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应该如何学

时间:2022-06-23 11:17:04

国学应该如何学

不少家长因为对现行教育的失望,转而让孩子在家读私塾,学国学。但是,国学如何学,你想清楚了吗?

吾家小儿,年方十岁,酷爱读书――我说这话,不是炫耀,而是诉苦。

两年前,看了《三国》的电视剧,孩子着了迷,自行看起《三国演义》来。人类从野蛮走来,各种文化传统里都有暴力存在。孩子知道

了连坐和株连后,有段时间他天天算:表哥的侄子犯罪了,我得死吧?外婆妹妹的女婿犯罪了,隔壁小区的人杀人了,会牵连我吗?对“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的数量也很敏感。他算过,他们小学六个年级的学生加老师加校长,四百余人,也就是一次中等规模的龙颜之怒。”一般皇帝一辈子发多少次脾气呀?“他问。我能感到那种貌似玩笑、实则真实的恐惧,在无声地影响他的精神和思想观念。

他曾表态:“我绝对不惹皇帝生气!”我问:“皇帝要你杀我呢?”他想了想,不好意思地说:“杀了你就死你个,不杀我们俩都死。”让我很无语。依靠恐怖维持统治,正是专制的第一条原则,很成功!

看《西游记》时,孩子突然说:要做就做大妖精。我问什么意思?小妖精修炼半天,“pia叽”一下,被孙悟空棒子就打死了。孩子说,还得跟神仙有关系,是他们的坐骑、小厮什么的,回头被收回去就是了。看到最后师徒好不容易到了西天,阿难、迦叶索贿不成,只给了无字经书。孩子竟然评价说:活该,谁让他们”小气”,得罪了佛祖身边的人――这种思路不免让我警惕。他在幼儿园跟小朋友起冲突时,我就讲过正义、公平、制度的规范等问题,我不希望他这么容易就抛开了。

无论是读小说还是读史,要我解释和我要解释的东西都很多,孩子接触国学,做爹妈的真是需要耐心。君臣关系、、小脚、妻妾以及嫡出庶出,尤其是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孩子有太多不明白。

《史记》里的刺客不让他激动了,就因为别人对你好一点,给点面子送点礼,就算“知遇之恩”,就可以指谁杀谁?发臭的小脚让人陶醉,国破时先杀老婆再自杀,遇劫时母亲先杀女儿再自杀,古人都怎么想的?《列女传》里的女人被人拉下手就要砍自己的胳膊,她怎么下得了手?《二十四孝》里为了养活妈妈,就把儿子活埋了?恐怖!

历史之“怪异”减损了孩子的兴趣,又因为我一句“读经如坐春风,读史血雨腥风”,他选择“坐春风”去了。

可是他读经,我得调整预警机制,注意剔除那些糟糕的潜在观念。而且,经的危害比别的都厉害,因为孩子能看出点史集的“怪”来,多少有所思考,而经是讲道理的,有问题孩子看不出来,跟着哇哇念,观念就渗透了。

《三字经》讲大通励志故事鼓励读书,是好的,但那个“要好好读书”的理由,拙劣得让人羞赧。

功利化其实不是《三字经》独有的毛病,整个文化传统中重视读书的宣讲,本来就不是真地重知识、文明和智慧,不过通过读书求仕途,读书永远只是改变命运的手段,是敲门砖。

我有时简直弄不明白,人怎么可以就那么点儿追求:普通点的,艳羡的不过“世禄侈富,车驾肥轻”,好可怜:野心再大点的,以凌驾在他人之上为目标, “高冠陪辇,驱毂振缨”,好可怕。我们就不能有点别的追求吗,更高的追求:让个体生命更高贵,也让社会制度更合理?什么时候,我们人生的快乐和尊严才能不再建立在财富和地位(对孩子来说是考试成绩)的基础上,让制度保障最卑贱的人也能像享受空气一样地享受尊严?

除了《论语》稍微可读一点外,我觉得让初中以下的孩子读经、子,根本是开玩笑。文字的障碍是其一,思想的困难是其二,《书》、《易》、《礼》、《道德经》,大学教授都没多少人真搞得懂,就都敢去教孩子。

我至今没发现真正的儿童版国学。别看古籍浩如烟海,简直没有多少是为孩子写的,更无从谈“根据孩子的心灵写作”,少数基本启蒙书,完全是写给“微缩成人”的。

作为一个生来便泡在千年古文明中的妈妈,眼前铺展着另一种文明,我对孩子做的一切,到底对不对?谁能告诉我?

上一篇:儿子,暖暖地看着别人撒谎的样子是一件很高级的... 下一篇:孩子的人格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