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维教学目标的辩证关系

时间:2022-06-24 07:04:55

浅析三维教学目标的辩证关系

课堂教学的效果应取决于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即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Metho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 Concept)的培养密切相关。在课改的新形势下,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三维目标的实现是整合实现的过程,这三者是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各方面能力,领悟其中的过程与方法,培育和发展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相互依存、互为基础,缺一不可。对三维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服务与学生的和谐、健康的发展,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辩证关系一、引言

所谓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三维教学目标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规律的起始与归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它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决定着在整个课堂教学方面三维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它们是从不同方面来研究描述同一对象,因此,不能脱离任一方而单独发展。

二、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所谓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科学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知识与技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没有技能,知识也无用武之地。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既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不能偏颇。也就是我们平时强调的“双基”的掌握。知识与技能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到的结果。即学生在知识方面要获取多少,在技能上要提高到何种程度,要取得何种结果,这是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都具有的共性特征,二者相辅相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所谓过程,就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方法相对应的就是结论,所谓结论就是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结合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过程与方法目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亲历体验。体验是知识的升华,体验的信息可以成为日后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所以学生在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与技能并最终内化为个性化特征。传统教学也重视过程与方法,但是传统教学仅仅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服务于结论的手段,学习的目的还是掌握结论。虽然理解并掌握正确的结论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但如果学生没有经过一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结论很难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基于此,新课程改革把过程与方法本身作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经历过程和探索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是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都比那些具体的结论更重要。

“过程”与“方法”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过程就没有方法的获得与运用,没有方法支撑的过程又会是无效的过程。过程与方法贯穿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全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其中,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也就是他对什么感兴趣,表现出好奇、兴奋、满意等情绪,对什么不感兴趣,表现出讨厌、不高兴等情绪。它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所持有的评价总和与内在反应倾向,通常表现为积极或消极、热情或冷淡、好或坏,它是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之一。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态度是个人较为稳定的情感倾向。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决定着这个人的思维活动和外在表现。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前对教学中的问题持不同观念的人,其价值取向也不同,如对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教学质量的本质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等。其中,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往往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消极的情感形成错误的态度。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用科学的态度去克服消极的态度,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情感和态度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没有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就不会有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情感和态度的升华,并决定了人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都有一种共同的功能,就是对师生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优劣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制约作用,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有巨大的调控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联动的,不可分割的,它们是从不同方面来研究描述同一对象,不能脱离任一方而单独发展。

三、三维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

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是由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决定的。笔者对他们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学习过程,形成学习方法的前提;也是提高能力,酝酿情感、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从学习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开始,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各方面能力,领悟其中的过程与方法,培育和发展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形成正确学习方法的媒质;也是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是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

科学知识与技能是中性的,既可以对人类产生积极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作用,关键是看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使科学活动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与价值,首先要求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积极的有利于社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整个科学活动中的导向性因素,起着决定方向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是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中介机制,也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它贯穿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既可以着眼于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又可以学会掌握这种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过程中,既能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又可孕育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离开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就成为外在于人的,与人毫无关系的死知识,学生就变成被动装载知识的容器,当然也谈不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导致人的片面畸形发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方法,逐步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它对前两个目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逐步形成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的动力。它对前两个目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既依赖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又为他们提供支持。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是实现三维目标的桥梁与中介。通过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既可着眼于知识与技能是如何得到的过程,又可学会如何去获得这种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既可落实知识与技能,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又可孕育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是对学生发展要求的三个维度,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目标。它们是统一的整体,是相互依存、互为基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如同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缺一不能构成一个规则的长方体一样。

三维目标的三个方面是学生发展必不可少的。学生要学习知识与技能就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不管是科学的方法还是不科学的方法;也必须要经历一个过程,可能是主动探究的过程也可能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还会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认真的态度还是敷衍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以说,三维目标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是三位一体,是不可分割的,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目标,就像拿一个长方体,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长和宽”一样。如何在教学中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如何将这种追求统整于课堂教学之中,这些都是需要教学智慧的问题。

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三维教学目标之间关系的分析,不难知道三维教学目标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因此,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既不能离开知识与能力开展“空对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也不能脱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进行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而是要以知识为载体,以过程与方法为桥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穿始终的整合实现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中设置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融合,体现了时代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明确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是整合实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2]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3]李建华,黄萍.实施情感教学,培养中学生运用情感策略的能力[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05).

[4]杨九俊.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J].教育研究,2008,(09).

[5]孙晓天.追求三维目标的成功融合[J].人民教育,2004,(5).

[6]姚林群,郭元祥.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兼谈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1,(05).

上一篇:高等院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研究 下一篇:浅论幼儿音乐活动中的自评与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