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166例

时间:2022-06-23 09:48:45

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166例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第一支痛取鱼腰、下关为主。第二、三支痛取四白、下关、颊车、地仓、夹承浆等。针刺时均取28号毫针,用泻法。结果:总有效率为98.2%,复发率为13.6%。结论:在临床上应用针刺治疗三又神经痛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针刺疗法;三叉神经痛;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6-0045-01

三叉神经痛的特征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常无预兆,呈闪电样、短暂而剧烈,又称“痛性抽搐”,属中医的“面痛”、“偏头痛”范畴。本症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大多为单侧。临床上以第二、第三支发病多见。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此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6例均为2005年3月~2007年8月本院门诊患者,男69例,女97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6岁;第一支痛2l例,第二支痛30例,第三支痛45例;复合型70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余年;原发性113例,继发性53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3 纳入标准 本病属中医面痛、偏头痛范畴,病因外感风寒或风热,或肝火、胃火循经上炎阻滞经络气血而致头面部疼痛,西医诊断为三叉神经痛。

1,4 排除标准 ①牙痛、吞咽神经痛、蝶腭神经痛者;②中医辨证为湿热闭阻者。③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有严重疾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取穴 第一支痛取鱼腰、下关为主,配合阳白、上星。第二、三支痛取四白、下关、地仓、夹承浆等。循经远部取穴可配合合谷、内庭等。其中头面部穴位取患侧;合谷、内庭取双侧。

2,2 针刺手法 针刺时取1~2.0寸毫针,用泻法。针鱼腰穴,针尖从患侧鱼腰穴处以30°角向内下方刺人0.3~0.5寸左右,有触电感传至眼、前额时提插3~5次;针四白穴针尖倾斜45°向后刺人,深度1.0寸左右,有触电样针感传至上颌、上唇、上牙等处时,提插3~5次;针下关穴时从患侧下关穴向对侧下颌角方向刺入,当有触电样感觉传至下颌或下牙时,提插3~5次。如疗效不显,可配夹承浆穴,针尖以30°角向下颌颏隆凸方向斜向刺入,触电样针感传至下唇、下颌时,提插3~5次;针阳白、上星、颊车、地仓、合谷、内庭等穴时,用常规刺法。临床可结合辨证取穴,外感风热者加外关、风池;肝胃实热者加太冲、内庭;阴虚火旺者加太溪、太冲。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5d,可继续下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治疗后面部疼痛完全消失;好转:面部疼痛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治疗后面部疼痛及发作次数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治疗过程中治疗次数最少3次,最多25~30次。治愈125例,占72.3%;好转38例,占22.9%;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2%。其中65例随访半年内未复发,复发17例,复发率为13.6%,分别在3~4个月内复发,但症状较轻,继续针灸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有部分病例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随访。

4 讨论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支配范围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针灸治疗“面痛”有数千年历史,早在《内经》中就有针灸治疗“面游风”、“颌痛”等的载述。本症属中医学中的头风、面游风、齿槽风、面痛等范畴。三叉神经痛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发生阵发性烧灼样疼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疼痛多为单侧,可伴有疼痛侧面肌痉挛,流泪、流涕、流涎等。根据三叉神经的分布,可分为1支(眼支)疼痛、Ⅱ支(上颌支)疼痛和Ⅲ支(下颌支)疼痛。中医辨证有风热外袭、肝胃实热、阴虚火旺3种情况。风热外袭伴有外感症状;肝胃实热兼见烦躁、易怒、口渴、便秘;阴虚火旺兼有形体消瘦、手心烦热、颧红等。针刺治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即刻止痛、缓解疼痛程度,减少发作次数的疗效。对继发性者效果较差,须进行对因治疗。

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机理探讨:(1)风邪上侵面部三阳经脉,多由外感或内伤所致血脉壅闭、气血受阻而发疼痛;内伤者或由肝胆风火上逆;或由胃火上炎;或由痰浊上扰,以致风火攻冲头面,上扰清窍而作疼痛。另外,头面之血瘀气滞,不通则痛;亦有久病不愈、气阴两亏而发为本虚标实之面痛。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故来去突然,反复发作。本病的发作常与情绪变化和疲劳有关,因此应避风寒、调情志,注意休息,忌食辛辣刺激之物。(2)气至病所是针刺镇痛的关键。(3)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针刺取阳明经穴为主,上下配穴,以清泻阳明,活血通络,缓急止痛。

上一篇:近5年丽江市中成药抽验质量分析 下一篇:自拟安眠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