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提琴演奏中右臂的运动与音色的关系

时间:2022-06-24 04:07:00

浅谈小提琴演奏中右臂的运动与音色的关系

摘 要:小提琴是最具“歌唱性”的乐器之一,而右手的技术正是体现这一特征的重要因素。要发出好的、理想的声音以及能够自如改变声音的力度和色彩,就必须解放右手。近期通过对小提琴演奏及教学等相关书籍的阅读,并结合自身在学习和演奏过程中的总结,在文中对于右臂的运动和小提琴的发音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并提出了一些较为科学的演奏姿势和方法。

关键词:握弓;姿势;音色

关于握弓姿势。通过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德国学派”“苏联学派”和“法比学派”中对弓杆上的4个手指位置的说法各不相同①,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四个手指必须保持自然弯曲的弧形,不能有任何一个手指扁直。也就是说,要求手指的各关节都自然放松,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上下弓、换弓时起调节作用。在自我学习和教习的过程中,总结出常见的毛病如下:1.小拇指紧张,僵硬地伸直;2.四个手指与大拇指握弓不实,也就是常见的“捏弓”。

关于第1点:先做一个简单的比较:A:将弓竖直,手指与弓的方向垂直,手指全部弯曲握弓;B:同A的前半部分,但伸直小指。这个比较可以发现,A中弓仍然是靠着自身的重量,垂直向下;而B中,弓的方向已经因为小指的力量改变了。所以,四个手指自然弯曲是保持弓的平衡以及使弓的重量在弦上集中起来的必要条件。其次,在用下半弓或弓根演奏时,正是小指的支撑力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演奏低音弦较强的力度时),正是小指的“圆形姿势”,用它的指尖撑在弓杆上,才能使其余三指自然握在弓杆上(因为小指离有一定重量的弓库最近);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弓与弦的接触点稳固和力量的集中。需要一提的是:这是大多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但很多老师在启蒙时并没有慎重对待,便引发了比较严重的后果。个人认为,较为可行的方法是先让初学者拉中弓(因为这一部位的运弓姿势是最容易和基本的),以稳固手型;或者在这一毛病发生后,让学生多进行中、上半弓的练习,同时将小指缩到弓杆侧面的弓库上,先解放小指,得以使其放松。苏联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尤・伊・扬凯列维奇在《小提琴演奏与教学》一书中提到过,当右手手指紧张伸直时,第一个关节(即离手掌最近的指根关节)会凸出来。所以在练琴和教学过程中,只要注意观察自己或学生的指根关节,基本就能看出有无手指是紧张着的。(需要一提的是:经过我的个人实践发现,在左手按弦时若手指紧张,那么它的指根关节也是凸起的,所以,只要左右手的四个指根关节几乎都是平的,那么两个手基本算是放松的;而运弓到下半弓或者弓根时,只要手指灵活弯曲将弓“送上去”,指根关节都是平的,而如果多了手腕动作,即到弓根手腕就会凸起――这是很多演奏者易犯的毛病,这样的情况下,指根关节也会凸起。所以检查指根关节是否凸起是很有效的改正手指紧张问题的方法。)

关于第2点:在弓尖和弓根时,握弓的手形是不一样的――前者,手指较弯,力度也相对大一些,后者,则反之,而且,手指与弓之间的角度也不同。要做到这样自如的转换,除了放松手指使其柔软、灵活外,还必须有一定的韧性,才能使手指始终像爬山虎一样“扒”住弓。握弓时手指太浅,只能捏住弓杆,除了不能灵活地掌控弓以外,弓杆的转动还会导致运弓的角度和力点的变化。所以不管是在弓的哪个部位,右手都要有握拳的感觉,才能保证力度的集中并拉出强而有力的音。此外需强调的是:食指作为力量传递的重要环节,应比其他三个手指握得更深一些,在弓根、下半弓时,甚至可以握到第一关节处,并且与其他手指的距离要大一些。

最后,在握弓方面必须强调的是手腕问题,要使右手指放松,伸缩自如,必须解放手腕,也就是说,尽可能减少手腕的运动,常见的现象(也是曾经苏联老牌的小提琴教育家们提倡的)是弓尖处手腕过分下垂和弓根(下半弓)处手腕凸起。同样通过实践可以检验:手腕的过分运动较为明显地影响了弓“走直线”的轨迹,从而改变了弓与弦的接触点和角度。而手腕的一凹一凸两次动作,引起手指握弓力度的改变,使得手臂传至弓杆的力量无法集中,那么发音自然不会变得厚实和饱满。而且,正常人手臂的长度,在上下弓转换时,很难将力量从手腕的变化中独立出,这就导致换弓有明显的痕迹。另外,手腕的多余动作自然会放松和降低手指对弓的控制力,这种情况下,就夸大了前臂的作用(手指使不上力时,下意识通过前臂来帮忙),那么在演奏一些如跳弓、向上的连顿弓等,便很难达到轻巧的效果。

另外,关于运弓时的用力问题,弓在弦上像根杠杆,而不同部分的压力和重量也不同,不能光靠食指的压力,也不能用整个手臂的力量。运弓时,右臂应清楚地感受到弓在弦上自身的重量,弓本身的压力应是柔和、有弹性的,而这样的力更要求了手臂的自然与放松感。很多演奏者在舞台上表演时,往往心理的紧张导致肌肉绷紧,急切地想控制好弓,于是就盲目地用整个手臂给弓压力,便适得其反了。所以,正确的运弓概念并不是表面的动作正确,而是始终以弓贴在弦上的感觉作为出发点。

注 释:

①“德国学派”建议用指尖握弓,且除食指意外的三个手指都是并拢的,是老的学派。“法比学派”握弓深一些。“苏联学派”握弓最深,在食指的一、二关节之间。

作者简介:谢婷婷,女,1986年出生。2004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管弦系,2008年考入该院硕士研究生,主修小提琴演奏与教学专业,师从青年小提琴教育家马建。在校期间多次参加大型演出活动,2006年于德国柏林爱乐乐团首席即指挥同台演出;2007年赴日本学术交流,并参加亚洲青年交响乐团的演出;2009年获江苏省“音・舞”节专业组新作品最佳演奏奖;2010年5月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演奏家们组成“环球弦乐团”,并先后在上海世博会、上海音乐学院、南京音乐学院演出,2010年被教育部组办的“中华之星全国青少年优秀艺术人才展评”活动中评为“优秀园丁。”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上一篇:新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下一篇:新课程下现在完成时的用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