.4.3 分离法

例3 求 的值域

解析:本题看似无法运用均值不等式,不妨将分子配方凑出有 的项,再将其分离

当 ,即 时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当 ,即 时,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3. 总结

本文主要从常用的配方法,三角函数法,数形结合法以及均值不等式法对最值问题的解法进行了探讨,每种方法不是万能的也不是绝对的,有些问题较复杂时,几种方法要结合起来用,对于本文中提到的单调性法,导数法,目标函数法在此不作详细的讨论,总之,无论哪种方法都有自己的妙处,要善于灵活掌握,就需要把握住题目的特点与每一种方法的特点。遇到题目,要学会分析题目,从而抓准解决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丁一,张建.中学教材全解[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98-204.

[2] 张剑,王莉.中学第二教材[M].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67-73.

[3] 崔开文.教材全解[M].延边人民出版社,2006:277-281.

[4] 尹玉柱.高中导学练[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63-65.

[5] 石立坤,赵春梅.教材精析精练[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45-48.

[6] 刘文治.教材解析[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89-93.

(上接第48页)

我故意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在我的提醒下,就有一个学生提出:“如果这个数是45是估成40呢?还是50?”我大声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啊!怎么老师没想到呀!”同学们开始有点困惑了。但看得出,个个都在动脑筋。在我的点拨下,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互相启发与争辩,最后成功释疑,又一次印证了西方的一句谚语――一个绝妙的问题胜过一打精彩的答案。老师的示范引导就像一缕明媚的阳光,让学生问题意识的种子从发芽到长大,变得更加茁壮。

总之,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适宜的土壤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便会“不尽长江滚滚来”,它将促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上接第49页)

赏英文传统儿童歌曲等也会有助于英语语言文化氛围的形成和巩固。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意味着游戏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游戏的种类多种多样,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有益智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几种。这些游戏既可单独运用于教学中,也可相互包容。游戏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幼儿的能力水平,幼儿才能对游戏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并不是每一种游戏都是适用于教学内容,如“拼图游戏”就只适合用于学习一些物体名词,而不适合于儿歌、歌曲、动词的学习。若游戏选取不恰当,则可能事倍功半,虽然游戏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并未达到教学目标。只有游戏适宜运用于该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目的,才能有目的地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游戏的形式往往会使孩子们放松,积极和主动地参与其中,但是选择游戏也是根据孩子年龄特征的,同样的游戏,托班的小朋友就玩不起来,中班的小朋友正好,而大班的小朋友又没有挑战性。我希望他们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活跃起来,能够活动四肢,这样学到的东西才会印象深刻。在开放活动中,我会融入集体游戏、小组游戏、个体游戏与其中,目的也是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多一次参与就多一次信心。

只有运用适合幼儿的方法进行教学,增加趣味性,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这样他们就在体验中得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挖掘了自己的潜能、培养了自己的信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教出怎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