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易》的八卦图式对中国传统建筑模式的影响

时间:2022-06-25 03:20:05

浅谈《周易》的八卦图式对中国传统建筑模式的影响

摘要:总结了《周易》中的八卦图式, 论述了其对传统建筑模式的影响, 重点阐述了八卦图式对故宫建筑布局的影响, 为我国传统建筑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周易;八卦图式;传统建筑模式;故宫

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hexagram schema in zhouyi and discusse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mode, and expounds the influence of the hexagram scheme to the imperial palace architecture layout,which provided a certain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Keys:zhouyi;the hexagram schema;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mode;The imperial palace

《周易》是我国一部古老的典籍,是一部充满深刻思想的哲学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一种建筑形式,一个建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必有产生它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的传统建筑不可避免地受到《周易》中哲学思想的渗透和影响。

《周易》的简述

《周易》成书于西周,是中国最早的经典文献,堪称“众经之首”。最初是一本占筮用书,占筮就是依据卦爻和卦象的变化来推测人事的吉凶命运。《周易》一书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包括卦象、卦辞和爻辞等内容,“传”则是对“经”的解说。《周易》其中“易”字,有说为“简易”之义;也有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有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也有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

《周易》卦象有两类:一是八卦,一是六十四卦。前者是单卦,后者为重卦。六十四卦是从八卦演变而来。所谓八卦,就是由阴爻“D”和阳爻“DD”两种符号,按三个一组排列组合而成的八组符号的集合。八个符号组分别象征天、地、火、水、风、雷、山、泽八种自然事物,相应赋予乾、坤、离、坎、巽、震、艮、兑八个卦名。(图一)

《易经•系辞传》中讲“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阐明了八卦的由来和运用。文中的太极指元气;两仪即天地阴阳;四象则表四时四方。

《周易》所蕴含的丰富哲理使得历代学者对其潜心探究,从而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易学。《周易》在战国时期融汇了阴阳学说,两汉时又接纳了五行学说,但其核心则是儒家思想的传统。所以《周易》这种以儒学为核心思想的玄儒二重性,一方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以礼制制度作为建筑设计指导思想和建筑实践的主流;另一方面其唯心的玄学思想则成为以神学为基础的堪舆学、风水术的滥觞。

八卦包括了象,数,理几要素。象是指卦象的符号系统;数是指卦的运数系统;理是指易卦的原理与意蕴。以八卦的象,数,理体现为一个《易传》的世界图式(图二),是这个系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即像阴阳五行家那样把八卦分配于四方四时,而形成一种空间和时间一体化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成为中国古代建筑法天象地设计构思的理论依据;法天象地也因此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模式。

《周易》中的八卦图式对中国传统建筑模式的影响,以故宫为例

《说卦传》说:“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想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就表明八卦中天与地,雷与风,水与火,山与泽是四对矛盾对立体。这四对的阴阳对立,形成了自然界的两大范畴,于是,阴阳刚柔相荡,万物生机蓬勃,万千气象。阳代表着积极,进取,刚强等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阴则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等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八卦所反映的阴阳论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他们用它来认识和阐释自然现象,并进一步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乃至建筑领域。

故宫是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有房间9千多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其中太和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故宫的主要建筑基本上是依照《考工记》《礼记》及封建传统的礼制来规划的。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南北纵深发展,次要建筑则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故宫这样布局是与阴阳论密切相关的。

经过乾清门的一条东西中轴线讲故宫分为前后阴阳两区,南为外朝属阳,北为内廷属阴。外朝的三大殿也按照阳气的多寡,具有三个层次。太和殿的建筑形式最尊贵,是皇帝登基等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可谓太阳。保和殿位于前三殿最后,是举行殿试和宴会的地方,可谓少阳。而中和殿位于前两殿之间,是供在太和殿行礼时皇帝休息之用,是阴阳之和,可谓中阳。内廷为阴区,进中路乾清门,便是后三宫。后三宫中,乾清宫和坤宁宫为内廷的正殿,是皇帝、皇后的正式起居场所。在《周易》八卦中,乾即天,坤即地,乾清和坤宁两宫法天象地。前者为厥阴,后者为太阴。两宫之间的交泰殿则意指天地交泰,阴阳平和,即少阴。这样命名与周易卦名卦义有关:乾清宫出自乾卦,《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宁宫出自坤卦,《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交泰殿出自泰卦,《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

经过午门和神武门的一条南北中轴线又将故宫分为东西阴阳二区。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为阳,五行中属木,为春,所以故宫的东部布置了与“阳”有关的建筑内容。如太子的宫室。西方为阴,所以故宫的西部布置了与“阴”有关的建筑内容,如皇后,宫妃居住的宫殿。如是古代建筑大师就是这样把阴阳宇宙观和宗法礼制巧妙的结合起来,规划设计了这座气势磅礴的建筑群。

故宫这种阴阳阴阳分区的规划思想与先天八卦的阴阳卦爻排列相一致的。先天八卦图初爻所组成的内圈,从坤卦左行,表示冬至一阳初生,起于北方,从乾卦右行,表示夏至一阴初生,起于南方。八个初爻左边皆为阳爻,右边皆是阴爻。就三爻卦来说,从震卦左行至乾,是阳爻从少到多,自初阳到阳极的变化;而从巽卦右行至坤卦,则是阳爻逐渐减少,阴爻逐渐增多,自初阴到阴极的变化。这是一个左阳右阴,春秋交替的过程。先天八卦中爻的兑、乾、巽、坎四卦中的中爻均是阳爻;北半部艮、震、乾、坤四卦中的中爻均为阴爻。前者表示白昼太阳从东方升起,经南天而到西方落下;后者表示太阳从西方落入地平后的黑夜。从气候上说来,南方温热为阳,北方寒凉为阴。这是一个前阳后阴,暑寒交替的过程。

先天八卦所表征的天南地北,“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易传》),日月运行,寒暑交替的阴阳世界观及图式构成,成为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之一。因此在阴阳宇宙观的建筑设计思想指导下,必然产生一种建筑模式。这种模式是由阴阳所形成的,具有明确中心和明显中轴线的对称格局、有机有序的排列空间。对传统建筑的组群建筑规划或单体建筑设计都是有普遍指导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镜池.《周易本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2]刘大钧.《大易集成》[M].前言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

[3]《中国建筑史》[M].中国建工出版社,1986年

[4]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中国建工出版社,1984年

[5]林忠军.《象数易学发展史》[M].第二卷,济南齐鲁书社,

1998年

[6]程建军.《中国建筑与周易》[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

作者简介:

1.李妍,山东建筑大学学生,硕士研究生,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2.孙继国,山东建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上一篇:中国芭蕾教学对戏曲功法训练的借鉴 下一篇:教师授课后反思和总结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