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新生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6-24 03:17:37

某高校新生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评抑郁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 247名某高校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新生抑郁状态检出率为12.19%,其中男生为12.55%,女生为11.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表明,抑郁与家庭类型、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喜欢本专业显著相关,而人格特质与性别、家庭类型、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喜欢所学专业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表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偏爱、内外向性、神经质以及是否独生子女是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新生抑郁情绪与个人背景及家庭情况密切相关,应针对具体原因进行综合干预。

【关键词】 抑郁;精神卫生;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61.5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4-0363-0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竞争也日趋激烈。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现,其中抑郁是最常见的情绪障碍。基于青少年期的抑郁对于现阶段和今后发展与适应的影响[1],及时了解和解决青少年抑郁情绪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对华中科技大学部分2005级新生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和同济医学院2005级本科全体新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 260份,有效问卷1 247份,有效回收率为98.97%,其中男生占61.99%,女生占38.01%;平均年龄为(18.50±0.95)岁。

1.2 方法

1.2.1 抑郁状态评定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抑郁状态。该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相当于1个有关症状。其中10个条目用负性词陈述,按1~4级评分;其余10个条目用正性词陈述,为反序计分。采用抑郁指数评定抑郁状态及其严重程度,即0.50以下者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度抑郁;0.60~0.69为中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2]。抑郁状态包括精神性-情感症状(DF1)、躯体(DF2)、精神运动(DF3)和抑郁心理障碍(DF4)4组特异性症状。

1.2.2 家庭教养方式评价 应用岳冬梅等[3]修订的中文版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调查。该量表由66个条目组成,每条目有“从不”、“偶尔”、“经常”、“总是”4个等级,采用1~4级评分,包含父亲教养方式6个因子,即F1(情感温暖、理解)、F2(惩罚、严厉)、F3(过度干涉)、F4(偏爱被试)、F5(拒绝、否认)和F6(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5个因子,即M1(情感温暖、理解)、M2(过度干涉、过度保护)、M3(拒绝、否认)、M4(惩罚、严厉)和M5(偏爱被试)。

1.2.3 人格特质评定 应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卷[4]测定人格维度,包括内外倾向性(E)、情绪稳定性(N)、精神质倔强性(P)和掩饰倾向性(L)4个分量表。

1.2.4 基本情况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相关因素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民族、专业、家庭类型、经济状况以及是否来自重点高中等。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资料,调查表使用统一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严格按调查程序进行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当场统一回收。应用SPSS 11.5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新生抑郁状态检出情况 新生总体检出率为12.19%,其中男生为12.55%,女生为11.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新生各抑郁等级检出情况见表1。SDS总分及各症状因子得分见表2。

2.2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大学新生抑郁量表得分比较 表3显示,农村学生、非独生子女以及不喜欢所学专业者的抑郁因子分要显著高于城市、独生子女和喜欢所学专业大学新生。单因素分析还表明,入学年龄较大、家庭经济贫困、父母文化程度较低者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表3 某高校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新生抑郁状态得分比较(x±s)

人口统计学特征人数抑郁状态得分t值P值生源城市6610.39±0.08-2.36

2.3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大学新生EPQ各维度得分比较 将EPQ人格问卷原始分按常模换算成T分后进行比较,见表4。个性维度得分与抑郁状态各因子分偏相关分析表明,情绪性和各症状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内外向性和各症状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精神质和除精神运动以外的其他3个因子呈正相关,在精神性-情感症状和抑郁的心理障碍2个方面相关性显著。掩饰性和躯体及精神运动呈正相关,其中以精神运动尤为明显。见表5。

2.4 大学新生抑郁状态与父亲教养方式的偏相关分析 EMBU父亲教养方式与子女的抑郁状态特异性症状因子分的相关分析显示,F2,F4,F5和F6等因子与新生的抑郁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F1与抑郁各因子分相关性呈现不一致,而F3因子得分与抑郁各因子无显著相关性。见表6。

2.5 大学新生抑郁状态与母亲教养方式的偏相关分析 表7显示,M5与子女的抑郁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而M1,M2和M4与各组特异性症状的相关性呈现不一致,拒绝否认因子与抑郁各因子相关性无显著性。

2.6 大学新生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抑郁度因子分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α=0.05水平,有5个影响因素进入回归方程。见表8。

3 讨论

3.1 新生个性特征 本研究表明,女生个性较强,性格较为外向,男生则比较世故;城市学生比较外向和直率,农村学生则掩饰性较强;独生子女性格较外向,情绪稳定性较好。对于所学专业较喜欢的学生比较随和外向,而有专业抵触情绪的学生相对较为固执和内闭。从个性特征对抑郁状态的相关性上来看,情绪性的相关性最大,精神质和内外向性次之,掩饰性的相关性最小。总体来说,精神质较高、内向和情绪反应强烈的人群容易呈现出抑郁状态。

3.2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抑郁状态的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与抑郁各因子分偏相关分析表明,在教养方式上父母的影响各有特点,其中父亲的偏爱、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易使子女产生抑郁心理,父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对于躯体和抑郁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这可能是与父亲对于子女个性和心理影响的特点有关。而母亲的偏爱被试可以明显降低子女的抑郁指数,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可以降低精神性-情感症状和抑郁的心理障碍;母亲的过分干涉可能加重精神运动和抑郁的心理障碍,惩罚严厉却会加重精神性-情感症状和躯体。由此看出,母亲教养方式与父亲相比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微妙的影响,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以上分析也确实可见家庭养育环境对于子女心理发展和抑郁状态的影响[5]。

3.3 抑郁状态的其他影响因素 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内向和情绪激烈的人格较容易产生抑郁心境,而独生子女相对来说不容易产生抑郁心境。这可能与他们从小就获得了充足的成长资源、关注与爱护,并在核心人格形成期避免了更多的创伤有关[6]。另外母亲的偏爱会降低抑郁状态的产生,而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却有微小的消极作用,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关注和详细分析。因此,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父母的素质,转变父母片面和粗暴的教育观念,使家庭环境更为人性化和富有关爱,是心理、教育和医学工作者应该坚持和努力的方向。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大学生拖沓行为与不良人格倾向的关系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