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舌如何防治?

时间:2022-06-26 04:06:39

地图舌如何防治?

Q 我女儿三岁半,两岁时因为肺炎住院。之后体质变差,经常感冒,而且每次都咳嗽,但胸片检查没有问题,最后确诊为变异性哮喘。医生建议打三个月的免疫调节剂,可效果也不是很好。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呢?

山东济南 孙如丹

A 孙如丹读者,你好!

变异性哮喘又称过敏性咳嗽,是小儿常见呼吸道疾病之一。换季时节是变异性哮喘的高发季节,且反复发作,家长们总认为这是宝宝体质差引起的反复感冒,吃了感冒药,甚至打了许多消炎针,效果都不好。其病因较为复杂,受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过敏体质与本病的关系密切。

儿童变异性哮喘以预防为主,秋冬季气温气压的变化以及立秋后秋季花粉期的到来,也是导致变异性哮喘发病率明显上升的原因。

注意做好预防工作:

1、在季节交替、气温骤变时,及时为孩子添减衣物,同时经常晾晒消毒。

2、过敏体质的孩子应避免食用容易引起过敏症状的食物,如螃蟹、虾等。

3、家里不要养宠物和花,不要铺地毯;避免接触花粉、尘螨、油烟、油漆等。

4、不要让孩子抱着长毛绒玩具入睡。

Q 偶然发现1岁女儿的左手大拇指不能伸直,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儿童先天性腱鞘炎。当时医生建议先用热毛巾热敷两个月,若不好就必须做手术或者推拿治疗。我在网上查了一下,似乎还是说手术最好,推拿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请问到底该如何治疗?

河南焦作 李欢

A 李欢读者,你好!

儿童先天性腱鞘炎的治疗方法有:减轻手指的活动,使局部得到休息;推拿、针灸治疗;用醋酸氢化考的松、醋酸曲安奈德或醋酸强酌松龙0.25毫升注入腱鞘内进行局封。

对儿童先天性腱鞘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上述疗法无效的患儿,可切开狭窄部分腱鞘,使腱鞘不再挤压肌腱,达到根治的目的。

儿童先天性腱鞘炎绝大多数不能自愈,上述的注射疗法对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有一定副作用,且疗效不确切,手术切除部分增厚腱鞘是较好的治疗方法。另外,有的儿童先天性拇指狭窄性腱鞘炎在3岁内能自然缓解。超过3岁,则建议考虑手术,一般手术效果较好。

Q 我孩子平时脾气特别大,在4岁时曾经把嗓子哭哑过。平时只要一哭闹或大声说话就会嗓子哑。现在5岁了,一次生病,医生在检查时发现她嗓子里有息肉。应该怎样解决?

四川成都 陶最

A 陶最读者,你好!

根据你的描述,孩子很可能是声带息肉。儿童的声带尚在发育期,不建议手术。其发病原因最常见的就是滥用嗓音,如无节制的哭闹,整天大喊大叫等,其治疗应该从病因治疗入手,严格控制孩子的喊叫、哭闹,尽量少喊叫,少说话。让声带得到休息,慢慢的,声带病变会减轻、直至恢复正常。

早期患儿应严格禁声2-3周,中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者再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治疗后严格禁声1周,创口恢复后应立即进行发声训练,矫正不正确的发声方法,防止复发。

Q 我儿子1岁半,他的舌头总是烂,红一片,白一片,并且哭闹着不肯吃饭。请问这是不是叫地图舌?有什么办法防治呢?

山西太原 张逸轩

A 张逸轩读者,你好!

根据你描述的症状,应该是地图舌。建议:

1、注意休息和饮食调养: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及时丰富各类饮食,以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及微量元素。

2、消除感染病灶、避免刺激:口腔内的某些细菌也可诱发地图舌。因此,要仔细检查孩子的口腔以及颊黏膜是否有感染病灶,一经发现,及时治疗。同时避免可能诱发本病的刺激性因素,如某些抗生素药物等。

3、药物治疗:对于慢性迁延不愈的患儿,注意观察其黏膜的损害,可口服维生素B或硫酸锌制剂。

4、对症处理: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卫生,每天早晨可用软毛牙刷自舌背向外轻轻洗刷1-2次,将剥落的上皮清除干净。同时,给予弱碱性药物漱口,如2%硼酸钠或0.5%碳酸氢钠溶液,可用滴管滴入。因疼痛而烦躁不安、不愿进食的患儿,可在其舌苔上涂搽无刺激性的消毒药物,如金霉素溶液。

Q 天一转凉,女儿脸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小粒粒,有点像鸡皮疙瘩,开始我们并没注意。可后来小粒粒越来越多,连胳膊、大腿上也有了,不得不赶紧到医院。医生说这叫毛周角化,该如何治疗和预防呢?

湖北武汉 贾辰臻

A 贾辰臻读者,你好!

毛周角化症是一种角质化异常的疾病。最常发生于手臂和腿部的正面或外侧,常被误以为是粉刺、青春痘。一般治疗都是以去角质药膏为首选,例如A酸、果酸、水杨酸及尿素等。

A酸的作用较为深入,可直接影响到细胞核,去除不正常的角化,长期使用可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口服维生素A或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对治疗本病有一定帮助,另外像尿素,则具有保湿的功能,是常被使用的外用药。

Q 我孩子4岁半,每天午睡和晚上睡觉都会出很多汗。另外,身高偏矮,与此有关吗?是否影响身体发育?

江苏徐州 柳青

A 柳青读者,你好!

孩子由于代谢旺盛,皮肤含水量大,微血管分布较多,所以出汗一般比成人多。宝宝多汗大多是正常的,医学上称为生理性多汗。有的宝宝出汗仅限于头部、额部,俗称“蒸笼头”,也是生理性出汗,父母不必担心。宝宝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出汗过多,表现为安静时或晚上入睡后就出很多汗,汗多可弄湿枕头、衣服,称之为病理性出汗,如婴幼儿活动性佝偻病、小儿活动性结核病、小儿低血糖、吃退热药过量等。有的宝宝患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引起病理性出汗。

每种疾病除了出汗多以外,还有多种其他疾病表现,父母需带宝宝去医院做相关检查。这与孩子的身高以及身体发育没有直接关联。

Q 孩子两岁时,我们发现他颈部右侧淋巴结上有大小不等的疙瘩,并且会动。随着年龄增长,小疙瘩也在变大。生病时还会增加几个。这是什么原因呢?需要治疗吗?

河北承德 王悦悦

A 王悦悦读者,你好!

淋巴系统在孩子刚出生时尚未发育完善。在出生后的前十年,是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所以在新生儿时,大多不易触及淋巴结,而一般健康的婴幼儿常可以在颈、颌下、耳前、腹股沟等处的浅表摸到绿豆至黄豆大的单个、软或稍硬、无压痛的淋巴结,这是生理现象。

随着孩子的成长,受到外界病毒或细菌的感染刺激后,淋巴组织便有可能增生肿大(幼儿期淋巴结直径若超过0.5厘米,可判断为肿大)。经有效诊治后,在青春期前,这类肿大的淋巴结就会自行减小、消失。但如果是因恶性肿瘤入侵而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即当孩子出现持续发烧、体重减轻、食欲不佳、精神差等症状时,家长应该提高警惕,及早就医,以免恶化。

Q 儿子很喜欢吃柑橘,最近,我发现他脸上、手上皮肤都发黄,身上皮肤偏橘黄,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但被确诊为“高胡萝卜素血症”。这是怎么回事呢?

辽宁沈阳 过俊

A 过俊读者,你好!

这种情况俗称为“橘黄病”,因为吃了太多的柑橘类水果,柑橘中含有大量橙黄色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被大量吸收入血,血液中胡萝卜素浓度过高,而出现皮肤黄染现象。

对患橘黄病的儿童不必治疗,只要近期不再吃柑橘,同时限制进食富含胡萝卜素的其他食物,如胡萝卜、柿子椒、紫甘蓝和菠菜等,多饮水,一段时间后,皮肤黄染就会慢慢消失。

建议每天吃3个橘子,就能满足身体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若食用过多,过量摄入维生素C,体内代谢的草酸会增多,易引起尿结石、肾结石;忌橘子与牛奶同食,牛奶中的蛋白质易与橘子中的果酸和维生素C发生反应,不仅影响消化吸收,还会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

上一篇:浅论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 下一篇:关于56例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