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师范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时间:2022-06-24 01:45:01

新形势下师范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从提高师范生就业竞争力,增强政府对教育的宏观调控,转变其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民办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等就业,力求提高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

关键词:师范生;新课改; 就业能力;就业率

一、就业能力自我提升策略

师范生的就业能力除了大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还必须具备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执教能力。在课改下,教师的授课方式已有明显的变化,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新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灵活的思维等。围绕新课标,我建议大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求职能力:

(一)提早做好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为了帮助学生找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真正的了解自己,树立一个合理的职业目标,然后为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不失时机的促成自我能力的提升,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强化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技能。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如: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目前毕业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教态拘谨、语言不够流畅、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媒体技术运用不够灵活、应变能力缺乏等。通过有针对性地参与各类辩论、演讲等活动来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及应变能力。参与模拟课堂教学、各类课程设计比赛来锻炼自我,同时在独立组织活动中提高自我组织和管理能力。

(三)模拟试讲,小组评课。要做到提高教学技能,增强就业能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进行模拟试讲。模拟试讲即能对知识进行深入巩固,更能从中表现出授课时的教态、语言

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板书设计能力、书写能力等,也能看出授课时的思路是否有条理、是否清晰。通过模拟试讲,小组评课可以发现讲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学技能。

(四)博览群书,提高综合素质。新时代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学的引导者。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灵活的教学技能、渊博的知识、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等。课堂语言要精炼、生动、准确而具有幽默性、艺术性、煽动性,让学生喜欢自己进而喜欢所教的那门学科,并努力学好那门学科。因此,教师加强自身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向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校提高就业能力对策

(一)灵活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国家教育部文件对高校本科类师范专业、专科类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均有明确规定。例如,专科历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是为小学教师、边缘地区的初中教师、各级各类文化馆输送人才。基于国家的培养目标和实现需求,学校应指导历史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小学教师、边远地区的中学教师就业为主要目标,以各级各类文化馆、教育类企业就业为辅。

目前,公立中小学教师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大多数学生不得不到教育类企业、各级教育机构求职。所以我校应该打破传统的理论性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学生实际增加实践类课程,专业教师在授课中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养成,迎合中小学对新时代教师的需求,以新的理念引领学生,给学生更多实际锻炼的机会,切实做到培养应用型的实践教师为主要培养目标。

(二)力求课程设置的科学化,重视教育实习。由于目前师范类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还是以理论学习为主,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脱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真正熟练掌握其中的知识,课程中案例教学少之又。尤其是教育实习时间仓促、引导和规划不到位,不少学生在实习中目标模糊,没有把实习当做是提高自己的关键环节,对于听指导老师讲课,评课,课后互动交流,课后反思,更是存在问题。上述现象严重影响了师范生知识结构及就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学校应与时俱进,力求合理的设置课程,丰富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自己也要积极配合,努力寻找实践机会,力求完善自我知识结构,提高相关知识技能。

(三)搞好教育,德育先行。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目前师范院校针对于学生师德教育的活动组织较少,导致学生对师德的理解和认识不够,难以形成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之情,缺乏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动力。人无德而不立,所以,师范院校应着力强化师德教育,开设专题讲座,师德课等。突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教师职业价值观教育,力求让学生具有高度的爱心和责任心,形成“以校为家,爱校为荣”的理念,爱生如子,为达到师范教育培养目标而自觉投身教育事业中去。

(四)提供更多锻炼机会。榆林学院应根据陕西省及榆林市区域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样才能在“人才服务地方”中显出自己的特色。教育实习是为师范类学生专门设置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培养师范生从教信念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关键。榆林学院应与一些中小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将师范生实习调整为不同学期阶段性实习,鼓励、引导师范生走进中小学课堂。

(五)实施多样化职业指导。第一,招生时引导咨询的家长和学生了解师范类专业特点,让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及特长理性选择专业。进入大学后,全面做好新生的专业教育工作,使学生对教师职业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早日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全面培养教师素养,为日后提高教学技能做铺垫。第二,在专业课、就业指导课等教育教学中进行指导。通过就业指导课让学生早日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师范生就业能力主要是授课水平,师范专业的专业课占据课程的大多数课时量,因此师范生接触专业课教师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任课老师,并且学生对专业课的认可度也高于其他课程,所以学生更愿意和专业课教师接触并以他们为榜样。第三,结合实际情况,扭转师范生择业与就业观念。采用集体教学和个体咨询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预测可能产生的后果,提出解决方法。指导学生选择升学、私立学校、教育机构或企业就业,鼓励师范生创业,扭转师范生只进学校就业的观念。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就业,拓宽师范生就业思路。如:师范生既可以创业,也可以做图书的推销、出版、校正工作,还可以从事保险公司的讲师等工作。

(六)做好“牵线搭桥”。面对师范生就业面小、就业渠道狭窄的现实,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毛遂自荐。时刻关注各中小学的人才需求信息,并将本校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培养方向、特征、长处等相关信息与用人单位交流,与其建立广泛的联系,为学生就业“牵线搭桥”。同时可以与用人单位达成共识,建立实习基地,增加双方的了解和认可度,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学生就业水平。

结语:文中从学生自身和学校两个方面阐述提高师范生就业能力,把提高师范生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同时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这是高师院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新课改下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 吴磊.师范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7-99.

[2] 历年高校毕业生人数[EB/OL].http:///html/c/

2014gxbys/.

上一篇:速达新型驾校运营模式研究 下一篇: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