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时间:2022-10-11 07:10:51

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愉快地学习,调动内在潜能,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因此,教师要善于去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兴趣是学生探索、实践活动的内驱力,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来源。因此,每节课的问题情境引入能否吸引住学生显得尤其重要。

二、创设“和谐的情境”以情激趣

1.教师要进入角色,以情动情。老师要以自己对科学的兴趣、热爱以及对教学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唤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的思维、想象推向一个新的境地。

2.老师对教材必须熟记于心,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教学不是客观地传授知识,而是真心实意地表露教师的立场、观点、方法,从而感染学生,给他们以信念。

3.教师还要以理育情。因此,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必须创造课堂气氛,使师生关系自然和谐。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民主,使学生有话敢说,有问敢提,不感到紧张和压抑。创设“和谐的情境”,还表现在老师必须重视评价。学生需要老师的评价,他们能从中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关心、公平与否;教师也要接受同学的批评,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建立教师的威信和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对老师更加亲近。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典型的生活材料引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看,教室的壁柜门由于年久失修,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不能关闭,谁能用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既能修好,又能再不变形?”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然后,给学生演示了我的做法,就这样,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了新课的学习,教学效果明显。通过联系实例,使学生既增强了联系实际的能力,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效果。

四、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提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如在学习“圆锥体积公式”时,不采用在空圆锥里装水的实验方法,而是提问:“圆柱体的体积用什么公式来计算?求圆锥的体积能不能也可以用圆柱体的公式?如果用圆锥的底面积乘以高求得的是什么?”这样就沟通了圆锥体与圆柱体的联系,然后借助模具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要求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怎样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很自然地得出了只要知道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就可以求出圆锥体的体积。

五、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强直观应用

对于有些教材中的难点问题,有些仅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要想提高学生的智力、学习兴趣,必须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恰当地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再加上自己必要的启发、点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活跃,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等表面积公式推导中,采用投影演示“拼摆”过程,化静为动,一目了然,同时通过学具的剪拼,不但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通过自己操作得出结果。很显然,在教学中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动手操作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全体学生发展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应对学生作出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好的教学设计,好的构思和创意,都需要对学生有真正的了解。对学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学中就能心中有底,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新的认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因此上课前,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不具备,必须先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

3.时刻关注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思路和观点,给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指导,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老师的关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同时对于问题地设计、教学过程地展开、练习地安排要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不能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就能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尊重。尤其是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一定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不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要考虑到学生可能的想法,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七、在教学中设疑,提高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适当的悬念,让学生感到数学中“有意思”“有故事”“有成功”,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发现、探究、认知和掌握数学知识。充分利用活动课和课余时间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调整等过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以主动的发展。

(责编 张宇)

上一篇:讨论——在分歧中收获 下一篇:快乐——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