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时间:2022-06-26 04:25:55

香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摘要 香蕉是我国华南地区的重要特色产业,但近年来香蕉枯萎病等香蕉病虫危害不断加重,已成为我国香蕉优质高产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同时,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大量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也对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威胁。介绍了目前香蕉病虫害的绿化防控技术,即主要应采取种苗检疫和协调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的绿色防控技术,以保障香蕉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促进我国香蕉产业提质增效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香蕉病虫害;检疫;绿色防控;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149-02

香蕉(含粉蕉、大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水果,在世界水果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我国香蕉产业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发展,2011年种植面积达40.33万hm2,总产量1 070.57万t,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香蕉生产国[1],香蕉已成为华南地区的重要特色产业。香蕉病虫害的种类多达40多种[2],如香蕉枯萎病、香蕉叶斑病、香蕉假茎象甲和香蕉弄蝶等近年来发生危害不断加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已成为我国香蕉优质高产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其中,香蕉枯萎病是目前危害最重、防治最难、产业威胁最大的一种香蕉病害,在我国香蕉主产区已较普遍发生,曾对珠江三角洲等局部地区巴西蕉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目前正向广西、云南等地的香蕉新产区蔓延,是目前香蕉生产上最重要的检疫防控对象。此外,在香蕉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也威胁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因此,香蕉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种苗检疫管理和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以保障我国香蕉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香蕉产业提质增效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1 加强种苗检疫监管

香蕉枯萎病是世界上重要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也将其列为重大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病主要通过带菌种苗的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目前尚无特效药剂,田间防治难度非常大。因此,根据植物检疫法规对国外引进和国内生产的香蕉种苗实施严格检疫是从源头上控制香蕉枯萎病传播蔓延、降低为害损失的重要措施。香蕉组培苗的生产和调运要严格落实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措施,防止香蕉枯萎病等检疫性病害随种苗调运传入无病区。

此外,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造成世界香蕉严重减产的香蕉穿孔线虫也是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目前国内香蕉等大田作物上还没有发生危害的报道。因此,应加强对国外引进香蕉、红掌等高风险寄主植物种苗的入境检疫和隔离试种等检疫监管,防止香蕉穿孔线虫随引种传入威胁我国香蕉生产安全。

2 应用生态调控技术

2.1 蕉园选址

新建的蕉园应远离发生香蕉枯萎病、花叶心腐病等病害的老蕉园,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保水力强和排水条件好的坡地或水田,周围避免种植茄科、葫芦科等蔬菜作物,防止蚜虫、斜纹夜蛾等病虫害交叉传播为害。

2.2 种植健康种苗

因地制宜选择优质、高产和抗病性强的香蕉品种,购买种植健康组培(吸芽)苗,防止种苗带病传播香蕉枯萎病、束顶病和花叶心腐病等。

2.3 肥水管理

根据香蕉不同发育时期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优化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障香蕉生长的营养元素综合需求,特别是生物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香蕉的抗病虫能力。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或微喷灌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节约用水。有条件的蕉园使用地下水灌溉,从源头上控制病菌污染,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香蕉枯萎病的田间扩散蔓延。

2.4 作物轮作

香蕉的长期连作极易形成连作障碍,也是引起病虫害逐年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与水稻、甘蔗、花生、玉米等作物轮作2~3年,可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抑制病虫数量,可有效减轻香蕉枯萎病、束顶病、根结线虫和香蕉球茎象甲等病虫害的发生。其中,香蕉与水稻等水旱轮作是防治香蕉枯萎病的一项有效措施。

2.5 蕉园生草

蕉园垄间种植或保留苜蓿、白花草等牧草和良性杂草,能防止水土流失和提高土壤肥力,还可改善蕉园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为草蛉、瓢虫、赤眼蜂等天敌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发挥这些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从而减轻香蕉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6 病株处理

田间发现香蕉枯萎病、束顶病和花叶心腐病的病株,尤其是零星发病的蕉园,要及时挖除就地晒干焚烧,或在距地面15 cm处先向病株注射草甘膦药液(大株10 mL、小株3 mL),植株枯死后集中烧毁或深埋处理。病株挖除后用石灰或多菌灵等消毒病株周围土壤。香蕉生长中期,及时清除蕉园病叶集中烧毁,减少病虫源,改善通气性和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减轻香蕉叶斑病、黑星病和香蕉假茎象甲等病虫害的发生。

3 生物防治技术

除了保护利用蕉园草蛉、瓢虫和赤眼蜂等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国内外还开展了大量香蕉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应用,可用枯草芽孢杆菌、假单孢菌、木霉菌等拮抗生防菌对种植前的蕉苗浸润根和种植后至抽蕾期进行浇根,能够有效提高对香蕉枯萎病等病害的抗病性[3-5]。

此外,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用阿维菌素、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鱼藤酮和印楝素等生物源农药进行防治。如根结线虫等地下害虫可用0.5%阿维菌素颗粒剂按照用量45~60 kg/hm2进行防治[6],施用鱼藤酮、印楝素和苦参碱等药剂防治蚜虫、蓟马、香蕉弄蝶等害虫。

4 物理防治技术

4.1 防虫网

香蕉组培苗的育苗棚覆盖防虫网,能够防止蚜虫等害虫传入危害和减轻束顶病、花叶心腐病等虫媒病毒病的发生,保障培育健康、优质的香蕉种苗。

4.2 果实套袋

一般在断蕾后果指上弯、果皮开始转青时开始套袋,可以减少黑星病、蓟马等病虫侵入为害,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次数和农药残留,提高果实的外观和品质。冬季套袋还具有保暖和促进蕉果生长发育的作用。套袋前要先对蕉果进行喷药预防病虫侵害,再选用透气、透光良好而不透水的珍珠棉袋或专用套果袋。

4.3 黄板诱杀

育苗棚每50 m2放置1块黄板诱杀蚜虫和蓟马。在6―11月香蕉生长季节,蕉园按照900块/hm2在植株中上部棋盘式均匀放置黄板,诱杀蚜虫、蓟马和冠网蝽等害虫,黄板约20 d更换1次[7]。

4.4 毒饵诱杀

蝼蛄、蟋蟀、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取食根茎导致缺苗,或造成植物伤口易病原菌入侵传播。可用90%晶体敌百虫30 g,加1 L热水溶化后,拌入20 kg炒香的米糠或麦麸饵料充分拌匀做成毒饵,于傍晚撒施于蕉苗附近进行防治[8]。

5 科学用药防治技术

药剂防治是应对香蕉病虫严重危害和暴发流行的一项重要防控措施,科学用药能够最大限度降低防治药剂的使用对作物、人畜和生态环境等造成的负面影响。在香蕉病虫害的防治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对症用药,即根据田间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和最佳防治时期,科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优先选用生物源农药,降低农药残留和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减量用药,推广使用高效施药器械和精准施药技术,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交替轮换用药防止或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合理混配,降低防治次数和农药使用量;三是安全用药,宣传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和提高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保障施药操作人员的安全,避免采收的香蕉农药残留超标和发生农药使用中毒事故。

6 参考文献

[1] 董涛,陈新建,凡超,等.我国香蕉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3(11):220-223.

[2] 付岗,杜婵娟,潘连富,等.广西香蕉病虫害种类调查初报[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4):1527-1531.

[3] 牛春艳,喻国辉,程萍,等.枯草芽胞杆菌TR21叶腋喷施防治巴西蕉枯萎病[J].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1):1986-1990.

[4] 余超,肖荣凤,刘波,等.生防菌FJAT-346-PA的内生定殖特性及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学报,2010,37(6):493-498.

[5] 郑颖,刘红霞,郭坚华.生物农药“蔬得康”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2):199-201.

[6] 柯仿钢.无公害香蕉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11,24(3):19-21.

[7] 匡石滋,田世尧,李春雨,等.黄色粘板对香蕉害虫的诱杀作用及控制效果[J].安徽农学通报,2010,38(14):7685-7686.

[8] 周传波,吉训聪,肖敏,等.海南省香蕉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技术研究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205-213.

上一篇:33%二甲戊乐灵乳油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研究 下一篇:四川丘区油菜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