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人 育人 用人 留人

时间:2022-06-26 06:09:08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保障,企业必须在选拔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多下功夫,认真研究,制定措施。

关键词:人才 选人 育人 用人 留人

目前,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多数企业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人才层次亟待进一步升级。在当前形势下,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因此,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进一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把握好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这四个环节,实现人才总量与企业规模、人才素质与企业效益的同步提高,为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应有的人才支撑。

一、选拔人才——选贤任能,不拘一格

首先,企业要坚持“四不唯”原则,把品质、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选贤任能,不拘一格,选拔和造就一支勇于创新、勤于创业、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

其次,要加快人力资源管理向人力资本经营方向的转变,持续加大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使人才工作在体制和机制建设上有新进展、在人才效能发挥上有新突破、在服务企业科学发展上有新作为。同时,要继续推进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选人用人方式,不断拓宽人才选拔渠道,促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二、培育人才——拓宽渠道,改进方式

一是建立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培育机制,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培训机会,并鼓励职工学习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运用,会产生新的培训需要,企业应对培训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选择最优的方法和途径去满足这些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培训机制,有系统地制订人才培训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经验总结推广,使职工觉得自己每一天都在成长。

二是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培育梯队建设。企业经营是人才的经营,人才建设很重要,这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而人才的建设关键是做好人才梯队的建设,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像人类延续生命一样永续经营下去。人才梯队建设是一项相当有系统、有规划的综合管理工作,一个有效率的人才梯队建设计划,要结合业务的运作流程、岗位工作分析,适当地分析工作,令后备人才有成长的土壤。

三、使用人才——人才强企,人尽其才

一是建立人才的文化氛围。建立重用人才的文化氛围,为职工发挥才能创造条件。文化是一个团队共有的价值观,企业应当旗帜鲜明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树立榜样是建立企业文化氛围的最好途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是相信下属,充分放权。对人的重用,首先便是信任。“士为知己者死”,只要你信任我,我才会为你卖命。

三是使用人才管理机制。实行人才目标管理,给职工制定目标、布置任务,让他去完成。允许职工在奋斗过程中的偶尔失败。对于失败,管理者应懂得宽容,寻找失败的原因远比责备职工更为有效。

人才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行业和规程,了解本专业理论,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能够适用当代先进科技成果,解决本单位关键性技术或管理难题,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管理效益。只有广泛大胆使用人才,真正让德、能、体全面优秀的人才得到重用,才能在强化企业生产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四、留住人才——完善机制,优化环境

一是用领导魅力留住人才。领导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是指影响人们为组织目标做出贡献的过程。领导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影响力、一种引导力,它可使组织成员心悦诚服地接受指令,满怀信心地努力工作,对企业表现出极大的忠诚和热爱。在企业发展中,领导的个性特点、成长背景、思维方式及领导风格能够很容易影响到每一个职工,进而激发工作热情。

二是用职业发展留住人才。善用参与、授权、晋升等手段会对人才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因为真正的人才都有着较强烈的成就与权力取向,参与和授权是被赏识和受尊重的表现,它能满足归属的需要和受人赞赏的需要。鼓励职工参与管理是提高优秀职工对企业忠实度的重要手段,让他们觉得在企业里个人职业发展前途可观,让职工觉得有奔头,他们才能安心本企业工作并努力发挥最大工作潜能。

三是用企业文化留住人才。在组织中倡导并营造宽松、愉快的组织氛围对留住人才也起到重要作用。设计和保持一个有利于实现业绩的软环境可以使职工之间彼此信任,协同合作。也可以用各种文娱活动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管理者要时时处处尊重、关心职工,善于营造家一般的企业氛围,统一思想,使全体成员休戚与共、荣辱相依,从而加快组织实现目标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司驷骏,文雯,邹卓序.浅谈企业跨文化人力资源的管理[J].大众商务,2010(14)

[2]黄传清.论国有企业人才管理[J].经营管理者,2009(18)

[3]张东红.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18)

上一篇:庄浪县交通行业人才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以岗位任职条件为本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