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遗忘研究综述

时间:2022-06-25 12:27:56

定向遗忘研究综述

摘 要:定向遗忘研究是记忆研究中关注过期和无用信息对新近信息影响的另一种实验范式,它遵循代价和收益原则,主要考察在实验中出现的要求记住和要求遗忘的学习项目在测验中表现出来的显著差异这一现象和其内部机制。目前主要有两种理论解释:基于选择性编码的理论和基于提取抑制的理论。

关键词:定向遗忘;代价收益;选择性编码;提取抑制

中图分类号:B842.3 文献标识码:A

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管理头脑中的记忆。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预先控制,即人们往往会把更多的注意投向日后需要他们做详细回忆的那些片段中去。另一种方法“on line”,就是有意识的压制自己的某些记忆来减轻记忆的负担。但是一个人如果有关的问题进行过思考,并把它存在脑中,还是可能存在另一种情况,那就是他主动选择了忘记。有效的记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把最需要记忆的信息留在脑中对记忆任务来说格外重要,而忘记不相关的和过期的信息记住有效信息的努力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Herramn和Chaffin曾指出,如果能传授给我“遗忘术”会比让我拥有“记忆术”更有价值[1]。

(一)基于代价代价―收益(cost-benefit)的范式

定向遗忘(directed forgetting)又名指向性遗忘、有意遗忘。定向遗忘的实验范式最早是由Bjork提出,该范式认为定向遗忘主要遵循代价―收益(cost-benefit)原则[2]。在典型的定向遗忘研究中,被试被要求学习一组词表(to be forgetten),指示语会告知他们在随后的实验中会有一个针对这个词表的测试,接下来,分为两组进行试验,在遗忘任务组中,主试会告知被试尽量忘记刚才学过的第一个词表,集中精力学习第二个词表(to be remembered),在记忆任务组中,会告知被试两个词表都要记住。在接下来的测试中,两个组的被试会被要求回忆两个词表的内容,不用理会指导语曾让他们记住还是遗忘。

实验结果发现:相对于记忆组,遗忘组的被试确实回忆起了更少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被遗忘词表(TBF)中的内容,这也就是说被试确实有意识忘记了要求遗忘的词,这就是遗忘指导语的“代价”(cost);在针对第二个词表(TBR),即要求记忆的词表的研究发现,相对于记忆组遗忘组表现出了对第二组词更好的记忆效果,这就是“收益”(benefit),这一现象被称为定向遗忘效应(the directed forgetting effect)。

(二)定向遗忘研究方法

定向遗忘主要有种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指导语呈现方式上的不同,一种叫词表法(the list method),也叫做组块提示法。词表法是在学习一组项目结束之后呈现记忆或是遗忘指导语,指导被试对刚才学习过的项目进行有意识的遗忘或记忆;另一种方法是单字法(the item method),也叫项目提示法,即在每一个项目呈现之后随即呈现要求遗忘或是记住的指示符,通过比较被试对记忆项和遗忘项表现出的回忆成绩差异来确定定向遗忘效应的存在。

其中常用的词表法中有两种主要的实验程序,一种被试间设计,即比较两种不同条件下记住内容的回忆成绩来确定定向遗忘效应的存在,在这是基于代价和收益的原则。如果相对于记忆组,遗忘组对后一词表(TBR)的回忆成绩较好,那么定向遗忘的“收益”是明显的;反之如果相对于记忆组,遗忘组在回忆测试中表现出来对前一词表较差的回忆成绩,这就是定向遗忘要付出的“代价”。另外一种使被试内的实验设计,这一方式不需要区分记忆组和遗忘组,而是直接比较前后两个词表的回忆成绩,如果要求遗忘的项目能成功被抑制,即TBR组的成绩显著高于TBF的成绩,那么就说明出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效应。

(三)定向遗忘机制

1.记忆系统差异理论

这一理论是Epstein(1972)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记忆的存储和提取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子系统,并且功能上是相互独立的。被试在学习中将或记忆项和遗忘项存放在不同的系统中。在记忆测验时中,被试要有选择性的在合适的子系统中进行搜寻和提取,这样就可以避免两个系统的相互干扰和影响,使记忆项得到选择的可能性更大,得到更好的测验成绩[3]。

2.选择性搜寻和编码理论

Bray(1983)和Harnishfeger、Pope(1996)认为,记忆项和遗忘项的差异产生是由于被试在实验的学习阶段选择性的对要求记忆的项目进行了复述,而对遗忘项目没有进行复述。这就造成了被试对记忆项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有效识记,对记忆项的编码比对遗忘项的编码更加精细,从而导致了最终回忆效果的差异[4]。在Woodward和Bjork(1971)的研究中就发现有被试在试验后报告说在项目呈现完毕之后会等着指示符的呈现以确定是不是要投入精力进行记忆[5],这就证明复述和编码的不同会导致成绩的差异,有选择性的复述使得被试意识到一些项目是会要求被遗忘时,他们会尽最大的努力记忆要求记忆的项目,而把较少的努力投入到要求遗忘的项目上去。

根据这一理论,记住指示符是复述和精细加工该项目的开始,遗忘指示符会使精细加工立即停止。但是在Geilselman等人在对有意和偶然学习的项目的研究中发现,偶然学习的项目也出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效应,这是选择性复述所不能解释的[6]。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对定向遗忘机制的进一步思考,后来提出的抑制理论弥补了选择性复述的缺陷,对定向遗忘进行了更为完善的解释。

3.提取抑制理论

提取抑制理论本质是抑制提取,即对已经进入到记忆中的信息,在提取时受到了抑制。该理论认为,要求遗忘的信息仍然在记忆中,之所以出现定向遗忘效应是因为被试对遗忘项目提取因为受到了遗忘指示符的影响,而产生了一种抑制,使得先前甚至已经得到编码的遗忘项不能反应输出,从而导致对记忆项和对遗忘项回忆成绩的差异。Bjork等认为提取抑制发生有两个必需的基本条件:第一,项目内容学习之后要及时向被试呈现遗忘指导语,也就是阻断;第二,遗忘指导语呈现之后要有新的学习项。

MacLeod(1989)认为在有意识去遗忘的时候,被试试图不去回忆遗忘项目的情境的情况可以用选择性搜寻的观点来解释,可是目前的大多数定向遗忘实验要求被试同时去回忆或再认记住项目和遗忘项目,结果表明出现了持久的定向遗忘效应。因此,选择性搜寻和编码理论有很大的局限性[7]。针对以上局限性,很多研究者都对提取抑制是否是遗忘项目成绩低于记住项目成绩的原因展开了自己的研究,并得到了许多不相一致的研究结果。早期的研究者(Geilselman,Bjork,Fishman,1983)用词表法研究自由回忆和再认测验对定向遗忘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自由回忆测验中显示了显著的定向遗忘效应;而在再认测验中,则没有发现典型的定向遗忘效应,也就是说记住项目和遗忘项目的成绩几乎相同,遗忘指导语并没有发挥作用[8]。研究者由此认为,差异的产生是由于要求遗忘的项目在回忆提取时受到了抑制。正像Johson指出,相对于自由回忆的测验方法来讲,再认所依赖的记忆线索少,且信息性更强,所以再认会比自由回忆更容易,这就导致定向遗忘在再认测验中表现的不显著。

(四)定向遗忘的应用性研究

遗忘并不是一种疾病或是要尽量避免出现的问题,适当的遗忘有助于身心健康。个体往往在努力想提高自己记忆水平的同时,又在想办法能忘记头脑中被自己带来困扰的和不安的经历和经验。在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中,会使用各种方法来指导受过虐待、创伤或在灾难中幸存的妇女和儿童有意识遗忘曾经有过痛苦的经历和经验。

在人员招聘过程中,也存在着招聘者本身的一些行为和心理活动对招聘公平性的影响。在招聘过程中,应聘者可能会在无意中透露自己的年龄、民族、健康状况、教育背景、家庭境况和子女数目等个人信息,而招聘者在作出决策时会或多或少地受到这些与聘任的职位看来并无必然联系信息的影响。杨海波等也在模拟招聘实验中发现,招聘决策过程中存在着定向遗忘效应;应聘者简历上出现的不同类型的无关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招聘者的决策过程产生消极的影响[9]。

二、有关定向遗忘的研究已经三十多年,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拓展到了其他学科研究和各种应用性领域。但从以往定向遗忘的研究可以发现,定向遗忘的程序、方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争论,有待于进一步的论证和更新。在应用方面更是有着广阔的前景。相信定向遗忘会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为临床治疗和提高记忆能力等方面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Herramn D J,Chaffin R.Memor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M]:The literature beforeEbbingha一us.1988.

[2]Bjork,R.A.,1972.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directed forgetting[M].1972:217C235.

[3]Epstein W.Mechanisms of directed forgetting[J].Bower G H(E d.).The psychologyof leanring and motivation.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2,6:147一191.

[4]Bray,N.W.,Justice,E.Me.,& Zahm,David N.Two developmental transitions inselective Remembering strategies[J].1983,36(1):43-55.

[5]Woodward,A.E.&Bjork R.A.Forgetting and remembering in free recall:intentionaland unintentional[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71,89(1):109-116.

[6]Geiselman,R.E.,Bagheri,B.Repetition effects in directed forgetting:Evidence for retrieval inhibition[J].Memory and Cognition,1985,13:57-62.

[7]Macleod,C.M.Directed forgetting affects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test ofmemory[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89,IS(1):13-21.

[8]Geiselman,R.E.,Bjork,R.A.,&Fishman,D.L.Disrupted retrieval in directed forgetting:A link with posthypnotic amnesia[J].Journal of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983,112:58-72.

[9]杨海波,白学军,沈德立.模拟员工招聘过程中的有意遗忘效应[J].应用心理学.2006(1):30-35.

上一篇:谈谈幼儿园班级工作 下一篇: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