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时间:2022-06-25 06:37:23

在创新中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强调的是通过课堂的教学,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获得协调发展。客观地评价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更多地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掌握或者是技能的提升,对于能力与情感层面的关注往往有所缺乏。为此,教师更需要立足创新,着力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一、更新教学理念,全方位备课

作为上好信息技术课的重要环节,备课质量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节课效果的优劣。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备课的质量,笔者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树立新理念。《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部分,除去技术层面、知识层面的要求外,另外还提到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知道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等习惯、情感、意识层面的内容。作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新课程的新理念。

2.备好师、生、本。新课程要求备什么呢?一备学生,这是必然的。时代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要备好课,首先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比如,三年级的《我也能快速地输入汉字》一课,以往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输入汉字。而新时期的学生,已经有不少人能够非常迅速地与别人运用QQ聊天了,因此,教师就需要在备课时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给学生分好组。二备教法。这是传统教学过程中论及较多的,教师需要在备课时少模仿他人的教法,尽量展现出自己的特点。三备教材。所谓“以本为本,突破教材”,就是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加工教材,理清章节间的联系,找准重点,分化难点。

3.备好软硬件。信息技术教学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师生均要运用计算机。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是要准备好各种各样的教学软件,尽可能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提升教学的效率;二是要认真检查教师机、学生机和网络设备,使所有的教具都能够正常运行,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创新教学方法,高效率授课

课堂是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要想提升课堂效率,必须要把握好课堂,创新教学的方法。

1.以趣为先,让学生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期待性要比其他课程更为强烈,而这种期待性往往来源于学生对于电脑游戏的钟爱。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把课程教学寓于游戏之中。如果有专门的游戏软件辅助教学的,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如果没有游戏软件的,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游戏类的活动,诸如小组间竞赛、定时挑战赛等等。比如“基准健”的教学活动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抓变形虫”的游戏。教师一喊口令,操作的学生必须迅速闭眼并放好自己的手指,其他学生彼此监督,捉拿“变形虫”,以此来敦促学生熟悉并牢记基准键。

2.立足差异,因材施教。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而学生间的差异也直接影响了课堂效率的全面提升。为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避免“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教师要给予每一名学生均等的机会,以期形成全体的能力提升。比如,在“制作表格”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要求小组合作,要求每一名成员都掌握幻方的制作方法。然后,采取抽查竞赛的方法,督促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合作的基础上掌握输入数据、调整表格等方法,以掌握幻方制作方法。之后,要求学生采取自主选择的方式,后进生制作三阶幻方,中等生选择制作四或五阶幻方,而优等生则需要制作六阶幻方。通过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获得了满足。

3.加强合作,有效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就需要运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其一,教师要合理分好小组。首先从能力的层面做好搭配,其次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上进行互补,确保小组间实力均衡。其二,教师要注意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一方面督促学生真正进行合作探究,使合作不会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也作为活动的一分子参与到活动之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增加探究的热情。其三,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的内容化解为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使学生研有所得。比如,《走进少年科普网站——小哥白尼网站》这一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题目进行研究,自拟出准备进行研究的课题,诸如“怎样走进、走进干什么、从活动中知道些什么”等问题,然后让学生放手进行研究,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注重教学评价,选择性延课

课堂时间的终结不代表着教学时间的终结,对教师而言,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堂评价及课外延伸的重要性。其一,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优点,尽可能从正面进行赞许,尤其是对于有缺点的学生,教师更应以“如果……会更好”之类的话语来进行有效引导。其二,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还应注意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应从学生的习惯和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层面进行引导,以促使学生形成全面的认知。同时,教师更应该重视课外延伸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馈和实践,一方面布置实践类作业,另一方面与家长形成有效沟通,如合作摆七巧板、绘画等,以期让家长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形成一个更为全面、更为正确的认识。

有效的课堂是全面的,有效的课堂是综合的。只有追求真正的高效,才能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上一篇:大腕一闪一闪亮晶晶 下一篇: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