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因人因材分层 实现生物学习最优化

时间:2022-06-24 10:32:09

正确因人因材分层 实现生物学习最优化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着“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要求,然而现实中学生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环境不同,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生物活动时具有能力的差异,相同的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的生物活动中表现的能力也有差异。所以经常出现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对“因人因材分层,实现生物学习得最优化”这一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关键词:生物学习;分层次教学;最优化

分层次教学就是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从不同的方面,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各自水平相近的不同群体,并在教学中区别对待和进行相应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并获得知识的过程。最终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任务。

对于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分人分层教学,实现生物学习最优化,我曾做过如下尝试。

一、学生分层次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分层

完成了学生分层后,以实现全体学生发展为原则,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的制订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对于生物学教学目标,我分了三个层次目标:

1.识记并领会。

2.通过探究理解知识。

3.复杂知识的综合利用。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A层次学生要达到三个目标;B层次学生达到前两个目标;C层次学生只要达到第一个目标即可。

三、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是分层次教学的主阵地,合理的教学设计关系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而调动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四、提问分层

为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编写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较有难度的让A层次学生回答,适中的问题让B类学生回答。较简单的让C类学生回答。这样就使得学生上课开小差的可能性降低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分层提问的方式,既有利于拔尖优等生通过发散思维开阔视野,启发思维,实现复杂知识综合运用的目的,同时又能提高成绩中等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下去,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提问分层关键是要确定准问题的难度,做到不同层次的问题正确匹配不同层次的学生。

五、按照课型进行分层

1.新授课中概念教学内容不必明显分层,因为一些基本的概念通过讲解大部分学生都能听懂,当然对于C层次的学生,老师可以在课前帮助其预习一下,以便让这部分学生有目的性地

听课。

2.探究实验课需要教师在提出探究问题的时候,分三个层次进行提问,即前面提到的提问分层。

3.复习课教学分层较明显,通过A和B层次学生的答问、小结、归纳、学生之间的辅导。帮助C层学生共同进步。

六、作业分层

在教完一个生物概念或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思维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的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练习、拓展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A层次学生三个练习都做。B层次学生只做前两个问题,C层次学生可以选择做最简单的基础性练习,这样使得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生物学习中去,实现生物学习最优化。

七、课外辅导分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这种延伸不是课堂的延时,而是因材施教,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指导。对于C层学生,要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对于A层和B层的学生,则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帮助他们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如果在你的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眼中只有一部分学生,也是只有这一部分学生常跟老师互动,而其他的学生却觉得这堂课跟自己无关,机械式的听,机械式的记,有的甚至不听,针对这样一种现象,都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

作者简介:郭晓园,1982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山东省汶上县军屯乡中学。

上一篇:对提升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分析 下一篇:依托问题导学 构建灵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