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下我国外贸出口战略与实践对策探析

时间:2022-06-24 09:34:44

贸易保护主义下我国外贸出口战略与实践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美国金融危机的扩展客观上刺激了全球形式各异的贸易保护主义日渐增多。我国对外贸易也出现订单减少、出口下滑的不利局面。对此,我国在出口战略与战术上,除努力保有传统客户以外,我国应积极研究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反制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积极主动开展海外投资与并购、谋求建立区域性或多边与双边自由贸易区;对内应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切实稳定人民币汇率、不断提升自身产业科技与盈利水平、严格依法管控境外投资和境内海外投资等。只有内外结合、法律和政策并举,才能为我国减少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出口损害和促进外贸发展营造空间和机会。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外贸出口 战略对策

我国出口的总体形势

长期以来,外贸出口是我国赚取外汇和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2008年,我国已经实现外贸出口总额约14701亿美元,约占世界外贸出口总额的8.86%,与建国时期相比出口增长2600倍,现在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也已经达到60%(钟山,2009)。同时,受境外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2009年出口外贸遭遇极大困难。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数据显示,2009年世界经济下降1.3%,全球贸易量下降11%,其中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分别下降2.8%、4.2%和6.2%。世界贸易需求萎缩导致各国贸易保护主义频频出现,进入2009年以来,美国、欧盟国家和加拿大等国却不断增加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和,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了相当的不利影响,2009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量逐月下降。

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三大主力。在我国,与外贸出口相关的制造业就业人口有3500多万,各相关从业人口约计1亿多人,外贸出口总额已经超过1.4万亿美元。除了就业和外汇收入,外贸出口还是实现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近三十年来,出口对国家经济发展年平均贡献率达到20%(傅自应,2009)。加上国家进口境外设备和技术对外汇的需要,外贸出口的确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和现实需求,外贸出口份额的下降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拖累国家经济的总体发展。

促进与保护我国出口的国家战略思路

面对世界消费缩减、贸易萎缩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总体形势,我国外贸出口应尽快形成以政府指导为纲、企业具体应对的宏观合力局面以应对此不利局面。政府应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搞好法律、政策和海外经济利益保护的外贸综合服务工作,这些工作既包括国内工作也包括海外工作。

(一)运用好世贸规则克制贸易保护主义

世界贸易组织本身就是为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而设立的,其具体规则虽不能充分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但已有规则却是各国均可依法使用的。世贸组织成立之初就已经建立的反倾销、反补贴、反保障措施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具体规则并非一点用处没有。针对诸如美国向我国发起的各种反倾销调查和类似文化产品对华出口的等中外贸易争端,政府除了积极磋商和谈判以外,也应认真做好依据世贸规则“打官司”的准备,充分行使自身的世贸成员权利,在双边和多边谈判、专家组报告、提供具体涉案数据与资料、上诉审议和最终采取应对措施方面据理力争、依规维权,敢于和善于依据世贸组织规则为本国出口提供保护和支持(韩立余,2006)。殊不知,经常别国的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严重,而美国却因为世贸规则用的多、用得好反而大受其益。

在接下来的世贸回合谈判中,我国政府应始终坚持本国利益优先和发展中国家身份的定位,在规则制定和谈判磋商中既能根据自身情况“单打独斗”,也能团结其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同作战”,做到收放结合、不辱使命。

在国内,我国政府应根据国内法律积极维护国家贸易利益。参考世贸规则制定的国内相关法律,无论是从卫生、医疗、国家安全、产业安全、动植物保护,还是公序良俗等方面,完全可以考虑在世贸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和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形成可与外国谈判的进出保护机制,从而实现手中有“牌”、中外互利则共享、外国若搞贸易保护则实行对等保护的局面。

(二)加快促进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自由贸易区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方式。因此,我国也可以考虑先在周边国家建立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充分利用自身的经济吸引力和国家优势实现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2009年8月份,我国政府和东盟已经签订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据最近的消息显示,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10年建成,这将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诸如与我国地理邻近的中亚国家也可以考虑建设类似的中国-中亚国家自由贸易区。再如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法律和程序上就更简单了。

除了对外的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区,国家还可以基于自身特殊的历史和行政区划建立大陆与港澳台的我国自由贸易区。考虑到各种因素和难易程度,大陆可以先行与澳门、香港建立自由贸易区,再根据时机扩大到台湾,从而形成“一陆三岛”的我国人自己的自由贸易区。

(三)海外投资与并购的推进与国家扶持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以及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到国外寻求投资和并购机会。金融危机使世界主要经济主体都出现消费下滑迹象,贸易保护主义随之而来,对外投资则可以避开外国的关税壁垒和技术壁垒,将企业开办在对方国家同样可以异地生产并随即出售,降低运输和流通成本,还能够因为吸纳劳动力和缴税与当地建立良好关系,加上近两年特殊的世界经济形势,商业并购成本较低,相对低价能够比以往更多的节省成本。不仅如此,考虑到中国日益增加的资源能源进口需求,全球资源和能源交易正处于调整和整合期,海外并购投资不仅能够实现资本升值的直接目的,还能够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稳定的境外资源和能源供应,而在发达国家的投资对于学习对方的先进技术等更是顺理成章。因此,加强加快海外投资,无论是直接投资建厂还是收购股份与兼并,都能为中国利用外汇储备和抢占成本竞争优势提供出路。2008年是中国海外投资的一个大年,全年海外投资总额达到200多亿美元。据有关机构预计,2009年中国海外投资将达到1800亿美元之多。

但是,在推进中国企业走出海外的战略中,政府应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巨大风险和复杂因素,政府也应该更多地为企业提供各种可能的帮助和保护。2009年,中铝收购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失败而损失数百亿美元,就是其中的典型警示。考虑到推进中国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的战略和境外跨国公司在资本运作与市场博弈中的经验和资源优势,政府应帮助国内企业在市场分析、情报收集与提供、宏观环境评估和海外利益保护方面,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并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务。这方面可以考虑用好现有的国际间投资保护公约,诸如《华盛顿公约》(《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投资争议公约》)、《汉城公约》(《多边投资机构担保公约》)和TRIMS(世贸投资协议)等可用资源。

除了海外投资的国家保护和扶持,中国国民和企业在海外的其它商业存在,如海外个体户、自然人流动(如游客和留学生)、跨境提供延伸服务等各种海外涉商形式,也应得到国家的合理支持和保护。

我国出口应对贸易保护的实践路径选择

为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提升国际竞争力,除上述宏观层面上的战略措施,我国还应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和国内条件开拓国内市场,提升对外谈判“议价”能力和资本,以便实现内外并举合力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一)力促国内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从一般意义上来看,产业升级,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在低人力成本、环境成本和低附加值产品上的长期徘徊,实现生产技术的科技提升和产品附加值的增加,改变以往依靠低廉的“大路货”赚辛苦钱的局面。结构调整就是要改善产业和产能分布不均、畸多畸少以至效率不高、提升乏力或业内过度竞争的状况。2009年8月,国家已经着手进行钢铁、电力、水泥等行业的宏观调控。只有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才能促进我国三大产业的比例合理分布,提升其科技水平,改善其行业结构,实现资源优配,最终为增加营业收入、就业人口收入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和基础(钟山,2009)。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深层意义还在于增加国民收入,从而增强国内消费力,以国内庞大消费人口的长远需求实现经济发展的自身良性循环,这不仅对于应对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具有明显功效,还能从根本上促进中国在社会稳定基础上的长远经济发展。2009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率为7.1%,其中消费拉动3.8个百分点(姜增伟,2009)。因此,13亿人口的大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立足之本和消费动力。

(二)充分利用国家投资和国家资源

随着国内外汇储备的增多,在国力富裕的同时也迎来了外国对中国贸易顺差的不满和批评,中国国家投资公司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由于国家投资资本金雄厚,有可靠的信誉保障,因此在海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当然,考虑到国家制度和文化差异等各种因素,国外对中国国家投资还存在一些疑虑和恐惧。因此,管好用好国家投资资本也是实现中外商业交往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中国所持有的高达七八千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就是值得认真考量的国家投资,只有确保国家投资投得出、用得上、有得赚、收得回,才能实现其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效益。

与此相应,国家的各种资源也可以在世界经济竞争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据国内法、国际法和世界贸易组织GATS规定,一国有权对其境内自然资源决定开发利用形式和进度。对此,对于那些中国有优势的自然资源和其它资源,政府可以积极促成大的集团公司予以开发,并完全有权利根据市场情况决定其价格和销售。诸如,像“稀土”、“焦炭”等中国占优势的资源,国家完全可以以之为对抗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可用资源,来一个“你若挡我出口,我可停你进口”,在关键时刻可资使用。

再如资源进口问题,正因为我国的市场巨大和庞大进口量,国家可以考虑促进重点进口资源的行业整合与企业团结,以实现合力共赢。例如,我国的铁矿石进口谈判,庞大的消费量却没有任何定价机会而被迫接受海外卖家的不断涨价,实在是值得深度思考和痛定思痛。同样,这些资源也都是可以在出口谈判中使用的。

(三)严肃法令以确保公平竞争环境

在国际出口市场普遍下滑的情况下,维持并不断扩大国内市场,保证国内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同样具有替代出口的经济功效。为此,政府应考虑严格执行国内各种相关法令,切实打击海外企业在华开展业务中的各种违法犯法行为,诸如商业贿赂、窃取秘密、侵犯产权等不公平竞争现象。相对于海外资金和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国内企业本身就面临竞争上的劣势,如果还要面对各种不公平竞争,那就很难获得市场,更何况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最近,有消息称美国部分企业被本国司法部调查其在华的商业贿赂行为,这对我国的商业法制环境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颇具讽刺的幽默。

事实上,为避开国外的贸易保护政策,国内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对外供料加工或装配的方式实现出口。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境外的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来样定作都是用尽了我国的政策好处却又获得高额出口效益的,如今国内企业使用这种办法也可以有效规避国外的进口配额和贸易壁垒,因为对方很可能会考虑到合作形式及己方的就业等附带收益而予以“轻徭薄税”。

(四)营造国内稳定的金融环境

当今世界的金融开放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基于各种目的和考虑,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我国仍处于金融改革的起步阶段,大量海外投机资本进入我国等待人民币汇率上升以赚取差价,而实体出口企业则希望相对稳定的汇率以减少业已稀薄的出口利润汇率波动风险,不同时段的汇率波动很可能会使出口企业因合约的履约时间差遭遇汇率升降而无奈赔本。因此,在特殊时期,国家确保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于保证出口盈利是极其重要的。

此外,海外出口与投资还应由国家资本提供保险。一个国内企业是很难到海外追债或者索赔的,而经济危机条件下海外客户的失约率和破产风险都会增加,这就会使出口企业面临货款回笼和合同履约的风险,只有国家才能有力量抵御这种风险和危机。因此,出口和海外信用保险就成为国内出口企业必要的金融保障。前不久,哈尔滨电气工程公司就遭遇外商破产毁约而陷入困境,幸亏事前投保海外险才得以避免危及生存的重大损失。

再次,给予出口企业信贷资金支持,以及对出口企业的退税政策,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余劲松,2007)。

(五)打造国内外各行业的团队合力

外贸出口不是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的事情,需要一个团结稳定的国内环境支持;外贸出口也不是国内企业完全的单方努力,还需要出口市场有力资源的辅助和支撑。

在国内,出口企业和单位除了要打造好的产品或提供好的服务以外,还要积极利用行业协会的团队力量寻求来自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还依赖于社会保障的隐性支持。在国外,出口企业则可以考虑与当地企业或财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或利益同盟,寻找得力的法律援助和社会支持力量,融入当地的文化与社会环境,即便是遭遇反倾销调查,也要沉着、冷静、妥善应对,直至寻求政府保护和国内外团队支持,切不可盲目“拿钱消灾”以至“引狼入室”。

(六)尽可能多地实现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外认同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根据协议当时承认我国为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很少,欧、美、日等重要经济体都不曾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我国事实上早已是市场经济国家。这一点已经严重束缚和损害了我国企业在世贸条件下应得关税减免,从而影响了我国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竞争和海外盈利。入世已近8年,国外企业进入我国尽享市场经济的竞争优势和好处,一度在税费和政策方面享受“超国民待遇”,而我国企业却不得不因为我国入世时所遭遇的地位勒索付出更多的成本,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宜持续下去的。所以,政府在这方面负有更大的责任以尽快完成其它对华贸易伙伴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创造更好的平台和真正的公平机会,为更加有效应对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提供有力的条件支持。

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是不合乎世贸规则要求的,但是客观上它又是不同利益主体利益追逐的必然现象,其在国际贸易中几乎从未断绝(薛荣久,2009),或者说是正常的。正因为如此,它才更值得予以研究和认真对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外贸出口,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只有在战略和实践层面上实现企业、政府、社会力量和国外支持资源的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以尽可能降低其损害,促进我国乃至世界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山.深刻认识外贸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经济日报,2009

2傅自应.实现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的有机结合.求是,2009(12)

3.韩立余.国际经济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钟山.关于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的若干思考. 求是,2009(16)

上一篇:金融危机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探讨 下一篇: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全球采购体系的策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