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时间:2022-06-24 08:24:51

浅谈体育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现代教育的发展,赋予了学校体育新的历史使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现代社会需要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新型人才,学校体育教学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场所。体育课对学生道德品质、组织、健康、安全、进取意识、身体行为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重视体育与健康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服务于社会。下面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我对体育与行为习惯养成关系的一些认识。

一、体育课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体育是一种行为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常常要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坚毅果断的品质,而这些品质和意志,在体育活动中,比在教室里学习更容易习得。体育教学是在一种极为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是学生品质的真实流露,在这种状态下,对学生进行教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体育课对学生意识的影响

体育课具有课堂环境的特殊性,因此在课堂上要抓住学生管理这条主线,来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加强文明意识培养,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文明意识教育应是体育课中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抓集合训练:在课前、课中、课后的集合,对学生进行集合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合作观念和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在训练中提要求、定标准往往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精神面貌。

2.增强健康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在教学中通过严格的队列队形练习,让学生了解正确立姿、坐姿、跑姿及其动作要领。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姿态,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明确的健康意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近年来,体育教学事故屡见不鲜。主要是因为体育课本身存在不少的不安全因素,加上学生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容易导致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爱自己、爱别人、爱器材的“三爱”教育,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有一个较高的认识。通过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加进取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课是身体实践例行课,有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技能水平比较差无法完成教学动作,而对体育课失去信心。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体育课对学生身体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集体行为习惯对个体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并起到约束、促进、巩固和发展的作用。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加强:

1.严格课堂常规,制订切实可行的常规制度,并严格要求学生履行。体育课堂与其他课堂相同,需要课堂常规以保证教学的高效率进行,而且体育课大多在操场上进行,需要经常变换教法,同时学生受外界干扰的程度较大,管理的难度更大,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纪律约束,必然会降低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2.严谨的课堂组织。关于课堂纪律,是课堂中学生的行为准则与秩序,反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受教学任务要求的制约。课堂纪律既是教育的手段,对于稳定学生的情绪和加强行为的自我控制,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3.发挥集体作用,形成良好的氛围。体育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的目的。因而,在体育教学进程中,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每个成员作用的同时,也要利用良好的集体舆论引导和帮助学生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及时启发和教育学生与各种不良倾向和行为作斗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在操场这个特殊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通过我们的努力,逐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他们的成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去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沙河子镇西こ跫吨醒

上一篇:小学语文创新课堂的构建策略 下一篇:让文本阅读打开学生的数学学习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