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院数字化资源库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时间:2022-06-25 10:04:27

基于我院数字化资源库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 基于我院数字化资源库综合管理平台是为整合学院各类数字化资源,并进行规范与管理,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给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供服务与帮助。本文首先提出问题,然后阐述了平台的功能特点,再对主要功能模块和平台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数字化资源库;资源建设与管理;综合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1-0162-02

伴随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已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向信息资源建设转变,而数字化资源库的积累是其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环节。近年来,为满足日常教学、科研、项目申报等相关服务我院积累了部分数字化资源,如基础素材库、网络课件库、精品课程库、专业信息库等,但成效并不理想,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主要体现在:

1)偏重于基本的教学资源库,覆盖面不完整,优质资源积累较少。

2)资源分类不规范,庞杂凌乱,规范性与兼容性较差。

3)很多资源库只提供资源,没有辅学习与互动平台。

4)建设重复,各类资源性网站繁多,共享性差,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与管理。

由上所述,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庞大而繁杂的工程,但同时又会为学院发展带来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构建一个集教学资源、相关教育教学活动项目建设、网络互动交流与学习等为一体的数字化资源综合管理平台是当前我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数字化资源库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特点

本文所涉及的数字化资源库不仅包括与日常教与学息息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文本、图形、音视频、动画等的基础类素材、课件库素材、案例库素材、试卷库素材、文献资料素材等,也包括为所有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项目而建设的资源,如精品课程建设、精品专业建设、专业带头人建设、重点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技能水平评估等项目,以及相关网络辅互动学习资源平台为一体的数字化资源库。所有资源通过一定的建设原则和规范来分类,通过综合平台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结构化和动态化的整合与管理。平台分为公共和个人两大资源库,具有管理员、教师、学生三类不同类型的用户,并对用户设置相关使用权限,有效地进行各类资源的建设。每个教师和学生拥有自己的个人库,可以对个人库中资源进行任意组织与个性化设置,但教师不能直接将个人库中的资源直接上传至公共库中,需要通过具有管理员权限的用户进行审核,但可以将公共库中的资源收藏到个人库中,而学生只能使用和浏览指定的开放性资源,通过这种层级管理,在满足高度共享的情况下,又保证了资源的统一、规范和安全,经过积累也会促进优质资源的形成。

2 数字化资源库综合管理平台主要功能模块

通过对平台功能特点的分析,此管理平台的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主要分为用户管理模块、基础资源管理模块、项目资源管理模块、网络互动学习资源管理模块、通知管理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各模块主要功能分析如下:

1)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是平台的基础模块,主要实现对使用平台的各类型用户的管理。用户通过注册申请,经管理员审核、设置相关使用权限方可使用本平台。主要包括用户注册和审核、权限设置和用户资料修改等功能。

2)基础资源管理模块。基础资源管理是本平台的重要模块之一,实现对基础素材类资源库建设和管理。根据用户类型和权限不同的层级管理模式,对素材类个人库资源的分类、上传、删除和更新操作,以及对公共库资源的查询、收藏和评论等功能操作。

3)项目资源管理模块。项目资源管理是功能实现较为复杂的模块,主要针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项目建设的一个展示子平台。根据项目的不同,用户需要在此子项目平台下对栏目结构的自行灵活搭建,在设定的栏目结构下实现对基础资源库资源的调用,以及文本内容的编辑、多媒体素材的上传和删除操作。

5)通知管理模块。通知管理是本平台的一个功能较为简单的辅助模块,以便实现在平台下,具有权限的用户进行通知信息的,主要包括通知、删除和更新等操作。

6)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是实现针对整体平台关键参数配置的功能操作。具有超级管理员权限的用户才能使用,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管理、用户使用日志管理、资源库大分类设置、资源库存放路径配置以及相关基础数据的设置操作。

3 数字化资源库综合管理平台的系统设计

3.1 设计思路

以软件工程的思想,首先通过调查和研究我院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平台的需求分析,然后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划分出平台的功能模块。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分析出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再对系统各模块进行设计和编码,最后系统的进行测试。力求平台能在应用上具有较好便捷性、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3.2 平台架构方式

根据平台的功能需求和功能模块划分,采用Browser/Server结构模式。Browser/Server结构模式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客户端浏览器进行查询、浏览等业务处理,同时也具有共享性强、维护和业务扩展简单方便,只需要通过更新服务器功能程序,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针对此平台用户的数量大,维护和更新难度大的特点,极大地保证了平台的高效性。平台架构方式如图2所示。

从上图所知,我们将资源平台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架构于Internet上,便可以实现用户通过web浏览器进行访问,极大地体现了平台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为保证平台的访问速度,最好将各服务器直接接入主干网上,当用户并发访问量达到一定规模,可以将数据库服务器以数据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分开搭建。

3.3 开发工具选择

从架构模式上分析,本平台前台系统开发适合采用 Framework SDK V2.0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5集成开发环境,使用ASP.Net 2.0和C#作为开发语言,以Adobe Photshop CS4进行相关界面的设计。后台数据库采用功能强大、全面的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平台,它为构建应用系统具有安全性更高、伸缩性更强和可靠性更高的优点。

3.4 应用的主要关键技术

依设计要求,在平台的实现过程中将应用到相关关键技术,页面开发中将会涉及到AJAX技术,进行大文件传输或存储时将应用到多媒体文件的压缩及存储技术,进行多媒体课件展示将会应用到三分屏课件制作技术、在视频素材播放处理会应用到流媒体的播放技术。

4 结束语

数字化资源库综合管理平台是教育信息化改革背景环境下形成的必然产物,本文以我院为实例,对平台的设计进行了的探讨,对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整合提出了初步的设计方案。相信通过对平台的实现进行资源的整合和综合管理,学院将会积累大量的优质资源,同时也会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等方面带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华进.学院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及管理[J].高教论坛,2004,4:153-154.

[2]彭新一,陆芳,郑道林.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及应用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9:22-24.

上一篇:野外雷电防护科普知识宣传三大误区 下一篇:GPS-RTK定位技术在山区地震勘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