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风险管理

时间:2022-06-25 10:26:32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风险管理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患者经过初步救治处理,常需接受进一步系统的检查和住院治疗,院内转运成为患者能否获得连续安全救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以往的护理工作中,曾出现过转运工具如平板车车轮在途中滑掉,轮椅轮轧不工作,转运床腿螺丝松动,造成患者颠簸。转运环节上如电梯联系不到位,相关科室抢救设备、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转运途中抢救设备及用物配置不齐,参与转运患者的医护人员应急能力差,没有果断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诸多因素给患者带来了不同层面的不安全隐患,易造成纠纷发生,因此,我们急诊科在2009年至今对院内转运的多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规范管理,细化了转运流程和标准,将院内转运包括转运工具管理及使用,转运前患者和家属准备,医护人员准备,途中病情观察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到达科室交接内容逐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标准,从而真正将急诊患者院内转运风险降至最低,报告如下。

1 转运工具的管理和使用

1.1 目前我院急诊转运工具有轮椅、平板车、转运床三种。我们每天都有一名专门工人对工具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检查轮胎充气程度,护栏松紧,小轮转动情况及轮椅轮轧功能,保证为患者提供安全的转运工具。

1.2 在使用轮椅时,如遇有突出地面的障碍物时,护士应倒转让大轮先过,减少震荡,进电梯时应让轮椅背先进,下坡时让轮椅背贴近护士倒转。

1.3 在平板车使用上,首先要根据患者情况安置,如昏迷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骨折患者应安置木板便于搬运,同时我们在平板车上悬挂吊袋,装有卫生纸、方便袋等,极大的方便患者使用。

2 转运前患者和家属准备

院内转运前,由经治医生告知患者及家属转运的必要性,以及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取得家属同意后签风险告知书。

3 医护人员准备

3.1 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确保生命体征平稳,根据患者情况准备相应的急救设备、物品和药品。

3.2 检查各种管路,妥善固定并确保通畅。从头到脚依次检查氧气管、鼻饲管、气管插管、各种引流管、输液管、导尿管,确保固定完好通畅,清空尿袋。

3.3 重新检测各种生命体征指标,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肢体功能位置,使用中的仪器运转情况,填写转交接记录单相关内容。

3.4 再次检查携带的抢救设备,如除颤器、便携式呼吸机、简易呼吸器及相关用物、药品。

3.5 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及电梯,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4 途中病情观察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4.1 途中病情观察,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仪器指标,观察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机连接是否完好,避免各种管路滑落。

4.2 加强对急诊医生、护士的技能培训和学习,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急诊医护人员果断处理的能力。将模拟室颤现场救护、呼吸心跳骤停复苏、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等急救技能培训考核到位,达到人人达标。

4.3 如遇突发事件医护人员应就地抢救,提供快速、准确的治疗手段,保证不间断救治,同时将患者推至就近科室救护。

5 与相关科室交接转交接各项内容

急诊医护人员应详细与病区或相关科室交接患者情况,做到六交清:门诊病历要交清,治疗时间药物要交清,生命体征要交清,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要交清,患者皮肤情况要交清,各种管道要交清。确认交接完毕后,双方在转交接记录单上签全名,并注明时间整个转运工作方可结束。

6 小结

院内转运是急诊患者获得连续救治的一个重要环节,确保患者转运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延长患者生命,将是每一名急诊医护人员的职责。只有统一标准,规范实施,才能降低医疗风险,减少纠纷及不安全隐患发生。

上一篇:云龙区668例女教师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下一篇:怎样帮助护士走出心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