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系统应用分析

时间:2022-06-26 11:53:35

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系统应用分析

摘 要 文章分析了目前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和不足,构建出具有独立学院实际的科研管理系统,提出新的系统建设原则和建设思路,并提出如何加强推广应用。

关键词 科研管理系统 移植 实用性 扩展性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ystem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Independent Institute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independent institute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application status and lack, build the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actual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proposed new system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building ideas, and suggest ways to strengthen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ystem; transplant; practicality; expansibility

0 前言

现如今,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其中,科学研究也是衡量高等学校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而对科研的管理,也开始受到更大重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高校都开始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为学校的各个部门开发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也成为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和水平的必要手段。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推动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高校的信息化管理、办公自动化和科学化决策提供支持。把科研工作和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借助于科研管理信息系统,高等学校可以加强日常科研工作管理,规范科研工作流程,进而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可以说,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已是当今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必由之路。

1 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系统应用的具体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独立学院,从事科研的一线教师队伍也开始壮大,科研项目课题开始逐渐增多,与之相关的科研经费和科研学术成果也开始有显著增加。一方面是独立学院规模和档次的提升,另外一个方面却是独立学院信息化建设的停滞不前。特别是在科研工作管理方面,信息化做的尤其不够。纯人工和手工的方式只能应付少量数据的情况,如果遇到大量的科研信息,手工方式就变得极其繁重和繁琐。同时,由于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之间沟通困难,不能反映科研项目的实时进度,从而导致科研管理工作始终处于盲目状态。

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事实。但独立学院使用科研管理系统的比例并不大,通过分析,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

(1)学院决策层重视程度不够,推进也很困难。部分领导之前在原来母体高校从事过科研或科研管理工作,知道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到了新的独立学院管理岗位后,也会顺理成章的重视科研工作。很多中级管理层多由母体高校退休或返聘人士组成,有相当多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对信息化系统使用存在困难,缺乏科研工作积极性。对科研工作,管理人员习惯于“上传下达”,习惯于发文件和做指示。

(2)科研工作数量还有待增加。对于独立学院,科研人员要想申请科研课题和项目,往往困难重重,从上到小,从国家各部委到省市地厅局,从纵向到横向,往往受到的羁绊较多,最终获得批准的项目很少。所以,这种情况下获得的科研信息数据就很少,日常需要处理的科研信息量也少。从而导致很多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都是采用手工报表的方式来管理数据信息。因此管理人员对建设科研管理系统的要求也不够强烈。

(3)科研管理思路还有待进一步调整。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好的成熟的科研管理思路。在目前,很多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制度还没有制定,从管理流程,到管理方法,再到具体管理项目,都需要一步步细化和优化。很多独立学院由于科研管理制度缺乏规范和准则,整个科研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科研管理系统的建设更无从谈起。

2 独立学院建设科研管理系统是大势所趋

科研管理系统的建设,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很重要一环。全国一些比较有实力和远见的独立学院纷纷行动,开始着手进行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建设一个优秀的科研管理系统,可以推动科研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发展,形成一个动态的科研数据中心和科研管理平台。借助于科研管理系统,科研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准确的科研信息,从而撰写出有效材料为领导提供智囊决策。同时,作为学校领导,可以通过科研管理系统中最实时、最直观的科研动态分析来进行科研管理决策;作为一线科研人员,可以从系统中获取重要科研信息、阅读查询科研成果,形成个人的详细科研资料库,以方便后期职称申报;作为管理人员,也可以供财务、人事、教学、学工等管理部门作为材料参考。有了真正的功能完善的工作量管理系统,才算是真正实现“网上科研、网上管理、网上办公、网上服务”,才算是真正的推动学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为学校科研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和管理平台。

3 独立学院如何构建科研管理系统

在不久的将来,独立学院都会从母体高校“带土移植”,然后“去土留根”。可以借鉴和复制重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成功模式,针对独立学院的具体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保留和建立好的规章制度,保留和传承好的工作作风和做法,以母体高校科研的成功之处为导向,大力发展科研工作。随着科研工作规模和档次的提升,科研管理工作量必然会大量增加,需要处理的数据流和业务流将不断攀升。大量的繁杂数据呈现几何级的增长,守旧的老式管理方法将不堪重负,需要一套功能完善良好的科研管理系统来高效的处理科研管理工作。设计一个良好的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系统,应该充分考虑好构建原则和设计框架,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在构建科研管理系统时,要有政策做铺垫,讲究实用性和扩展性

科研管理工作同样需要得到政策和规章制度的支持,要想建设和使用科研管理系统,独立学院首先要出台严格规范的管理方法和模式,要有统一的规则。项目课题、项目成果,项目经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也是用于衡量研究人员的最重要的依据,在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时,要做到清晰规范,严禁随意性和盲目性。

科研管理系统服务的最终对象是用户,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一线教学科研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高层审核人员。一线科研人员是科研工作数据信息的采集者,很多科研信息都事来自于他们。中层管理人员来自于各个部门,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必要的管理、统计等。高层管理人员主要是对科研项目和经费等进行审核和批准鉴定等。现在市场上有不少软件开发公司已经开发出科研管理系统,但系统在独立学院使用并不广泛,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结合高校实际的二次开发做的不够。高校要和开发公司密切配合,提出具体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用户需求,然后开发公司再结合科研管理系统的共性和广泛性做出设计。

另外,科研管理系统要考虑和其他系统的融合。除了后期的升级和维护外,科研管理系统还要考虑和其他管理系统的融合。现在有不少高校已经把科研管理系统和其他管理系统结合,如人事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等。有的高校已经把科研管理系统融合到大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去。通过这些结合,做到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协调和对接,也为今后系统的扩展打下基础。

3.2 设计框架时要以业务流和数据流为主线,根据功能划分模块

科研管理系统的业务流和数据流是系统的主线,系统的框架要把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表达清晰。从科研管理系统大的模块来进行考虑,主要包括科研项目和管理两大块。科研项目包括参加科研内容、人员和用户、项目经费、项目成果等,并在此基础上可以细化出奖励考核、学术活动和学术文库等内容。管理模块主要体现在报表统计、管理审核、系统管理等功能,主要是方便管理用户对系统进行宏观和微观的管理统计审核工作。

4 独立学院如何推动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

推进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是一个全局性的工作,要具有前瞻性和统筹性,同时还要有周密部署和具体实施过程。包括系统的可行性分析、系统需求、系统使用、系统维护和升级等,都需要一个详尽的规划设计。要推动科研管理系统得到真正的充分应用,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政策先行、资金保证、人员到位。政策先行,要求独立学院首先要出台政策支持科研管理系统的推进工作。从学院决策层,到中层管理人员,再到一线的教学科研人员,都要上下一条线一条心。推动科研管理系统应用,要消除政策壁垒和人为阻碍。学院要为科研管理系统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和财力保证,包括购买、安装、升级和维护费用,甚至包括人员培训费用等。科研管理系统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资金的投入也需要过程,避免出现半途而废。人员到位,要求有专门管理人员管理审核和维护科研管理系统。在这些人员中,重点包括系统的用户群,特别是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系统需要采集数据,也需要审核和管理。管理人员需要对系统的数据信息严格把关,注意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实效性和一致性。同时,系统的各种用户还需要对系统的功能提出新需求,以便充实和完善系统。

(2)抛弃守旧观念、一切向“信息化”看齐。信息化管理需要数据信息化。在没有应用信息系统前,很多管理人员习惯于文件管理,所有的数据信息都是以文件方式存放。科研管理系统需要数据库系统的支持,数据库需要数据信息化。在使用科研管理系统时,建议分段实施、注意积累。在刚开始使用阶段,部分管理人员可能会觉得管理系统条目划分过细、相关或非重要数据信息过多,总想回到原来的采用手工或文件处理方式,这是一种守旧观念。采用了新的科研管理系统后,即使是少量的科研信息,而要采用管理系统来操作,从而为后期的大数据量操作打下基础。建议系统可以从基本模块开始,重点处理大数据量的人工处理繁琐的信息,重点体现复杂的科研管理的业务流程,然后推而广之,拓展开来。

参考文献

[1] 戚世钧.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策略选择[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3):117-120.

[2] 刘晨霞,张明.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实践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9(8):253-254.

[3] 关丰富.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6.

[4] 宋嵘嵘.试谈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建设及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0(3):95-97.

上一篇:护理学学生专业思想稳定性的调查与思考 下一篇:凝练办学特色 提高办学竟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