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民歌与黔东南苗族民歌比较研究

时间:2022-06-25 10:14:36

湘西苗族民歌与黔东南苗族民歌比较研究

一、苗族民歌的生成环境

苗族是中华民族历史最长,沉淀最丰厚、贡献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受迁徙性民族特性的影响,苗族居住分散,各地区的方言不同,各地方的审美艺术倾向也存在差异。位于湘黔交界的湘西和黔东南的苗族,民歌众多,内容丰富,体式古朴,声韵严谨,旋律优美,风情卓越,自成一体,是苗族区域性文化传统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在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是一朵色香独异的奇葩。

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说:“现在才明白产生这种好山歌是实原因。如没有一种适当的对象和特殊环境作为土壤,这些好歌不会生长,这些歌也不会那么朴素、真挚而美妙感人的。”湘西和黔东南毗邻,具有相同的地理地貌特征。聚居于这一带的苗族人民就这样长期生活在封闭、人口单一的生存环境中,经济完全依赖得天独厚的动植物资源及粗放农耕,交通极为不便,使得苗族很难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因此,很大程度上削弱和限制了外来文化和思想的传播,造成音乐文化和思想意识形态的传播途径较为单一、发展程度相对缓慢,导致一些比较古老的、较有个性风格的、以及某种早期状态的音乐形态相对原始地保存下来。

二、湘西苗族民歌与黔东南苗族民歌的艺术特征

(一)苗族民歌的分类比较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湘西和黔东南苗族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功能对两地苗族民歌的分类比较如下:

1、古歌。苗族的古歌是产生最早的歌曲体裁。结构严谨,曲调简洁,节奏明朗,带朗诵形式,主要讲述苗族的发展历史和神话传说。湘黔两地的苗族古歌在所有少数民族中,是保存得比较完整的,这得益于这一代所处的封闭环境,农作经济,原始信仰较为普遍,其中,黔东南的神话古歌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如今的黔东南苗族也有祭祀祖先的“鼓社祭”仪式。

2、酒歌。酒歌是苗族人民在酒席上宾主相互祝贺或互相问候时所唱。不论红白喜事,不论节庆日子,逢席必唱酒歌。在湘西和黔东南的苗寨中,都有欢迎客人时拦路唱歌的习惯。有客人到山寨,就要设关卡唱敬酒歌。

3、礼俗歌。也叫风俗歌,是人们在男女婚嫁、祝寿送葬、新屋落成等场所传唱的歌曲。在湘西苗族广为流传的礼俗歌有婚礼歌、上梁歌、孝歌和丧歌等。黔东南的风俗歌分节日风俗歌和生活风俗歌两种,其中以黔东南台江县一带所流传的龙船节歌最有特色。

4、劳动歌曲。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苗族,长期以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劳动歌曲。湘西和黔东南地区都有类似的劳动歌曲。

5、情歌(游方歌)。在苗族青年男女恋爱中,唱情歌是必须掌握的交流。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苗族人民以歌传情、以歌为媒的恋爱方式和习俗文化。在黔东南一带。苗族情歌的专用名称是游方歌,跟湘西有着明显的区别。

6、山歌,苗族山歌在黔东南叫飞歌,湘西叫歌腔,歌腔又分高腔(韶唔)、平腔(韶萨)两大类。高腔是湘西苗歌中极富特色的一种声腔,一般只在高山和田野间唱歌,可用真假声自由结合演唱。旋律大起大落,可在八度内大跳进行,节奏自由,近如散板;与之相对应的是飞歌。飞歌是流行于黔东南的一种特别的民歌演唱形式,一般在山上放声歌唱,其曲调高亢,豪迈奔放,余音震山梁,非常有特点。

(二)曲式结构、调式特征比较

根据苗族的音乐俗语。一首苗歌的开头叫做“起腔”(苗语称为起萨),歌曲中间的乐节或者乐句叫做“加腔”(苗语叫做沙阿驮初),结尾的乐节或乐句叫“绞腔”(苗语叫做萨绞边)。一首苗歌或一段苗歌总有一个或两个乐句(有的重复或者变化重复),加上句前起腔,句中加腔,句后绞腔组成。根据内容需要减少或者重复某一部分。在每一个乐句之中,又由一个或者几个长短不同的腔节和旋律型,不断地,相对稳定的重复或者变化重复出现,形成有规律、多样化的苗歌曲体。

1、大部分湘西苗族民歌以引腔作腔、引入基本乐句。在湘西众多曲体中,以两个平行或者对应的乐句构成一个乐段较常见。湘西苗歌的曲调个性很强,常见的有宫、商、羽三种调式。此外。调式交替和混合调式也很常见。湘西苗歌不论高腔、平腔其终止式大都较统一,除多以商音或宫音结音外,还多以长音并附加下滑音或以短音加下滑音结束。

2、黔东南苗族民歌曲式结构较为特殊,它以乐句为单位核心。以乐句前、中、后来划分歌曲曲式段落。黔东南苗族民歌大多是大调色彩微调式,以5音为主;其次是羽调式,以6音为主,再次才是2音上的商调和1音上的宫调。以3音为主的角调式、5音微调式、2音商调式交换或转调的歌曲也有,但很少。

(三)民俗与歌词、衬词

苗族民歌的歌词除了整套的传统保存下来的意外,还有大多数是演唱时即兴唱作的,其创作方式各种各样,寓意却是十分深刻,包含了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渗透族人思想的价值观和生活观。

苗族虽然没有文字,但歌词却很规律,也很注重韵律,湘西苗歌尤其注重押双韵。如湘西苗歌歌词中有这样一句:“苗家姑娘比花美,苗家姑娘比花乖。”美和乖虽意思接近,但又有不同,押两面韵增强了词义的效果。这也跟苗族本身生活语言中,存在一个意思用两种不同表达方式来表达有关。苗家人管它叫双面话。湘西苗歌的歌词除了一般歌词寓意深刻、通俗含蓄、比兴夸张等特点外,它在歌词里特别突出和强调“呜哇哦”、“奥”、“鸣”等衬词,起到了突出词内容和美化曲调的,这是湘西苗族民歌歌词的重要艺术特色。黔东南苗歌歌词也不例外,除了跟曲体相对应之外,最有特色的还数衬词的使用。这些衬词有的单独使用。有的和主词混合使用。苗歌的衬词起腔使用。除了表演艺术上的需要之外。还因为苗歌多事即兴演唱,特别是二人的对唱更要求对答确切,入情入理,所以歌手在起腔时候的“噢”、“哝”等则是在利用这个哼唱时间迅速思考歌词内容的需要。

(四)演唱方法及特点比较

苗族民歌演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而对歌、盘歌,时而互唱互和。通过独唱、男女齐唱、二重唱、对唱、男女分腔分调等演唱形式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表达出来。苗族民歌的演唱注重的是原生态的演唱方式。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和专业发展用少数民族方言演唱,大多数不用乐器伴奏,不用道具装饰,是老百姓保持原有面貌,自然表达出来的东西。

1、湘西苗歌的演唱特色与技巧

在平腔演唱中,真声使用最为普遍,多用胸腔呼吸,口腔共鸣为主,运用气息冲击声带,使声带产生振动。这种声音听上去结实、明亮。在苗家,很多人唱歌从来不受音域、音色的控制,只是自然的流露,哪怕不是天生的好嗓音,也是在自己舒服的范围内直白的舒服的演唱。

除了真声演唱外,苗家人在抒发感情的时候也会有抒咏性的歌腔(高腔)的出现。这种声腔一般在田野或者山间演唱,需要高亢的声音。在旋律起伏变化大的情况下,高音则会频繁出现,那么人们无法用真声达到高度演唱时,假声则会自然出现。

2、黔东南苗歌的演唱特色和技巧

黔东南的苗歌演唱最具特色的也是与湘西高腔相媲美的飞歌。飞歌的演唱不但要有一定的演唱技巧、强烈的民族风格,而且就其发声方法来讲,有许多和现代的所谓的科学的发声方法是一致的。演唱者在中低音区以“基音唱法”为主。进入高声区立刻结合“泛音唱法”。歌手们说飞歌演唱要拖长吼高音,特别是后腰部和丹田要用力,这跟我们所讲的腹式呼吸发是完全吻合的。演唱时“吼不上去就长起扯”,就近似声乐中的口盖上抬。飞歌的演唱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在苗寨中也是只有极少数的歌者能够掌握这样的演唱技巧。

三、结语

苗族是一个命运多桀的民族,历史上经历了太多的波折,无论是湘西苗族还是黔东南苗族,在经历了漫长的民族进程后,其文化大多数还保持着统一民族相对的完整性,还保持着统一族群相同的认可和相同的族性认同。这是值得高兴和继续发扬的事情。同时,在不同历史人文背景下,也有一些差异,统一民族的民歌求同存异,发散出各有魅力的光芒也不失为一件喜事。在大环境相同的条件下,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如何应对及保持民族文化的原汁原味使我们当下必须思考和面对的事情,如何让随之而来的文化变迁和涵化走向正确的轨道,也是我们必须去做的事情。

上一篇:黔东南黄平县谷陇镇芦笙音乐文化研究 下一篇:从《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的比较中看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