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八师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06-25 11:50:58

新疆农八师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与对策分析

摘 要: 农地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部分,农八师是新疆生产兵团经济实力较强的生产师。本文阐述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分析了农八师的农地规模化经营的条件,认为农八师农地规模化经营势在必行,并提出了推动农八师农地规模经营的对策。

关键词: 农八师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促进对策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和经营条件下,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投入适量生产要素,并使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充分利用,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其核心内容是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和效益最大化。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的一项政策选择。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源于苏南、浙江沿海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务农者收入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作用[1]。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说明为了保持其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在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这对满足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研究区概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八师(含石河子市)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自治区直辖市――石河子市位于垦区中部,行政区域460平方千米。农八师垦区海拔300―500米,平均海拔高度450.8米,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5℃―8.2℃。垦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地表有河水、泉水,境内有五条河流。土壤多系灰漠土、潮土、草甸土,土质多系砾质土、沙质土、黏质土等。

二、农八师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分析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为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机械支持。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农耕规模经营的重要条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八师农机数量和机耕面积有了明显增加,化肥等生产要素投入量也大幅度增加。2009年末农八师的农业机械总动力561207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105台,机耕面积实现100%,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76922吨,增长4.39%。农村用电量67863万千瓦小时,增长21.9%。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保障。

(二)膜下滴灌技术先进,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持。

农八师拥有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天业集团,该企业开发的成本低、性能好、农民用得起的“天业滴灌系统”创造了农田大面积应用滴灌技术的世界第一。农八师种植业全部实现了膜下滴灌。膜下滴灌技术节省人力和机工,保持土壤疏松,因此使规模化经营成为可能。

(三)组织结构合理,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组织保障。

农八师下设14个团场,团场是一个以农为主,集工、交、建、商、文教、卫生为一体,农、林、牧、副、渔同步发展的大型国有农场。兵团农场基本经营制度是以职工家庭生产承包管理为基础、团场生产经营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统”主要体现在:(一)为承包职工家庭产前提供农资的集中采供、主要农作物的订单种植、农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二)为承包职工提供水、电、农机、植保、技术推广、气象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三)为承包职工提品收购及销售、收入分配、农业保险理赔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四、团场统一加工经营大宗农产品。“分”主要体现在:(一)由每个承包职工家庭独立完成农业生产任务并独立核算;(二)承包职工可自主雇佣劳动力;(三)承包职工对订单以外农产品可以自主种植、销售;(四)承包职工生产费用成本自理;(五)农机、畜群、果林及其他生产资料产权明晰到户,由承包职工自主经营管理。

(四)区域经济实力增强,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经济支持。

区域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农八师地区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强。2000―2009年,生产总值由261448万元上升到1432300万元,增长了5.48倍。人均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9807元上升到2009年的25110元,增长了2.56倍。区域腾飞的经济和高速发展的二三产业,为该地区的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

(五)社会保障机制健全,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解决了后顾之忧。

三、促进农八师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

(一)推进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团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八师非农产业还不够发达、农业劳动力转移还不够多是该地区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扩大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推进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团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促进农八师地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首要任务。发展非农产业是转移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积极鼓励各团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积极发展中心团场,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出台能够吸引团场职工到石河子市办实体搞企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团场职工进城务工经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及相关产业,延长农业就业链条,为团场职工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

(二)完善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

农业市场化的发展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条件,只有农业市场化的健全发展才能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水平。针对当前农八师的具体情况,应该建立具有商品集散功能和相关基础设施的物流中心;深化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覆盖面;对中介组织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规范中介市场;将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采用多种销售方式,促进农产品的流通。

(三)加强剩余劳动力的技术培训。

农八师团场的剩余劳动力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除种地之外还有其他特长的职工,此类职工在非农就业方面占有优势,能在市场找到合适的工作;二是除种地之外没有其他技能。对于这部分人,兵团要加强对其进行技能培训,免费开办技能培训班,根据市场需求向剩余劳动力教授技能,使他们凭借一技之长走向城镇。

(四)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多种手段促进土地流转。

兵团的农地在原则上是不允许流转的,但是面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土地流转势在必行。农八师可以在团场内部职工之间进行农地流转,农地仍然在团场的控制范围之内,交易范围的锁定没有违背土地属于兵团所有的原则。为了推动农地在兵团内部职工之间流转,农八师一方面要建章立制,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要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操作性制度,包括土地经营权流转申报、审批、登记、流转合同签订、鉴证、兑现、流转合同纠纷调解与仲裁,以及日常监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采取有利于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多种实现形式,如土地入股、租赁、互换、委托代耕等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进程,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

参考文献:

[1]杜国平.欠发达地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条件与应对策略[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7):199-203.

上一篇:基于系统动力学分析景德镇陶瓷发展面临的困难 下一篇:从货币政策看国家的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