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校友”贺校庆

时间:2022-06-23 09:26:17

“国际校友”贺校庆

2005年12月24日晚,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室内乐音乐会。为校庆55周年,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央音乐学院的校友,使这场音乐会充满了情感的亲和力与节日的气氛;同时,室内乐这种较少受一般听众青睐的音乐,在该晚则有些出人意料。

音乐会的作品全部定位于欧洲浪漫主义时期。有门德尔松16岁创作的《弦乐八重奏》、西班牙作曲家和小提琴家萨拉萨蒂的《卡门幻想曲》、德沃夏克的《管乐小夜曲》、勃拉姆斯的室内乐A大调《小夜曲》(也有把其归为管弦乐)。或许不能说这是完美的组合,但已足见曲目选择者的智识。4位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除比才外,天才的门德尔松、融古典结构与浪漫情感于一体的勃拉姆斯、忠实于民族主义与古典结构的德沃夏克,都是室内乐创作的大师,都拥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室内乐精品。

这场精彩的音乐会,让人感受颇深的是这些国际校友们精湛的演奏技术和协作精神。开场曲门德尔松的《弦乐八重奏》第一乐章,小提琴声部由周启、韦晓壮、夏小曹等4位担任,现任德意志交响乐团首席陆威主奏,中提琴声部由关旗、王燕薇演奏,大提琴声部由郭皓、孙晓淇演奏。音乐一开始,第一小提琴在其它声部的相衬下,奏出了模进上行的清晰而富有活力的主题,接着就是大提琴模仿,小提琴主奏以短促而富有装饰性的音型与之呼应,其它声部伴奏。这里主题的进出,声部的相伴相随,音乐的或张或弛,都演奏得恰到妙处,使人充分感受到演奏家之间的精密协作,体会到门德尔松音乐中的诗情画意。德沃夏克的《管乐小夜曲》,由9位演奏家演绎,有双簧管、单簧管、巴松、圆号4个声部,演奏的是第I、IV乐章。音乐始于两组对话式的声部,以双簧管为主的高声部亮丽、庄重,以大管为主的低声部短促、低沉,两个声部的交流对答恰似天然而成,音乐性格也把握得很好。单、双簧管的主奏、圆号主奏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音乐会有两大亮点。其一是,小提琴演奏家李传韵的表演。当晚,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演奏家,以其精湛的小提琴演奏技术,以其纯然自由的演奏状态,以其对“卡门”的独特理解,赢得了观众的掌声。李传韵第一次返场,因“卡门”的演奏拔断了一根弦,换了一把中国琴。他说:“我越来越喜欢中国琴……这把琴是68美元买的。这次演奏的是马思聪的杰作《思乡曲》。”在“平安夜”的独特情境里,那柔美的旋律,引起了在场每位听众的情感共鸣。也是盛情难却,他又加演了帕格尼尼的《上帝保佑女王》,无论是快速跳弓还是拨弦都相当娴熟,可谓指法玲珑,令人瞠目,也使听众大饱耳福,以至有个别观众甚至忘了是在听赏音乐会,而以中国看戏的心态,“见精彩就叫好”的观赏方式,为李传韵的第一次快弓鼓起了掌。

第二大亮点是指挥家吕嘉的表演。吕嘉,目前是瑞典诺尔雪平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意大利罗马室内乐团的总监、英国曼彻斯特――哈雷交响乐团和英国伯尔茅斯交响乐团的常任客席指挥。当晚他指挥勃拉姆斯《A大调第二小夜曲》,乐队编制为中提琴4把、大提琴3把;低音提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巴松、圆号的数量皆为2,共19位演奏家演出。从第一个预示拍动作开始,吕嘉对包括速度、力度等在内的音乐个性的准确暗示,到接下来的音乐徐缓的前行,从中低声区,到长笛引入的高声部进入,都在挥手之间,自然流畅,充分显示了他对该作品的熟悉程度。在第一乐章的自由舒展,在第二乐章和第四乐章的蜻蜓点水般的轻巧挥动,吕嘉都与乐队配合默契。在更具深沉而富有戏剧性意味的第三乐章以及活力充沛的终曲(回旋曲),他身子时而低压、时而富有弹性的上下伸缩;双手时而在空中大幅度挥动,画着优美的弧线,以引导乐队演奏长气息、宽厚度的乐句;时而一手控制某些声部以保持平衡,一手指引着某些声部的加强,以突出主题。虽然该作品是小曲子,难以充分展现吕嘉的才华,说滴水可以折光辉的话,此亦不失为“吕嘉是一位尤擅长于‘勃拉姆斯’”之美言的实证。

音乐会在著名声乐、教育家郭淑珍的简短贺辞中结束。“这场演出太棒了,特别精彩,用多么美好的语言都比不上他们把音乐表现得那么美好……”。笔者深有同感;也意识到好的音乐应该是在演奏上超越必然后而自由的音乐。正如中国最早介绍托尔斯泰的作家单士厘女士在一首诗中所说:“天籁纯然出自由”。

上一篇:王燕:饰一角活一把人生 下一篇:音乐教育观念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