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时间:2022-06-25 01:07:5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点,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巨大内动力。提出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等等,都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被动的学习变成活泼主动的发展。

一、恰当地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投身于学习过程中离不开“设问”,“设问”可以活跃学生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学“学校里养了8只黑兔、13只白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时,结合投影演示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①题中讲了几种兔子?每种养了几只?哪种兔比哪种兔多?②把黑兔和白兔一只只地对应起来比,白兔和黑兔对应着有几只?③对着的白兔和黑兔有什么关系?④白兔和黑兔没有对应着的有几只?没有对应着的只数表示什么意思?(突出:没有对着的5只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⑤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怎样计算?为什么?此题旨在让学生理解并说出,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也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所以用减法计算。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不断设计出有利于突破教材关键、有利于思维训练的问题,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艰苦的思维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欲望

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因为“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得见的东西,而在于深藏的奥秘,激发儿童在自然界的奥秘面前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加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我在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求知兴趣方面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但是,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通过情境设计揭示矛盾导入新课,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情境设计,使问题不断深化,让学生经常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各种矛盾之中。如在怎么求三角形的高的教学中,我先画了一个三角形(如图),要求学生求出面积,马上有学生举手回答说:三角形面积=底×高÷2=10×6÷2=30(平方厘米)。此时立即有学生表示反对说“不对”、“不能求”,也有学生赞同说“对的”、“可以求”,学生中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矛盾开始被揭示,接着学生开展了热烈的争辩。通过争辩。一致认为此题的解题条件不具备,不能解。争论刚刚结束,我接着又提出以BD为高怎么才能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呢?问题进一步深入,学生认为应量出高BD相应的底AC的长度,学生动手量出AC是12厘米,并求出面积是36平方厘米。此时,我又把问题转向:如何运用已知条件BC长度,求BC边上的高呢?再次展开讨论,有的认为:“应画出BC边上的高,再量出长度。”有的则认为:“不必再量BC上的高就能知道高的长度。”我立即抓住这一与众不同的方案启发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得出了用“三角形的面积×2÷l0”就能求出BC上的高,也可用方程“12×6÷2=10x÷2”求出高的多种解法。

这一教学过程使学生始终处在寻求知识奥秘的情绪之中。这既是一次认识的训练,也是一次情感的陶冶,孩子们从中亲切地感受到了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在情境设计中,还须重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要求不能过高,难度适中,并有一定坡度,力求创设最佳问题情境。这样才能使各种学生都能在解题过程发挥其学习积极性,引导施展他们各自的才能和智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

三、小学电化教学――体现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在设计“运用电教手段优化应用题教学”的时候,我们认真分析了在应用题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状态,认为对学生学习应用题可能产生影响的心理现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经验、语言对解题的影响。

一般说,如果小学生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语言能力较强,解应用题就比较容易。但是,当学生已有经验产生负迁移,对应用题所涉及的某些词语、概念不理解或应用题的数学语言和日常生活有一定差距时,他们就容易产生解题的心理障碍,影响学生解应用题的兴趣和解应用题的正确性。

2.想象和直观感知对学习应用题的影响。

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通过文字来描述的,当未知数比较多,因果关系比较复杂,条件比较隐蔽时,可将题意转化为图形,在直观感知和想象的基础上使思维不断升华,正确进行判断、推理,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3.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对学习应用题的影响。

“小学应用题电化教学结构”针对学生不具备从整体上把握应用题的结构,因而不会对应用题进行综合分析的弱点设计。

通过电教媒体,提供大量可以引发思维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题意的理解,可以指导学生学会找到应用题问题、条件、分析因果关系的方法和可感知的学习材料,创造了生动有趣、激发学习兴趣的学习氛围。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氛围,这样的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小学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怎样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