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

时间:2022-06-24 07:33:06

分析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

摘要:新课标教材的使用是初中语文改革的重大成就。新课标教学倡导建立和谐课堂进行教学,这个和谐课堂的建立就是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个大难题。和谐课堂,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学习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出一个互动性强、思维活跃、自主学习的教学课堂,使和谐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和谐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3?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170-0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以及新课标的贯彻执行,从前机械沉闷、高耗低效的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重新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和谐课堂这种观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从事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并且在长时间的探索和时间中获得了一定成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构建和谐课堂,不仅可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构建初中语文和谐课堂的过程中,要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资源、主题等方面的诸多因素之间协调合作以及互相促进的效果,促进良好语文教学体系的形成,确保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采用和谐课堂的背景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有部分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有的学生不喜欢参加小组活动,有时候还会出现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出现这种现象和新形势下课标要求的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不相符的。归根结底的原因是: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老师讲的内容听不懂;学生之间没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师生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老师对课堂的设计还远远不够,没有充分激起学生的积极性。要想改变这种现象,老师应该努力地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构建和谐的语文教学课堂。

二、构建和谐的初中语文和谐课堂的意义

1.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课堂又是学校的一个缩影。创建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培养优秀的思想品格,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青少年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养如何,关系到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影响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对下一代的培养应该高度的重视,只有青少年的道德素养提高了,我国的和谐发展才能继续。

2.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的自我发展。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过程。它不仅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的发展要求,还要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要求。所以,初中的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人文意义。在语文和谐的课堂教育中,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感染文明风尚,潜移默化地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格,可以促进心智、价值观、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完善,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好坏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巨大的影响。在进行和谐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体态语言,在讲课的举手投足之间展现出对学生发自内心的鼓励和热爱,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敢于和乐于开口,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4.有利于语文教学和开展双边教学活动。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由教师一人讲授变为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的作用在于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组织。在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时,老师要具有大方、友好、亲切的态度,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启发,让他们自主地动脑、动口、动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长时间地处于积极探索知识的环境中,在最佳的学习环境中寻找答案,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构建初中和谐课堂的策略

(一)构建语文和谐课堂,要改变老师传统的教育观念

1.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居有其特殊的地位。我国五千年的光辉文化,造就了语文有多重理解性和极强的可变性。它与其他的学科不一样,是大家都能看懂、都能说出一种的课程,是最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学科。但是在课堂上,多数老师采用的是给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甚至对照教材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地讲述,让学生死记硬背讲解的知识,这样是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2.改变原来的现教现学,采用先学后教。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述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出处、进行段落分析,之后让学生背诵下来,这样教学教师工作量大,学生没什么需要自主作的功课。因而在上课之前就不会预习。先学后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这一问题。教学中老师布置一些有趣或重要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也可以让同学列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师生一起探讨。

3.改变“老师教的都是对的”观念。语文是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学科,在讲述某社会事件或一篇好文章时,老师要多听一下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热情、有兴趣地动脑筋,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促进教学目的的达到。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课堂

1.在课堂教学中把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语文一门离我们生活很近的学科。因为在某些诗句或文章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表达感情与自己的共同之处,老师可以根据语文教学的这一特性,运用联系法,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

2.增强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的环节。每个人的思维都存在着差异,学生有一个好的、独特的想法,就要敢于表达出来,让对方提出反驳的意见和附加方案。因为灵感就是在不停的碰撞中产生的。在语文学习中,只有个人的见解不同,不存在着对与不对。在课堂上设立讨论环节,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出学生展现思维的机会,让有压力的学生有一个思维的延伸空间,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在这种随和自由的空间中传授和接受知识。

3.运用多媒体。现在教学设备中大多数都有多媒体的存在,把高科技运用在课堂上,其呈现出来的是声话结合、动感形象的,相比单一的陈述要有趣得多,采用多媒体做课件,可以使课堂充满乐趣,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三)建立和谐课堂,活跃气氛,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1.在学习中不断提出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生才会去动脑筋思考,不会一味地接受知识。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在合适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处在快速的运转中,学习中带着问题,会让学生有思考的动力。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问题,提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

2.在时间周期内开设谈心会或辩论会。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可以教会学生许多东西,包含逻辑思维的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做人的原则。这些潜移默化的东西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上不能整体体现出来,但是语文老师就能够给学生一个平台,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语文课上就某个主题开展讨论或辩论,能活跃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教学更加有趣,让课堂更加和谐。

四、总结

和谐课堂的构建过程是老师充分发挥创造性、个性化教学的实践过程,对教学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新的课改中,初中语文课堂会涌出更多的先进实践理念和教学理论,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更加完善、和谐。

参考文献:

[1]刘学军.香港语文课堂教学给我们的启示[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03).

[2]张圣雷,曹龙英.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建立新型师生关系[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0,(07).

[3]龚诤.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策略[J].语文学刊,2008,(12).

[4]黄培文.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满堂问的反思[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6).

上一篇:一阶线性微分方程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下一篇: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学法养成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