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入选“农家书屋”与策划编辑成长

时间:2022-06-25 04:01:38

浅谈图书入选“农家书屋”与策划编辑成长

摘 要:没有作者资源就没有选题可言,尤其在当今出版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情形下尤为突出。而策划编辑要快速成长起来,参与到图书项目中无疑是自己扩大集结作者资源的一个效果显著的途径。本文分析了图书在入选“农家书屋”过程中的体会、经验以及方式策略,以期对策划编辑提供借鉴。

关键词:图书项目;项目精神;选题宗旨

中图分类号:G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1-0163-02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两个意见”),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

从工程的整个环节来讲,无可置疑,图书是这项工程的重中之中,因为它不但直接影响此项工程发挥的作用程度,而且直接决定老百姓对这项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的惠民工程的满意度。出版社作为“农家书屋”工程的源头即图书的保障者自然地有着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进行选题策划的编辑在这项工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将这节决定上述几个环节的实施情况。

有幸的是,由笔者策划、组稿、编辑加工的图书入选进“农家书屋”工程。从入选以来,图书不断被重印,印数不断攀升。

图书获得了广大农民朋友的关注和认可。

尽管决定图书进入“农家书屋”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封面设计、定价、装帧、版式等,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图书内容的实用性和语言的通俗易懂,因此选题的关键点值得深思。

一、明确选题宗旨

作为编辑,应充分学习党中央文件,及时跟踪相关管理部门有关通知,领会其中的精神和宗旨。就“农家书屋”工程,通过认真学习“两个意见”及领会相关文件精神(如,新闻出版总署针对此项工程的实施下发的通知文件等),发现“农家书屋”图书其中最直接的两个作用:一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二是为了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这就直接给了笔者一个确立选题宗旨的答案,即图书是为广大农民朋友服务的。这也很自然、很容易在选题组稿的前期已经能定位读者农民群众。由此可知,编辑需要明确图书读者的定位左右着图书的内容组成,直接影响图书的销量。

二、构思选题内容

当充分理解了“农家书屋”工程后,确立选题内容,就成了重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的传播、电子产品的日用化,农民群众的阅读口味日益翻新,紧跟时代潮流,呈现出娱乐化、多样化、实用化等等现象。现实告诉我们,再不能拿老眼光来看待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农民看书选择也已不仅仅限于传统的、单一的养殖业、种植业和加工业。部分提前城市化的农村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不得不说农民群众呈现的阅读趋向已促使出版界重新思考。

在为“农家书屋”图书构思选题内容时,在考虑上述情况的同时,还应考虑一个重要的宗旨不能变,那就是:对农家书屋的每一本书来说,读者为什么会买书?不同于娱乐,读者买科技书就是希望能从书中学到“本领”,找到自己疑惑的答案,看书后自己“会了,懂了”,也就是实用性。所以,图书内容的实用性是笔者在构思选题考虑最多的,也是考虑一定不能变的。笔者对图书的实用性确立后,就开始搜索信息,从网上、书店开始调研,极力去了解当今老百姓都关心哪些实用技术;关心什么话题;在什么技术或者技术的哪个环节疑惑最多。

对农民群众的需求做到了心中有数还是不够的,也就是说素材有了,怎么呈现也很重要,就像有一模一样的一堆积木,搭建的位置不同,呈现给大家的结构就不一样,很自然地就会发现喜欢它们的读者人数也不一样。那么为农家书屋准备的图书,针对农民朋友这一特殊群体,特殊是因为知识结构、水平、层次、认知力有着很大的差异[1],考虑到这个因素,笔者就从各个渠道去了解:农民日常碰到问题后,他们首先会想到要哪方面的答案,后会引申什么问题出来,又会怎么做,如果期间还会有问题,会是哪方面的问题等等,通过这次选题的摸索,在这里总结为:摸透他们的问题链,然后追踪问题链,再一步一步给予解答,顺着他们的思维逻辑逐步解答,消除疑惑,满足需求。这样一来,书稿的内容结构,也就是章、节、条都有了清晰的思路,

同时也为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写作思路,也有利于作者更加明晰选题的宗旨,把握选题方向。

三、遴选作者

相比在出版社工作十年甚至三十年的老编辑来说,毫无疑问,笔者属于初出茅庐。说是遴选作者,不如说是搜寻作者,而对于有庞大的作者资源的编辑来说,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遴选也就更符合了。加之,中国质检出版社,并不是以农业为特长,无论是出版农业方面的图书还是农业方面的作者,实践证明,资源都是凤毛麟角。

有了组织这方面图书选题的想法后,随着选题思路的逐步清晰,根据选题的需求,搜寻作者的方向基本心中有数了:首先,作者身份必须是符合选题内容的,也就是说,作者本身要离农民最近,笔者感觉这一点最重要。因为,置身于农民之间,才能最知道农民的疑惑、懂得农民的需求。其次,作者不但掌握农业技术方法,而且有给农民朋友做过现场指导,并有着亲自教授的经验,这样的作者更知道用什么语言来组织自己的书稿,知道用什么语气和技巧让读者更明白自己的意图,能使读者从他写的书稿中明白书里在说什么,也就是我们常要求的通俗易懂。最后,作者有良好的写作动机,作者愿意把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写出来,作者愿意写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真真实实地想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用来解决农民常见问题。自己出书不为名利。因为,这次的图书本身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惠农工程,想切身为农民朋友做的一项实事,极力解决农民朋友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而做的一项扎扎实实的工作途径。想到这里,有人会问了,有些作者都没有碰过面,编辑又怎么来衡量作者动机这一点呢?是的,当初的确是不好判断,但是大家常听到:“他(她)说第一句话,我就知道他(她)是什么人了”,这就说明,人和人打交道,几句话,几个小事情,甚至见面的第一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就能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和心理,至少有个大概的了解。

按照自己选题的要求,笔者开始在网上搜寻作者,回想起来,真是大海捞针,有刚拿起电话报上自己的名字,对方就挂电话的;有刚说上一两句问给多少钱的;更多的是,把话还没说完就被对方挂掉电话的。其实,在目前这种电信环境下,对方的这些举动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幸运的是笔者找到了符合自己选题的作者朝着目标,锲而不舍,定有收获[2]。

通过农家书屋的选题策划、搜寻作者、组稿经历给了笔者很多的启示,也让笔者更加有信心面对自己的编辑工作,从选题组建到图书整个出版过程,让我获益良多[3],综上所述,笔者总结了编辑工作中的选题组稿经验,希望同行的编辑探讨交流。

参考文献:

[1] 李新生.农业编辑的角度[J].今传媒,2008(1).

[2] 张泓,张新平,龚汉忠.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J].学报编辑论丛,2007(15).

[3] 马乐惠,高维岳.策划编辑快速成长的法宝――项目驱动法[J].科技与出版,2013(3).

上一篇:科技文稿表格编辑加工中常见问题分析 下一篇:我国著作权惩罚性赔偿之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