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职业学校学生评价

时间:2022-06-24 04:09:36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职业学校学生评价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评价应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特殊性,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体系,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职业教育 学生评价

1.多元智能理论及其指导下的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内容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博士,于 1983 年《智能的结构》一书,提出了人类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至少拥有包括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等在内的七种智能(后又追加了两种智能,共有九种智能)。“多元智能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MI),大多数人都可以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多项长处。他把智能界定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或制造新产品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强调智能的社会文化性和现实创造性,是全人类都能够使用的学习、解决问题和进行创造的工具。

多元智能理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系统、完整、丰富的理论。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对它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是“人类在解决问题与创造产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又为一种或数种文化环境所珍视的那种能力”“从长远的观点看,没有比好的理论更实用的东西了、但没有机会实践的理论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 [1]如果学校能够给学生以适当的教育和引导的话,那么学生的“每一种智能通过恰当的教育和训练都可以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因而,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时要依据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需要制定教学计划,构建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以职业教育特有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来指导确定评价方法和内容。在评价过程中,坚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将学业评价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建立二者接轨的有效机制,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职业学校学生评价方法及评价过程

多元智能理论关注人类智能的多元本质,承认智能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及个体在不同领域中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同步性,是一种多元认识、理解和研究智能的方法论。加德纳认为:“人的心理和智能由多层面、多要素组成,无法以任何正统的方式,仅仅用单一的纸笔工具合理地测量出来。”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同样重要的多种智能,个体差异主要是智能结构及其表现的形式不同。有关资料表明,现代管理对人才的评定有100多项指标。而卷面考试中只能考出其中的1 /3,其余的又正是职业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如毅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方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却很难用传统的考试方法作出评价。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出现不同的特点。[2]由此可见,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水平。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好坏之分、轻重之别。职业学校要通过不同的活动与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不给学生贴上特定智能的标签,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借鉴多元化的评价策略,逐步建立起一套与多元智能理论相符合的,能够体现中职教育教学规律特点的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3]。

3.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原则

所谓评价原则,是指在学生评价中应该依据的行为法则或标准。具有双重作用,一是指示评价中应该如何做;二是提示不怎么做。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的各项智能通过开发都能得到提升和发展,它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潜能开发,强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适应社会时展需求的现代教育理念。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是开放的“多元”,因此职业学校的学生评价除了遵循教育评价一般原理中的方向性、导向性、客观性、可行性、实效性等基本原则外,更应以全面实现职业学校培养目标、促进职业学校学生提高和发展为基本方向,遵循发展性、科学性、多元性、主体性、过程性、伦理性等原则。

3.1发展性的原则

职业教育是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发展性原则是一种从评价“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将来”和“发展”的新理念,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生源现状,贯彻发展性评价原则,树立发展性评价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自我发展意识,不拿评价结果来奖惩学生,通过这种评价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发展。

3.2科学性原则

学生评价的科学性原则是诸多教育评价者强调最多的,有以下三点:①评价内容合理,应符合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和身心发展特点。②评价方法适宜,通常在选择评价方法和编制评价工具时,很重视评价方法的先进性、准确性和可行性。也就是说对所要检查的学习成果是不是最有效的,能不能把要检查的内容真正考核出来。③评价过程严谨。

3.3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是指学生评价要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体现全面素质教育的价值观,强调评价的整体性,目的是要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的各个过程提供不同种类的评价。以上三种评价循环、动态地监控学生发展和培养的全过程,掌握全体学生素质发展的整体状况。评价以鼓励为主,和学生自己的过去进行对比,只要有进步就表扬,让学生尝到甜头,自觉去执行,不把评价当成负担。不管学生努力程度如何,对学生自己来说他始终是在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4伦理性原则

伦理性原则,是针对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的伦理行为提出来的。学生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取得学业上的进步,促进心理和人格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评价中我们常见到由于某种原因学校或教师的做法欠妥,评价不但没有给学生的进步带来益处,反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如有些学校把评价结果公布;还有的把排在后面的学生名字以特殊方式显示出来;甚至还有的老师把排在后面的学生做反面教材,刻意挖苦学生。这些做法使许多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从而对学习失去了勇气和信心,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学业。因此,老师在进行学生评价时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评价行为对学生可能造成的伤害。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2003

[2][美]斯腾伯格著,吴国宏、钱文译.成功智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吴效和.智力理论概述及展望.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

(作者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1)

上一篇:帝国斜阳RIM BlackBerry 10系统 下一篇:A面?B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