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作文即生活

时间:2022-06-25 01:53:48

生活即教育作文即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他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也深深感知,生活与教育有时就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讲,习作同说话、绘画一样,都是自然而然由心而发的创作。因此笔者以为,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思维,孩子的视野,一旦被所谓的方法或技巧框死了后,那就无法再激起他们思想的“火花”和跳跃的“诗情”。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来说,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学习――主动观察,敢说敢写,真说真写,才是最有用的指导。

一、 生活,教育孩子真情表达

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就是一本美妙的教科书。笔者从自己女儿的素画日记上得到启发:女儿上幼儿园时在兴趣班里学美术,老师建议让孩子一段时间完成一幅素画日记。素画日记是图文结合的一种日记形式,是让孩子记录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或想到的画面。此种形式有几点好处:一是让孩子乐于表达,有东西可画,可尽情书画生活中的人或事;二是图文并茂,要孩子形象地描绘感受到的一切,而且还要用文字表述出来,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三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各种技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扩展和融合。我对辅导教师的做法很赞赏,也很配合。

后来,孩子的绘画技巧在老师的调教下也达到了儿童画八级水平,而结合画面形成的文字也是文通字顺,饶有情趣。如在游玩西安后,她写道:“我和爸爸妈妈乘火车去西安旅游,火车跑得很快,白云在旁边哼着歌,太阳打了一个大哈欠,蝴蝶和小鸟追着火车跑,我们在火车上很开心!”在一幅随性画的“风景画”上写道:“我想在山坡上摘一朵小野花,送给小蜜蜂,给她带来采蜜的欢乐。我想送一朵小花给河里的小鱼,让它们玩玩冲浪的滑板。我想送给小蚂蚁,让它们安全地过河……”一次郊外放风筝后,她写道:“风筝飞得好高呀,我也想像风筝一样在天空中飞来飞去。风筝越飞越高,我越来越快乐。我和风筝都很开心!”孩子在表达内心,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愿望,这即是生活教育。

二、 生活,唤醒孩子真情感悟

“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在看来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出它的情趣和意义;不是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不会在看来单调的生活中体验启示与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而是我们做教师的没有手把手地教育他们,并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李白坚作文教学的四个要点)笔者认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作文的源泉,但生活到作文的转换需要切入口,需要引导,需要唤醒,需要激活。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求真事,激发真情。如笔者让学生写写学雷锋感受。一个孩子写道:“雷锋的精神,也会荡漾在调皮的孩子身上。有个星期一,我看见在二楼走廊旁的一位姐姐踢毽子,她一不小心把毽子踢到了楼下。正当她准备下楼去捡的时候,有一个男孩子拿起了毽子。大姐姐以为他要拿走,着急地说:‘快把毽子给我,快把毽子给我!’‘大姐姐,我不是要拿走你的毽子,我想帮你把毽子扔上去。’于是,小男生对着二楼的走廊高高一抛,毽子就像一只彩色的小鸟飞到了大姐姐的身旁。大姐姐高兴极了,她对着楼下的男孩子高兴地喊:‘谢谢你,小弟弟。’那位男孩笑着跑开了。”纯朴的言语,纯洁的情怀,一种爱心让人感动。此外,我引导学生写写和家人养小动物的快乐,他们也信手拈来,写得生动有趣。要求他们去写一写随父母一起去老家的事,农村的美景,桌上的美味以及亲人的爱,让孩子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

这是走进生活,唤醒感悟,学生在生活中不需要经过“苦苦寻找”,而是在他生活落脚处信手拈来,油然而生。这些尝试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让作文回归生活,要让作文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体验。

三、 生活,触发孩子真情体验

写作需要一种激情,写作要有一种情怀。当有一种情感非要表达不可时,你给他一张纸,他可以“一泻千里”;如果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你给他一个“话筒”,他也自然“滔滔不绝”。习作就是要促使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充分展示他们的想法,传送他们的心声,流淌他们的情感。

如,我们班开展了“堆蛋塔”活动。全班四个小组用分配的报纸、透明胶带,一个生鸡蛋垒起一个高高的纸塔,将象征新生命的“鸡蛋”放在塔尖处,最终比一比哪一组将纸塔垒得最高、最稳。游戏的先决条件是每个组员都不能说话。比赛一开始,就有一组因为一个组员悄悄地说话被取消比赛资格,一开始他们还无所谓,当看到其他组员正热火朝天时,他们愣愣沉默了下来,神情沮丧,有些女生甚至都快哭出来了。活动过半时,一个小组因为塔基不牢,草率地放上鸡蛋,结果蛋摔碎了一地,“生命”也就此夭折,全组黯然失色。回到班级后,孩子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争着说出心底的感受。我摘录了一些作文片段:

“这次比赛虽然我们这一组失败了,但我觉得,我们都尽力了。至少我们尝试了,不试怎么知道是失败还是成功呢。失败了,没关系,只要你有勇气去面对……”

“我觉得整个班级一定要更加地团结,我们班一定是最棒的!老师和同学们给了长久的掌声,其实这不仅是给胜利者的赞赏,也是给失败者的鼓励。”

难以想象这是出自三年级孩子的真实感言。以后我又设计了许多学生全体参与且喜闻乐见的生活体验,如“最后的诺亚方舟”“盲行”“护蛋”等活动,我总让学生谈一谈,写一写。

四、 生活,促动学生真情想象

儿童是最有想象力的人。难怪毕加索曾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的画家。我由衷相信,儿童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儿童不需要束缚,儿童需要解放。解放儿童的心灵,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以开放的心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学生的作文中便不时呈现出让我们惊喜的语句来。

为了让学生写好一个实验的过程,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辨别生鸡蛋和熟鸡蛋实验,学生写道:“我们观察了一下,发现一只鸡蛋雪白雪白的,像欧洲人。另一个鸡蛋黄一点儿,上面有一些斑点,像我们英语书上的‘David’,又像没有洗脸的亚洲人。”实验后,她又写道:“只见白色的鸡蛋慢慢地沉了下去,最后静静地‘躲’在杯子的下面了。但是黄鸡蛋是飞快地沉了下去,在杯底弹了两下,就在杯子里‘睡觉’了。”在生活的基础上加上趣味的想象,一节实验课就这样跃然纸上。有一个孩子传染了水痘,在家隔离了一周,我建议她在家写写自己的体验,她在于QQ空间的日志《战“痘”记》中写道:“呆在家里的日子,我想成为一位普通的小学生,在教室外奔跑,在教室里写作业……/呆在家里的日子,我想变成一条小鱼在小河里玩耍,在水草中穿梭,在河面上跳跃。/呆在家里的日子,我想变成一只小老鼠,每天吃得饱饱的,跑步跑得快快的。/呆在家里的日子,我想变成一位5岁大的小女孩,在楼下玩耍,做游戏……”有了生活的体验,想象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有了生活的体验,想象让学生在习作中获得飞翔的感觉。

作文离不开生活的储备与教育。“是好生活便是好教育,是坏生活便是坏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儿童的生活经验是他们对生命与精神的积累,习作就是学生在生命的银行里采撷美丽的花朵。当学生发现自己兴趣、情感所在时,就能从被动体验走向主动教育,从而自觉地搜寻、储备材料,自自然然喜欢上作文,不知不觉学会作文。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

上一篇:情迷多伦夜 自在草原行 下一篇:绿色低碳AV生态环境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