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体育分组教学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时间:2022-06-26 03:03:08

浅谈中学体育分组教学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摘要:中学体育分组教学既有利于解决现今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提出了体育分组教学并浅谈其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关键词:中学体育 分组教学 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27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体育教学的探索和改革不断地深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仅就体育教学中的分组问题,就出现了诸多的新形式。比如有的地方按照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能划分教学小组;而有些地方从学生掌握的体育技术、技能高低划分;还有的依照学生的兴趣划分。根据不同小组之间的差异,因组施教,因人施教,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 中学体育分组教学的基本方法

体育分组教学以教学基本原理可分为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

同质分组是指综合考虑学生体能以及技术等等方面的不同情况,尽量把水平相近的学生划分在一个小组内,教学时按照统一的进度和方法实施。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针对性较强,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的体能、技能迅速提高。其不足:在形式上限制了学生间的交往,同时不能考虑所有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造成分组的标签效应,使学困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实施建议:确定分组依据,科学准确地将学生分到相应的组内,平等对待各组的学生,对于差组要投入更多的关注。

异质分组则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刻意扩大组内学生的差别,同时充分利用这种差别成为组内学生加强相互交流的基础,达到组内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其优点:体现“教学的意义在于逐渐缩小学生已经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指的是可变差异),实现共同提高。其不足:不能更好地贯彻区别对待和因材施教原则;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易产生组间歧视;对技术突出学生的进一步提高有限制作用。其实施建议:教学评价应该强调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个体差异,相互尊重,平等相处。

2 体育教学中常用分组方法

目前,各地中学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大体可以分为自然分组、行政分组、伙伴分组、互惠分组、层次分组、浮动分组等等形式,具体如下:

2.1 自然分组

自然分组是指根据场地器材的条件,按照固定队形或运用自然数的报数方法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练习的分组方法。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大都采用这种分组方式。其优点:此法简单、快捷,省时。这种分组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没有考虑学生身体、技能状况对教学的影响,同时也没有考虑学生之间相互关系对教学的影响。所以,这种方法只能用于那些竞争性不强的集体项目或者是游戏一类的活动。

2.2 行政和友伴分组

行政和友伴分组指在行政划分的基础上(如按照各类小集体、组织和生源地等),亦或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分组伙伴,全班同学形成人数合理、相对固定的若干小组。

2.3 互惠式分组

互惠式分组指首先由教师详细讲解和示范将要学习和掌握的技术动作,然后将学生分成互助互利的两人小组进行技术动作练习,学生将练习者的动作与自己印象中的教师示范动作进行对比,然后进行评价,并将评价意见及时告诉同学,以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动作,从而得到发展和提高的分组方法。

2.4 补偿分组(帮教分组)

补偿分组,也可以称为帮教分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素质较好的同学的带头、帮扶作用,有目的地把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以先进帮、带落后,实现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预期目标。补偿分组可以是一帮一,也可以是一帮多,还可以是多帮一。

2.5 分层次分组

这种分组方式主要是依据体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按照个体学生的身体体质、技术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分组,对于各个层次分别设计出不同的预期目标,因组施教,考核的内容与目标亦应与该组的情况相适合,这样处于不同状态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号入座,进入不同层次的小组,选择难度适宜、层次各异的课程开展学习。

2.6 浮动式等级分组

浮动式等级分组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不固定性。首先,教师可以参考学生的基本情况分别编成高、中、低三个档次的浮动组,并且制定出符合三个浮动组实际情况的教学预案;其后,隔一段时候就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成绩变化、技能水平,把其调整到适合其情况的浮动组中去。

3 中学体育分组教学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实践证明,体育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提高和巩固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上,并将这种理念坚持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实践中,不能局限于某些技术的传授,更关键的是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使学生逐渐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真正成为体育锻炼的主体,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间、强度,使学生的身心通过锻炼得到增强,受益终身。要想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建立一套科学体育教学体系,才能逐渐达到学生通过学校的体育教学,最终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拥有强健体魄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作为传授者,居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态度都将直接关系上述目标能否实现。

参考文献:

[1]袁南宁.试论终身体育教育的教育学基础及其发展趋势[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3.

[2]R・M・加涅著,皮连生等译.教学设计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吴志超.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4]张洪谭.体育教学模式之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6,(6).

作者简介:张鹏,山东交通学院体育教学部,山东济南 250023

上一篇:提升大学体育竞技氛围的方案探讨 下一篇:浅谈汉语与源语言形式的英语混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