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25 12:45:25

浅谈初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情感,有利于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探索,教会他们如何开创性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一、创设精彩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头能解除学生在课堂上的压抑感和沉闷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开头的好坏有着直接的联系,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整个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一下子就调动学生的情感,深深打动他们的心,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按课的逻辑程序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高质量的提问,使学生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的定向反射。高质量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长时间的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还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就可能因为缺少探索和思考而印象不够深刻。为了让学生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对教材中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教材体系弄清楚,必须积极发动学生参与,这样的记忆才会深刻、持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手段来转变角色,和学生一起重新“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积极发动学生参与,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加以锻炼,达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

三、设计精巧问题,掌握提问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掌握提问技巧,这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定理、公式、法则的得出可以引导学生去猜想、去发现,而有些问题则需要打破思维定势,需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有时需要利用发散型思维去培养他们的创造性能力。

案例:平方差公式的教法―促进学习过程的自我完成

1.(1+x)(1-x)

2.(2a+3)

3.(100-1)(100+1)

4.(x-6)(x+3)

师: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做,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

师:不知你们的做法是否和我的一样?为什么我比你们做得快呢?第一个举手的学生说:“老师,你的做法应该和我们的不一样,我感觉我的方法已经很快了,但还是比不上你做得快”。

师:其实老师不是用多项式乘法法则做的,而是用平方差公式做的,那么什么是平方差公式呢?大家才能感这4个题中自己去找找,看看存在什么规律,单独你找到规律时,也就知道什么是平方差公式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就学会各自独立思考了……

四、采用电教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仔细研究大纲和教材后,就需要借助电教手段来组织实施。采用电教手段可以增加课堂的容量,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发挥学生的视听作用,以及多种器官的协调作用,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记忆,达到最佳的教学目标。

五、加强试题训练,培养创造能力

试题主要采用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深化,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分析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在几何证明题中,把一个题目改变已知和求证的因果关系,使之变为更有价值更有新意的证明题,这样可以更多地把知识加以运用,从而获得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进步和提高。

六、总结知识结构,重现已学知识

讲完一节课内容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对该课的知识要点和讲课内容思考两分钟,然后指定一两名学生依据所讲的内容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因为这种小结并不是简单的知识回顾,而是把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使他们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

七、感悟教材内容,创造学习气氛

作为一位数学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善于从教材中感受美、提炼美、创造美,使自己教学的各种形态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首先,教师带着审美心理感知教材、感悟教材和处理教材,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涵的自然美,积极地把教材中各种美的形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新课的引入、教具的选择、活动的组织、课堂语言、教学方法、结尾方式等等,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的美感。其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风趣感人的语言、科学严谨的推理和生动活泼的教法以及激情洋溢的教态,创造了一个美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愉快的学习情趣,形成一个和谐而热烈的信息交流环境。

八、鼓励评价原则,激发自主创新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我们使用启发和鼓励性语言。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因此教育语言绝不只是个语言问题,它还是不同教育思想的体现。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确目标;让学生发现新知识;让学生参与过程;让学生总结内容……,如此日积月累,学生的创造意识一定越来越好。

上一篇: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方法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讨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