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与我国工业发展之路

时间:2022-06-26 01:21:07

浅谈中职学校与我国工业发展之路

摘要:本文从人力资源是我国的工业发展基础开始,介绍了失学人员的就业途径,企业对工人的需求,初中学生对中职学校的依赖,企业对中职学校的依赖,校企合作与中职学校的分类,并提出了校企合作的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业 中职学校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的研究者,立足点基本都在学校的发展上,实行校企合作的目的,基本上是为了解决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招生与就业困难,很少站在企业的立场去研究校企合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美国校企合作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历史,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特别是美国校企合作模式中的合作教育对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作用,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在我国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经过实践,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是举步维艰。

一、人力资源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而大批的技术工人是工业发展的基石。在当前形势下,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技术工人,主要是在17、8岁的人群中开始产生。这批人主要集中在中职学习阶段。大批17、8岁的青年人,工作在我国各条工业战线上。机械制造,电子装配,服装裁剪等企业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假如,没有这批人群的积极工作和精湛的技术,那么,我国的高质量产品就很难制造出来。《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其目的,就是要培养我国发展中所需要的各类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没有人力资源做后盾,建设工业强国就是空谈。

二、农村失学人员的就业途径

农村学生在初中毕业后,有一部分就会进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由于年龄限制,进企业相对比较困难,他们主要从事服务业和劳动强度相对比较大的建筑业等。这部分人群从事的行业,基本上不需要什么严格的培训学习,就可以直接上岗。特别是在建筑业,这部分人群从业人员最多,虽然,国家监管比较严格,但是施工过程中不注意造成的事故仍然不断发生。师傅带徒弟,也是这部分人就业的方式,例如电焊、汽修等。另外,部分企业由于对一线工人的急需,也会直接从这部分人中挑选。这部分人群,对工作的待遇要求相对不高,一般都能够吃苦耐劳,故工作相对好找。熟人介绍,朋友推荐,跟随打工,自己去找等,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就业门路。但是由于组织性、纪律性差,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当前的大中型企业,一般不对其大开绿灯。

三、企业对工人的需求

用工慌与找工作难并存。用工荒主要发生在那些技术含量低或者经过简单的训练就能够完成的行业上。找工作难,主要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小企业成为了当前用工主要的对象。哪些大中型企业,由于工人和技术人才的相对稳定,每年的新招聘人员相对较少或者基本不招聘。小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基本主要集中在操作技术工人上。小企业基本上不考虑产品的研发,或者考虑研发也基本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无论是大企业或者小企业,对人才的职业道德要求上都要高于对人才的专业技能的要求,并且,对人才都要求有一定的学历要求。其要求学历的目的,也是考虑到学历高的人才素质高的因素。从许昌市2013年春季人才招聘会现场可以看到,招聘单位基本上为私营企事业单位,并且,大中型企业较少,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对工人需求,在一线技术工人或者一线服务人员需量较大。学历高低,是当前企业选拔人才的一个主要标准。

四、初中学生对中职学校的依赖

由于企业在引进人才上对学历的要求,必将学生与学校联系起来。初中毕业学生年龄小,如果不进入高中和中职类学校学习,很难进入企业进行工作,而只能到一些临时性、劳动强度大和待遇相对差的行业进行工作。对于那些要求上进,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的学生,上中职,学技能是主要的选择。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需要短时间内引进大批一线工人,而中职学校,则是为其提供人力资源的重要部门。企业从学校招人,不再单独的从社会上招人,已经成为企业大批量引进一线人才的主要方式。初中毕业生如果没有进行相关的职业学习,很难进企业从事技术工作,这就使那些不想或者无法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与职业学校密切联系起来,并且对职业学校有一定的依赖性。

五、企业对中职学校的依赖

企业,在社会上招聘,很难在短时间招来大量的年轻人,这使企业对中职学校的依赖性增强。首先,企业没有时间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来培训员工,这也需要中职学校的参与。其次,企业新技术的应用需要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工人才能完成。第三,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在国家大力扶持中职学校的背景下,特别愿意和中职学校进行设备、技术合作,特别是对一些小企业,在先进设备的使用上,不得不依赖职业学校。

六、中职校企合作思路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允许或者说不应该由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来干预。把职业学校推向市场,就无法或者很难生存的现实,不得不令人思考。校企合作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学校有企业。没有企业的学校,是一个无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生存的学校。其次,企业有学校。没有学校的企业,就无法及时提供合格的一线工人。第三,校长既企业管理者,教师既专家或技术员。第四,国家有政策,学校有职责。国家要对职业学校进行财政上的补贴,对职业学校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学校要按照所给优惠政策的要求,完成所承担的责任。职业学校的职业性特点,使其不同于普通中学那样主要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而是具有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进行相关的商业活动。

结语

中职学校与我国的工业发展密切相关,它是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发展的转型和新兴产业及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走向了低谷。校企合作,成了解决中职发展困难的重要出路,但是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从企业离不开中职学校的思路出发,如何进行职业学校改革,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王斌.美国校企合作模式研究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

[3]邱盛.浅谈中职学校品牌化战略[J].职业技术教育

上一篇:演、讲结合,完成初中戏剧教学目标 下一篇:小智慧与大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