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轻松高效的教学课堂对学生的影响及作用

时间:2022-06-25 01:28:10

浅析轻松高效的教学课堂对学生的影响及作用

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极为密切的自然科学,学习初中物理要重视实践,以实验为基础。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环节,实现轻松高效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学习环境;互动型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特别是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初中教学。物理是初中阶段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点科目,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从改革课堂教学环境开始改变目前的教学物理课难的现状,即针对物理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物理教师在实施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作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课题。对物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是连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进行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关键性举措。

二、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谈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1.教师的角度

教师作为实施学校制订教学计划的主体,以及传授学生物理知识的启蒙者和指导者,在如今进行的教学模式改革中扮演着改革教学模式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的重要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发挥其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死板,不和学生进行交流,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维护课堂秩序和树立教师威信,在课堂上难以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当前的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从教师的教学观念入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做可以创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实际中,应按初中生的心理成长去制订教学任务和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物理的兴趣为首要目的,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时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创新精神。

2.学生的角度

初中物理课程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是学生上初中后首次接触的课程。所以大多数学生一方面对物理课陌生,另一方面由于物理课程的枯燥且难以理解便很难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改革后的新的教学模式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应该面向学生,以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来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课堂中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主”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积极构建互动型的物理,在这个模式下建立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为这个教学模式的初步环节;到师生在物理课堂中进行交流互动环节。以教师作为引导者,针对较难的知识双方通过合作进行共同的研究,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明确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程度,对较难掌握的知识逐层分析,从易到难分层次进行逐步的讲解,深入浅出,配合学生的步伐,然后到教师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和讲解,考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力度,特别是实验课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独立思考、自主练习;然后到建立意见反馈环节。这个环节包含两点含义,一是教师要接纳学生对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意见,二是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情况的反馈,前者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改变教学模式的弊端,后者可以使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物理知识进行讲解。第四个环节是针对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精讲的环节。这个过程要学生认真学习,教师重点讲解,学生熟练理解到掌握。最后要进行定期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通过定期举行相关内容的考试,这样做能够使教师只管了解这个教学模式是否有效、是否较好地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此阶段的物理知识学习情况等,这样互动型的教学模式就建立起来了。

物理课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既重视理论知识,又需要操作许多实验来解释和深入了解物理现象。学生上了初中之后较之上学时期,他们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师生间的交流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虽然有所提升,但依旧没有趋于成熟,初中时期正是学生爱玩、调皮捣蛋的阶段,这个时期大多学生没能形成强烈的学习愿望,而在实施互动性的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实现了高效教学和学习的愿望,实现了双赢。

参考文献:

[1]沈洋.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考试周刊,2009(06).

[2]龙边江.论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途径.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2).

[3]范进春.浅议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科教文汇,2008(11).

作者简介:蔡宁宁,1979年出生,2003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

学,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物理教育。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

上一篇:如何引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下一篇:高效课堂之同课异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