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流转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

时间:2022-06-25 12:53:35

农村宅基地流转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

摘要:根据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不均衡,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权益的现状,拟选取南京市和苏州市为调查区域,把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宅基地流转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构建作为我们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成果将有以下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土地流转;收益分配;宅基地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10-1

1 研究背景

农村宅基地的流转能促进农村土地更大范围地参与到市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成为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的突破口。近年来宅基地的流转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的农村土地整治下的宅基地的流转,土地增值直接表现为农民剩余宅基地的用地指标被配置到城镇后的价值增加,而流转增值收益合理分配则是保证农村土地整治与宅基地流转顺利实施的前提,完善流转收益分配机制是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关键。到目前为止,合法有效的土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尚未形成。

2 样本数据分析

2.1 项目区宅基地流转过程中拆迁方式的对比分析

金磁村和天福村的宅基地流转都是以“政府主导”和“江苏万顷良田工程”为依托,流转后的农民统一上楼居住,剩余土地进行复垦和建设用地的指标交易。

金磁村宅基地流转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自拆自建”,该宅基地流转是由江苏省农科院组织,所谓自拆自建是指农户对原有房屋自行拆迁,并在政府同意规划的区域内按照统一的形式自行建新房;第二种是“统拆统建”模式,该模式在金磁村占据主导地位,目前金磁小区里90%的农户家庭都是以“统拆统建”模式进行拆迁的。

研究小组认为,在宅基地流转过程中应当尽量统一当地居民的拆迁方式。研究小组在实地调查过程中了解到,金磁村的居民由于拆迁方式不一样,因此补偿标准也有所不同,对于自拆自建的农户来说,他们没有15300元/人的补助费,因此这些农户普遍认为自己吃了亏,对政府表现出不满情绪。同时,研究小组认为宅基地流转过程中拆迁方式和补偿方式的统一将会有效避免因流转而带来的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如果在一个区域内存在两种以上的补偿方式和拆迁方式,那么流转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公平因素,进而导致农户之间、农户和政府之间矛盾的升级。

2.2 项目区农民宅基地流转土地增值收益的对比分析

金磁村的拆迁补偿标准是按照自拆自建和统拆统建两种方式分别补偿,其中这两种方式都没有对老房所在的宅基地进行单独补偿,而是统一合并到房屋补偿费中,除统拆统建具有15300元/人补助外,其余补偿标准基本相同;天福村与金磁村相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对原有房屋的宅基地进行了单独补偿,而这笔补偿费也占据了所有补偿标准中的较大的份额。在新房购房标准上,两个项目区也有较大不同,金磁村的新房购置标准是按照40平/人,大多数居民只能获得一处新房,而天福村的新房购置标准时“拆一补一”,平均每户都能获得2处以上的房屋,相比于金磁村的居民来说,天福村居民则可以通过房屋的出租在未来获取一定的增值收益,增加收入。

研究小组认为,虽然两个项目区均隶属于江苏省,但是却有着相距较大的补偿标准,可见目前在宅基地流转的收益分配机制相对来说还不够完善,政府不能指定出一个相对统一的收益分配机制,无法进一步保证农民的权益和流转过程中的公平透明化。

3 项目区调查结论与建议

3.1 “政府主导”导致流转过程中农民所分享到的收益完全由政府决定

项目组通过调查了解到,南京六合和苏州昆山的典型区域在进行收益分配的时候并没有在政府、集体、农户之间形成一个明确的分配比例。以六合为例,项目组通过对政府相关拆迁补偿的文件的分析得出,在进行收益分配过程中,政府所得到的净收益值为8456.18万元,而农户户均获得的收益为3万元,共涉及农户约1200户。分配比例大致为3∶1。这个比例反映出在进行收益分配的时候,政府所得到的收益要远远超过农户本身所得到的收益。

3.2 政府主导的流转模式中失地农民的长期利益问题没有得到重视

对于被拆迁居民的补偿方式和安置方式的制定,农民没有参与权,而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在进行拆迁过程中,政府的具体补偿标准不能够做到对农民完全公开透明化,而只是告知其总体的补偿金额,这对于农民来说是不公平的。在本研究小组的具体调查中发现,有些农民反映,政府制定的政策从总体来说对农民是有利的,但是具体相关部门在落实的时候,则有可能会出现偏离补偿规定的现象,使得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以南京市六合区金磁村为例,在调查中发现,该地区的土地已经全部流转出去,农民不能再从事传统的农业劳作,而对于这些世代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收入来源,虽然政府每年以稻谷的市场价折算使农民得到相应的收入,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农民没有工作,这对于他们的长远利益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着不利影响。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在金磁村,农民外出打工的比例已经达到63.75%,而且多数是以从事廉价体力劳动为主。因此从长远利益来看,对于失地农民来说,除了进行必要的货币补偿外,还应当进一步加强落实就业安置问题,只有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才能让农民真正向城镇化迈进。

作者简介:刘 汐,女,本科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

上一篇:预应力密肋楼盖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