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假体置换和动力髋螺钉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

时间:2022-06-26 08:37:05

关节假体置换和动力髋螺钉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对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和关节假体置换治疗的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实践应用及理论研究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方法 入组对象选自本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共160例,根据不同治疗时间及治疗方案,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与观察组(采用关节假体置换治疗)患者分为为80例,严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其疗效,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包统计。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采用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四肢骨折可以较好的保护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疼痛情况,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 关节假体置换;动力髋螺钉;四肢骨折;疼痛症状;关节功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13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19-01

四肢骨折是临床中的常见病症,在老年患者中表现明显,是骨质疏松型骨折的明显类型。近年来,老年人口逐渐增加,四肢骨折患者的人数也明显上升。大部分医生和学者主张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该类病症,但是内固定治疗经常会导致固定失败。为减轻四肢骨折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以本院中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入组时间为2011年7月――2012年7月,入组对象共1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严格的问诊、检查和诊断,所有患者的症状情况均与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1]相符合;其中男性患者62岁,女性患者78例;患者年龄分布情况为42岁至84岁,年龄中位数为(64.35±3.04)岁;患者除骨折入院以外,还合并患有其他系统慢性疾病,其中糖尿病患者18例,高血压患者2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12例,冠心病患者4例,脑血管疾病8例;患者的骨折类型表现为:ⅡB型102例,ⅡA型40例,Ⅲ型18例;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不同时间以及不同方案,将16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作简单比较,未见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对两组患者进行研究对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经常规硬膜外麻醉处理后,取患者仰卧,经C型臂机透视完成牵引复位,具体治疗程序按照标准治疗程序进行。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关节假体置换方式治疗,完成硬膜外麻醉后,取患者仰卧,根据患者的症状情况进行后外侧入路或肘外侧入路治疗[2]。经桡骨粗隆的近端截骨治疗,保证肱骨头关节面与截骨面之间的距离为10毫米。同时,确保截骨平面与前臂中心线垂直。将桡骨头颈部位取出,递进、循序扩髓,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较试模稍大的假体置入,保证颈干角与桡骨近端的一致性。对前臂的稳定性和旋转度,以及肘关节的屈伸度进行测定,确保桡骨与假体旋转轴吻合、一致,全面冲洗髓腔,并拭干,将破碎的桡骨头碎片填充至髓腔内,同时采用后退式方式将骨水泥注入[3],安装好假体头柄并插入,经专用器械加压处理,保证假体的牢固性,并放置负压引流,最后将手术切口关闭。

1.3 评价指标 注意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变化,记录其呼吸、体温、脉搏等指标变化情况,注意有无临床并发症,并给予针对性的处理。采用JOA髋关节评定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情况。

1.4 统计分析 对本组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χ±s)表示,分别采用卡方和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P

2 结 果

2.1 JOA评分情况 经评分统计研究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JOA评分为(90.01±2.34)分,对照组的平均JOA评分为(80.40±7.04)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

2.2 并发症情况 经临床观察可见,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10.0%,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四肢骨折是骨折常见类型,一旦患者跌倒或外伤后有局部剧烈疼痛,应怀疑为骨折。在医疗技术进步的同时,非骨水泥假体技术得到明显发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因此而引发的骨丢失、假体下沉情况严重[4]。文献中关于使用生物型股骨假体进行髋关节置换的报道较多,并对其疗效予以一定的肯定。但是,在其广泛应用的同时,假体磨损引起的颗粒情况也逐渐受到临床重视。

本组研究中对采用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并选取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关节假体置换术在四肢骨折中的重要意义,其不但能够有效的保留关节功能,还能够缓解疼痛问题。假体周围骨溶解对假体的寿命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在进行假体选择时,应尽量选择长柄假体,同时注重术后四肢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 姚建锋,党晓霞,王军伟,张育民,靳卫章,王效东.动力髋螺钉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部骨折的疗效和生物力学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18(07):109-110.

[2] 孔建中,郭晓山,洪汝康,潘骏,翁益民,陈龙.小切口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转子间骨折[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2,13(04):198-199.

[3] 尹生云,王炜,仝国强,安翔.微创动力髋螺钉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新疆医学,2012,15(14):106-107.

[4] 袁拥军,张振庆,岑建平.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报道[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20(17):120-121.

上一篇: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行全方位护理的体会 下一篇: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观察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