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

时间:2022-06-24 08:38:49

快乐——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

语文是一门非常有深度的学科,包含内容十分广泛,既有广博的语文知识,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更具有教育学生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作用,所以要想上好语文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满脸严肃地讲,学生似是而非地听,这种老套而又效率不高的教学方式早已经落后于时代,与现代的教学理念相差甚远。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模式和思想理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走向成熟化、人性化、快乐化。语文教学从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特点出发,现代教育提倡“快乐教学”,我认为快乐教学应从以下做起。

一、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的快乐因素

要想实施快乐教学,前提之一是语文教师本身要利用好自己的快乐因素,只有教师自己运用好快乐教学的方法,才会在语文教学当中演好“喜剧演员”的角色。具体的要求是:要放下所谓严肃的“面子”,酝酿感情,进入角色,“把欢笑带进课堂”,这样才会做到要想让别人笑,就自己先笑;自己先哭,才会让别人有悲伤的情感。不难想象,如果一个教师对学生冷冰冰,讲起课来枯燥乏味,就像催眠曲一样,让学生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朗读课文没有感彩,既不能引人入胜又不能感人至深且不能引起学生思想共鸣的教师,确实不能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教师。那么,教师自身快乐因素都有哪些方面呢?

1.最吸引人的因素——教态。所谓教态,指教师在教学时的姿态,包括教师怎样穿着打扮、怎样动作、什么样的表情、所表达出来感情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感情因素。教师得体的衣着、有趣而不失大方的动作、变化丰富而不低俗的脸部表情,都是快乐课堂使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2.最直接的因素——声音。一个人的声音动听与否决定了他个人的语言是否具有吸引力。作为教师讲课时的声音要有抑扬顿挫的感觉,该声音大时就必须大,该小时就必须小,甜美动听,引人入胜。情绪慷慨激昂时要像一泻千里奔腾的江水,情深意长时要像娓娓动听的琴声,委婉柔和,富有感染力。这也是教师吸引学生愿意听课的重要一环。

3.最优美的因素——语言。语文教学归根结底实际上是语言的表达艺术。作为语文教师,首先普通话要标准而且要富有感染力,标准的普通话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教师讲课要能够表达清楚、意思精炼、准确、生动形象,富有多样性、哲理性、节奏感。如有的教师在讲《草原》一课时,开场先用一组排比句感情强烈地描述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情真意切,使人感触颇深,学生不由自主地被带入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当中。这种美的境界,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使人舒服,就像喝一杯茗茶,需要坐下来细细品味才会品得其中的滋味。

4.最有感染力的因素——朗读。上语文课需要学生进行朗读,这是语文课堂上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方法。语文教师朗读课文,首先要为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才会使学生有正确的朗读方式。具体的要求是:普通话要标准,发音要清楚响亮,重复字句、读错音、加减字这样的错误不允许出现。流利地读,就是在读文章时,读得连贯流利,不随意停顿,速度比说话稍慢一些。有感情地读,首先要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非常有感情地读,要能读出不同的语调,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无需多讲,只要多读几遍,并且声情并茂,就可以使学生被感染得声泪俱下,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二、挖掘教材固有的快乐因素

因为教学必须依靠教材,教材是进行教学实施快乐教学的基础。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文质兼美、感情真挚的好文章。那么,从哪些方面挖掘教材的快乐因素呢?

在讲寓言、童话、小说、故事等文章时,一定要从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中挖掘快乐因素。

1.外貌描写,即描绘人物的身材、长相、衣着等。如《倔强的小红军》中描写小红军时,只用几句话就把小红军机灵、好强又寒饿交迫的形象勾勒得活灵活现。讲这一段时,教师一定要着重指出“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冻得又青又红”这些词语,重点让学生体会在艰苦的岁月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坚定信念。

2.语言描写,它包括一个人的话语或两个人的对话等。如《狐狸和乌鸦》这一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形式来表达狐狸是怎样从乌鸦嘴里骗到肉的,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搞清狐狸说话的内容、狐狸说话的目的、乌鸦的反应。

3.行动描写,即对人物的行为、动作仔细刻画、描绘。行动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行动描写就必须选用一些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来表现人物性格。在教学时一定要抓住这样的动词加深学生的理解。

4.心理描写,即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用文字描绘出来。如《穷人》一课,桑娜把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放到自己床上的描写,充分地表现了桑娜既怕丈夫责怪,又愿意承担一切后果的矛盾心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朗读这一段,用心体会桑娜的复杂思想感情。

三、课堂表演

1.目的要明确,即课堂表演目的在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宽知识面,发展学生创造才能,进行语言训练,渗透教育性。

2.遵循要求。课堂表演一定要遵循以下几条:内容短小、效果真实、简单易行、多人参与、师生评议。

3.掌握尺度。快乐教学只限定于本学科在课内进行,不要涉及其他学科的互相配合,如果越俎代庖,做了其他学科该做的事,那就显得非常多余了。

总而言之,让语文课从真正意义上“快乐”起来,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付出加倍的努力,积极探索使语文教学快乐起来的方法,把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快乐的氛围中汲取知识的“乳汁”。

(责编 潘冰)

上一篇: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