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

时间:2022-06-25 03:13:44

论中国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1-0113-01

摘要:在中国园林设计中,意境构思、空间经营、要素利用是造园手法的主要部分,也是中国园林设计的特色。本文意在总结中国园林设计的特点,来发现造园的规律,从而展现造园的美。

关键词:中国园林设计 造园 构成 美

中式园林是一种特殊的出于人对大自然的依恋与向往而创造的空间,它是人对大自然欣喜的回眸与回归。其艺术特质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就是任其自然之意,即重自然,抑人工,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园林文化美学命题,其精神涵义便是“道”之境界。“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对自然人性化的审美境界的追求。

一、意境与意象

园林创作是为了把主人的意愿反映于园林的意象之中,达到主人、匠人、游人在意境认定和感受上的一致。中国园林的逻辑过程是意、言、象,而意象定位于几个相对范畴:仁山与智水、人之喜与物之哀、繁华美居与枯石陋室、儒林雅意与佛身道气。在 “天人合一”文化思想影响下,中国古典园林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主要呈现出几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人的审美观中,往往重天然而轻人工(雕琢),尽管艺术离不开人工,但总是以不露人工痕迹的艺术视为高一等的艺术。所以,计成《园冶》中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之言。这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原则之一。

2、“内敛含蓄,曲径通幽”。中国古典园林将人置于“自然”之中,做“浑然一体”看待,在“天人合一”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大多内敛含蓄、曲径通幽,绝不张扬。

3、“移步换景、巧于因借”。“移步换景”是造园师通过极其巧妙的设计,引导游客在各具特色的景区或景点之间游憩,是一步一景,而不是一览无余;“巧于因借”强调借景,《园冶》中借景分为 “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五种,聪明才智可见一斑。

4、“小中见大、意境高远”。中国的艺术是非常注重“写意”的,如宗炳《画山水之序》中所言:“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遥。”在中国古典园林中,造园师为了在一个有限的环境里表现出具有无限的或更加广大的物镜,往往会极其巧妙地运用“小中见大”的方式,从而集中而概况地表现出自然之美,并给人以无尽的联想。 “小中见大”的造园手法,主要反映在江南园林中。而大凡中国的艺术,都讲究“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权贵或文人雅士们“托物言志”、“寄情于景”或“存神养性”的地方,自然要求造园师能够设计并营造出充满意境魅力的园林景观,在“意境高远”处下功夫。

二、景区构成

在设计的领域中,表现美的规律基本是相通的,只是表现手法会各不相同。从视觉上的感受来说,不管是哪一件艺术作品,它们总离不开点线面的构成体现,所以园林设计也不例外。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中国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固然是住宅、树木、假山置石、理水、道路等等,他们以点线面的方式呈现在构景中,以表现整体形式美。

1、 园与宅的关系

在园与宅关系上,居住、会客、办公的实用功能建筑称为宅,游览、观赏、休闲的精神场所称为园。中国园林大多以南为前,以北、东、西为后侧,也有以入口为标准的,不是绝对的。入世处事在前,休闲享乐在后,于是,形成前宅后园之局。北园、东园和西园统称为“后花园”,而且成为中国宅园的代名词。另外,前宅后园与中国地处北半球有关,把重要的建筑放在南面向阳之位,把次要的园林放在北面背阴之位。

2、 构图中心

在园林设计中,有构图中心,平面中心,平面重心等.中国园林以假山和建筑为构图中心和视觉中心,从而产生心里的景观重心,如皇家园林颐和园万寿山与佛香阁。另外,私家园林构图中心常是水池或是水池中的小岛及建筑。如拙政园的池与岛、网师园水池、小莲庄的水池等。总之,中国园林设计中,注重视觉中心,而且是多级中心,以山水建筑为中心为主。

3、 轴线

谈到轴线,一方面,中国皇家园林服从于城市规划轴线,处于城市宫殿区的北面节点或结点,一般在轴线的后部。而且中国园林本身呈现出轴线的关系。另一方面,从风水的角度来说,中国园林在造园过程中,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也是会比较注重轴线的,乃至如今的设计师也会利用轴线的确定来切入园林设计。

4、 一池三山

提及中国园林设计,不得不的提到的就是“一池三山”。一池三山源于中国的神仙思想,即在一个池上造三岛。一池象征东海,三山象征方丈、蓬莱、瀛州仙岛。由于用地面积和内容的限制,一池三山的利用在中国皇家园林的范例最多,而私家园林中极少。

三、景点创造

5、 障景与分景

为符合中国的美学结构,在中国园林设计中,造园者有意地创造了许多障景的手法,用于两景间去丑存嘉,而分景用于个取佳妙,两者时分时合。其中,最直截了当的障景法莫过于壁障,有影壁障、墙壁障等。影壁,也是我们常说的照壁,常独立于建筑群体成为小品建筑,它既可以防止风、煞从门口直贯而入,又可以成为风景,还可以遮挡住正门所对的不良外部景观,同时隐藏内部景观。其实这也是一种距离美的表达。

6、 框景与漏景

分景求境界之别,漏景求意境之形。框景是用画框裁剪的漏景,画态与画心兼备。传统框景以粉壁为纸,以皴石为绘,四友为伴等。如拙政园中梧竹幽居是四面圆窗的亭子,可摄四方佳胜:西纳池景,北箭勤耕亭,南和海棠春坞。

7、 借景与收景

《园冶》说:“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却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 如颐和园“湖山真意”近借玉泉山远借西山。借景中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远借在远古以设台为主,近世以立亭为主。

8、 众横起伏、韵律节奏

中国园林的山性,形成了以山水对比为主的众向起势做法。中国园林惯用的竖向布局主要体现于理山法式的成熟。如魏张伦造景阳山于华林园中“重岩复岭、深溪洞壑、高林巨树、悬葛垂萝、崎岖石路、涧道盘纡”。可见园山与自然山没有两样。

中国园林的韵律型表现于山水的来龙去脉和建筑联络相属上。还是说清朝的颐和园后湖与昆明湖的分和是理水韵律的表现,美在韵律里。就好比中国的太极拳一样,刚柔并进,恰到好处。

四、总结

这些形式表达是中国园林之美学观,而它的哲理性,则隐含在深层,甚至造园者也不是从哲理出发,而只作为园林的艺术,作为手法来处理。无论是假山池水、林木花草、房舍亭榭,人们对这些对象(包括总体的园景)的欣赏,可以说是园林的“能”和“妙” 的语言层次,在园林形象中,造园之美就在于此。然而悠久的园林历史,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美的艺术。

参考文献:

[1]王洪成.园林景观设计要素[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香港科讯国际出版有限公司.中国景观设计经典3[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2002.

[3]周玉明.景观规划设计[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试析十字开锁器作家的特点及留痕 下一篇:浅议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