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26 02:31:35

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学习模式要落实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简而言之,就是教师要转变笼统的传授知识教学为体验式、参与式、自主式教学,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有利于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重教材、学生等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让学生课前预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真正的将自主学习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 教学资源

自主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动手动口动脑、生动活泼,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参与之中主动获取知识。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再创造”,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掘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发掘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引导者、指导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生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就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要,走在时代的潮头。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有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导入新知时要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催生出他们强烈的自主探究的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学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自己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最终为生活服务。为此,在教学时尽量把题目改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加明白学习的目的。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从生活实际出发、假设一个生活场景:××商店挂着一则商业广告,所有商品一律“八折”优惠。有一种原标价为120元的衣服,假如你是顾客想买的话,应付人民币多少元?

让学生学会在课前预习新课程,学会自主探究,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的讨论,可以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互动,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同时这些问题也能及时将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及时反馈给教师,使得教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由于自己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让学生有受到重视的满足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促进学生快乐、主动地发展。

二、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因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处于主体地位。但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视“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要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育,造成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使学生只会做“学答”而不会做“学问”。

其次,有了问题意识后,教师应不断地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钻研课本,针对课本提出问题。课本是学生最直接的资料,而现在的课本内容是高度概括化的,要想深刻理解,必须不断地提出问题。可以问这一章节、这一节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可以问这一概念、定理的涵义是什么,也可以问该定理用于何处,应注意什么条件等。以上的提问在目前的教学中都是属于教师发问的问题,通过训练,重心逐步转向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之上。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错解,在辨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途径

新知识点发现后,让学生自觉地、能动地在数量关系中寻找必要的关系,提出中间问题并解答,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要想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使他们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布鲁纳认为:“教学目标在于: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心理学认为,技能水平随联系而提高。通过探索和研讨,初步认识新知识后,还需要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课堂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也能暴露学生在理解、应用新知识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好这个环节,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组织练习目的要明确,形式要新颖多样,要强调练习的独立性,应创造一个使全体学生都能独立动脑、动手、动口完成练习的空间。新奇的、带有激励性的练习,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在练习中使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养。

四、生活实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

学习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书面测试并不是考查的真正目的,关键是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有意义的场合,即现实生活中去。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方便,才是数学课学习的真正目的。例如:在教长方形面积计算课临近结束之际,笔者联系班级的实际情况说:“我们教室的窗户上有一块面积是24dm2的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要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呢?”学生一下子配出了好几块面积相等的玻璃,这是一个颇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得到发散。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充分发挥数学课的优势,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上一篇:小学英语语音意识培养的探索 下一篇:论初中政治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