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专业知识框架的构建

时间:2022-06-24 12:57:02

城市规划专业知识框架的构建

摘要:课程导入不仅是总结前堂课的内容,引出当堂课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该门课开课之初就有“专业知识框架的构建”这样的整体课程导入。本文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第一课调研形成主题描述、案例描述、教学案例分析,明确提出在知识框架构建的课程导入中应案例贴切且丰富形成案例教学法;巧妙设问激发学生探知兴趣;善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重视实践经历融入教学形成基于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法;重视严明课堂纪律和作业梯度,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教学案例研究;课程导入;教学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161-02

一、主题描述

对于隶属于工科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三个规划设计类专业,其间专业分工的区别与理论背景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并存的。对专业知识整体框架的明确、对每一门专业课的理论或应用目标的明确是学生“明白地学,学得明白”的重要前提。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框架体系”和抓住“每一门专业课任务”的重要性,源于笔者多年的学习经历和教学工作实践中的教学反馈。笔者在大学二年级开始大量的“园林”专业课程的学习,但苦于缺乏对“园林”专业整体知识框架以及全面的工作任务的认识,便片面地认为“园林”是“认识植物和种植植物”或是“公园设计”等。直到大学三年级,经过不断摸索,不断求证与不断思考后,才得以形成较为全面和整体的认识。而在后来的教学反馈中,绝大多数的大三学生竟然将城市学院所开设的“城市规划”、“园林”、“环境艺术”、“园艺”等专业混淆,不能区分,也不能把学生自己所学专业的“那棵大树”看清楚,以至于其毕业之际也不能很好地定位工作目标,甚至不知道要找什么类型的工作。著名的景观设计大师彼得・沃克在《看不见的花园》[1]一书写道:献给我们学科,始于兴趣,终于崇拜与热爱。各领域的大师对他们的专业的热爱毋庸置疑,那么大学教师要思考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找到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从哪开始?如果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整体认识,那么兴趣又从何而来?“专业知识框架的构建”要从专业课涉足之处就要认识,要从每一门专业课第一次课堂内容开始明确。“课程导入”不仅是总结前堂课的内容,引出当堂课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该门课开课之初就有“专业知识框架的构建”这样的“整体课程导入”。

二、案例描述

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城市总体规划”共分为8个专题,本次教学案例为专题一“从城市规划到景观设计概述”,4课时共180分钟,使用的教材是《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指导》[2],学生对象是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城市学院城市规划专业2010级AB班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分工;(2)掌握城市规划中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各自任务;(3)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教材仅对上述第2点的局部和第3点做了文字讲述,这对于需要以规划设计图纸为重要成果的专业学习还相距甚远。基于此,开展三个教学内容和目的均需补充大量的规划设计案例。通过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规划设计现实案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从城市规划到景观设计”属于不同专业不同分工,促使专业课学习的“知己知彼”;更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城市规划”的框架及其成果,明确“框架”就能“明白地学”,用目标成果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教学过程如下:教师用一组工程项目图纸进行课程导入:对项目基地区位分析、现状分析、规划、设计,甚至施工工艺及流程,竣工状况等都是用图纸表达出来的,可见“图纸”是规划设计师最为重要的表达成果。“城市总体规划”的第一次课,请同学们基于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辨认所浏览的所有图纸,这些图纸的内容及其图名是什么?其中哪些可能是“城市总体规划”所含图纸?在5分钟左右图纸浏览的过程中,学生们说得最多的是“总平面图”以及更多的不确定。教师此时就可以给出本次课主要解决的问题:(1)了解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分工;(2)掌握城市规划中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各自任务;(3)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通过对浏览的几十张图纸一一分类和确定图纸名称,进而解释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的专业分工和专业知识体系之间的差异与联系。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入三套完整的工程实践案例,详细讲解方案之后,分别总结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规划内容与图纸文本要求,并提出问题:这些规划项目应该由哪些单位承接?经过短暂思考后,有学生回答是“规划局”。教师随之讲解了“规划局”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立项和审批,进而扩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各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市级城市设计研究院”等单位是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般被委托单位,建O单位则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承担者,以及各种规划设计工作现行的收益标准。教师留下三个问题,给学生10分钟时间阅读教材第一章,之后与学生一起对问题展开讨论。以“曲靖市总体规划”案例的讲解使学生明确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以“昆明总体规划用地类型布局”为案例,凸显总体规划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最后,教师带着学生回顾并总结本次课的三项主要内容及扩展,布置了一套规划临摹作业,并给出了该门课所有作业要求和完成时间,并对作业训练的目的给以明确的说明。

三、案例分析

1.案例贴切且丰富。贯穿该课程的案例主要有昆明市总体规划、曲靖市总体规划、济南长清大学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浙江瑞安经济开发区用地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温州市泊岙山庄建筑与景观设计等,这些案例覆盖了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能比较清楚地说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分工,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自己专业的目标,理解本门课程的学习和应用目标。

2.巧妙设问激发学生探知兴趣。在学生模棱两可、似懂非懂之处进行提问,可以使学生增强注意力;对实践工作相关事宜提问,激发学生对专业工作的好奇和向往,如做昆明呈贡新区总体规划如何收费、做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新校区景观设计收费标准、做高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收费等;或是各种项目承接单位是哪些等。从教学反馈看,这些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专业工作的向往,从而能大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的这些提问和解答也有利于学生了解本行业,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方向。

3.善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是学生对该门专业课入门的一个工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基于教材且高于教材。教师通过设问,让学生阅读教材,再通过引入丰富的案例,让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得以更好地拓展知识面,课堂不仅凸显了教材的辅助作用,而且也可以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4.重视实践经历融入教学。工科的大学教师应该是理论的研究者和传道者,更应该是实践的践行者。该课的教学中,教师穿引的例子还有昆明新机场规划与景观设计、住区规划等项目,这些项目都是教师的实践之作,其真实的感受和专业思考逻辑是很有感染力的。

5.重视严明课堂纪律和作业梯度。教师在课堂时间即将结束之际,提出了课堂纪律要求,如考勤纪律为:每次上课铃响起不点名,而是清点上课人数,缺席的学生由班长在下课之前提交名单;课堂提问:每次上课对上一次课的内容进行提问,促使学生经常温故知新,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考勤和课堂提问占综合成绩评定的20%,方案实践作业占40%,理论考试占40%。给出了方案实践作业要求,包括规划套图临摹、用地类型规划、某城市某新区总体规划共三次规划实践作业,难度与培养的专业能力均呈梯度上升,教师针对每次作业的训练目的也给出了明确说明。

参考文献:

[1][美]彼得・沃克,梅拉妮・西莫.看不见的花园――探寻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M].王健,王向荣,译.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王勇.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指导[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亚低温下不同外源氮对山定子根系氮代谢活性的... 下一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