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效率的提高

时间:2022-06-24 02:19:15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效率的提高

摘 要:真正实现历史课高效课堂,关键在于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信心十足地在学习中“当家作主”,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学习欲 自信心 主人 课堂模式

初中历史考试越来越灵活,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历史教学任务很重,课时安排少,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就太有必要了。

1、激发学生的学习欲

其一,创“议”境,促交流,展开辩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七年级下册《宋元的科学技术》一课,讲到火药的发明,我要求学生讨论火药发明后的利弊,学生们形成两种观点:正方,火药发明利大于弊;反方,火药发明弊大于利。为了驳倒对方,双方积极查阅资料,热烈讨论,趣味盎然。在辩解中同学们团结协作,收获了智慧,增进了友谊,通过辩论,学生的生命光辉在课堂中闪烁,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激发,思辨能力得到提高。

其二,妙用谜语、对联。在讲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并在绝望中死去的内容时,引用一幅对联:“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岁。”我对同学们说:“这幅对联好像不是对联,实则却是一幅妙联。妙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看‘千古’对‘万岁’可以,‘袁世凯’对‘中华民国’呢?字数不对等,这说明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袁世凯为什么对不起中华民国呢?孙中山把总统的位置让给他,是希望他能继续推行共和,以无愧于人民。可袁世凯呢,却一心想着复辟帝制,这不是对不起中华民国吗?”同学们领悟地点头,发出原来如此之感叹。学生通过对对联的理解加深了对袁世凯的认识。

其三,恰当应用多媒体,直观高效获取历史信息。将先进的现代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创设情景,再现历史场面,激发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与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授《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一课,动画演示四位探险家的航行路线,会收到较好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使学生获得明确的历史概念和清晰的记忆。但一味过多过繁使用,效果不一定为佳。

其四,密切联系现实,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历史。走近生活,联系时事热点,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关键。与其它学科相比,历史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生动性和现实性的特点。七年级下册《贞观之治》,关于科举制的内容,我联系学生的实际,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科举考试有何利弊?同学们对我们现在的考试及考试制度有何建议?如果你是学生代表,请你为现行的学校考试制度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2、尊重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有一位美国老师说:“每个孩子学习能力不同,但是他们各有所长。”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各有所长”,是每一位老师的根本能力。

如果作为老师不能也不会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各有所长”,那么他就是不称职的。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他的发展极为有限,老师的教育要想成功也很难,所以说,教师应营造一个给所有学生以尊严的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信心,让他们感觉到师生是平等的。我对学生总是这样说: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很聪明,比谁都不笨,咱们所差的只是学习任务完成了多少。大家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打了多少折,学习成绩就会打多少折。从现在起,大家百分百地去完成学习任务,我相信大家都能学习优异。我这样一说,学生们都信心十足,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果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他们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很笨,那就没有效率可言了。

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几年前在报刊上读过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则故事:陶行知先生请来家长和老师围坐在一起,他抱了一只老母鸡走上讲台,又取些谷物置于讲台上,上演了一台好戏:他强按鸡头让鸡吃米,鸡不领情,不买账,死活不吃。陶先生便将米撒于地,又将鸡放开,不一会儿,那鸡便自己吃了起来,人们似有所悟。

现在想想,我们做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出于良好的愿望,有时将学生束缚得太紧,灌输得太多,结果适得其反。相反,我们放开手脚,将学生学习、思考、质疑的权利还给他们,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反倒能使他们乐于接受,学得愉快,收获也更大。

4、提高课堂效率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需要各方团结一心、齐抓共管,即领导重视,教师配合,学生努力。

在某校中学校长及两名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收获颇丰,他们打造高效课堂的成功经验和精彩的课例展示,让我眼前豁然开朗。洋思的成功模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策略立足教材,以教材为基础,切实做到基础知识“堂堂清”;有的学生实在不能做到“堂堂清”,教师必须利用课外时间使其“日日清”。每天学习任务的完成会令学生产生成就感,其自信也会油然而生,为各类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先学后教”要求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广阔的背景材料。因为他们相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学生要能牢固地记忆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念,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学生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下,学得主动,读有选择,思有侧重,疑有特点,悟有个性。某生在给老师的信中写道:“以前,我学历史的兴趣不高,成绩也不太好。但是现在,老师在教课之前,总是提供一些与之相关的有趣的学习材料,读得轻松,并总有机会展示自己,总能在快乐中学到很多实在的知识。我感觉棒极了,我的历史成绩在一天天进步。”

“先学后教”的基本内涵就是不学不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教导学,它将教师的教最小化,将学生的学最大化,这样的课就不是满堂灌的课,而变成了启导式的课。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当家作主”的学生学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

这样的课堂怎能不高效呢?当堂训练环节中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 3 类题型。尖子生不仅要完成必做题,还必须完成选做题,最好能做思考题。这样,尖子生的发展也得到了保障。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只要学生拥有了学习的欲望,信心十足地在学习中“当家作主”,加上行之高效的课堂模式,我想学生一定会学有所得,学有所值,以轻负担实现高质量,创建真正的历史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廖蓉.《浅议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效率》.《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2.1.

[2]杨智慧.《浅谈如何创建历史高效课堂》.《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2.1.

上一篇:基于平面设计软件的设计广告研究 下一篇: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