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数学学习中的“错误资源”

时间:2022-06-25 04:36:03

善待数学学习中的“错误资源”

在学习中产生错误,是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教师应当善待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的错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挖掘其中的有利因素,在“吃一堑,长一智”中提升其数学智慧,给数学学习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如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那么我们便可以正确地、巧妙地利用这些错误资源,让师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

一、善待错误,为学生搭建一个敢于说话的平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当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或产生问题时,教师不要把学生的错误在全班同学面前放大,而要有容错的气度,蹲下身来,从学生的视角看待这些错误,让学生大胆、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耐心听他们的表述,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不斥责、挖苦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与学生一起经历挫折,不断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关于教育的访谈类节目中,一位专家给在座的50多名家长和老师出了三道这样的算式题:4+2=6,8+5=11,12-3=9。这位教育专家出示完这几道题,等家长们读完后,随即对家长进行了一次现场调查。专家询问家长:“你们看完这几道算式后,有什么发现?”并给出两个选项:A.有一道题是错误的;B.有两道题是正确的。“你发现的是A还是B?请如实回答。”结果可想而知,90%的家长都发现了A,而不是B。

这个调查告诉我们:在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类问题时,我们总习惯于把眼睛盯在他们发生的错误上,而忽略了他们更多正确的东西。这样不仅容易遏制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容易让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丧失自信。面对这些小错误,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敢说、敢做、敢问,勇创新。

二、自主纠错,提高学生创新探究的能力

一位社会心理学家曾指出:“我们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需要深入备课,精心组织,努力避免课堂上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另一方面,动态的课堂又往往容易出现意外的错误。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要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探索中进行的。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该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从而探究出更多的数学生命线。

三、就错反思,促进教与学的过程精细化

错误总是难免的。教师应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有针对性地与学生分析、讨论,通过集体交流,达到既帮助犯错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又提醒其他学生防止出现类似错误的目的。同时,教者要把这些错误资源进行重新整理、归类,进一步关注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教学,让课堂变得更细腻,让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更大的提升。

面对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我们应该反思: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也是防止各类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重要保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耐心演算、细心检查验算的计算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正确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犯下的各种错误,我们应从中指导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避免抄错数字、符号等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在解题过程中,要求书写整齐清洁,格式符合要求,计算正确,方法合理、灵活;遇到较大数据时,要督促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要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代入法等,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并以此为契机,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善于把握机会,牢固树立起“错误是资源”的意识, 抓住时机,巧用“错误” ,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

在数学学习中,只要我们善待错误,就一定能为学生搭建一个敢于思考的平台;只要正确引导学生自主纠错,就一定能提高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只要教者养成编错反思的习惯,就一定能把教与学的过程变得精细而完美。

上一篇:“不许说谎”何以可能? 下一篇: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文化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