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6-23 08:02:05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详细讲解小儿静脉输液的各个环节及注意事项。结果 输液患儿的穿刺成功率高,减少护患纠纷,提高了工作效率,家长的满意度提高。结论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一定能熟练掌握并不断提高穿刺技术。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且表浅易见,易于固定,方便患儿的肢体活动,便于保暖,故1w左右的患儿首选头皮静脉输液。只有做好小儿静脉穿刺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顺利结束输液。现将成功穿刺的技巧总结如下:

①操作者必须具备稳定的情绪,穿刺前多和患儿家长沟通,安抚及逗引患儿,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选择明亮的自然光线,避免阳光直射,阴天及晚上可借助100~150W的日光灯于操作者上方。③一般选用4.5号头皮针,既容易控制输液滴速,又可以保护血管,减轻患儿穿刺的疼痛。如因治疗需要或静脉需要,可选择5.5号头皮针。④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血液可以通过侧枝回流,故顺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1]。一般首选额正中静脉,该静脉粗短而直,不滑动,易固定,暴露明显,进针角度为5~10°。耳后静脉,颅骨缝隙间静脉不易固定,一般不选用。⑤剃除进针部位3cm范围的毛发,避免受损感染,囟门和骨缝降突处。出汗较多及时用纸巾擦干。用75%酒精消毒穿刺部位。⑥因小儿极不配合,故操作时,由一人以双肘为支撑点,夹住患儿双臂,并前倾轻压于患儿上身,防止患儿躁动时身体扭动,改变进针角度。双手固定患儿的颧骨、颊部及肩部。另一人固定膝关节。⑦一般采用直刺法进针,用左手小鱼际及小指向左侧绷紧皮肤,左手拇指和食指以穿刺点位中心将血管向两边拉直绷紧。其余二指固定头部。右手拇指和食指执针柄前后进针,因小儿头皮静脉表浅细小,这样执针可减小进针角度,使针头与血管紧贴,也可随意调节进针的深浅度,见回血立即停止进针。如进针后有落空感无回血时,也应停止进针,不要盲目进针或退针。可轻提一下头皮针细管或将头皮针与输液器接头分开,有回血,即证明穿刺成功。⑧穿刺成功后,不要按压针柄固定针头,以免针头翘起刺破血管,可将左手拇指至于针柄的后下方,既能防止针头滑脱,又不会刺破血管,左手打开输液器开关,观察输液通畅后,用2根胶布粘在针柄的前 2/3及针眼处,如针柄悬空,可在针柄下垫大小合适的棉球,用第3根15cm长的胶布覆在前2根胶布上,由固定头部的人按压胶布的两端。将头皮针细管向穿刺点外侧向上弯成"U"型用第5根胶布固定于穿刺部位,用第6根胶布将输液器接头上1cm固定近穿刺部位的耳廓或耳垂上,因耳廓无汗腺,易固定,当患儿转动头部,输液器牵引的着力点落在粘着塑料管的耳廓或耳垂上,降低针头的移位[1]。用第7根胶布(长度为足够缠绕头围一周)。将中间 2/3对折后沿头固定1w,在穿刺部位重叠粘贴,防止小儿出汗过多,胶布不粘,引起针头滑脱、移位。⑨固定好后,嘱患儿家属,保证穿刺部位朝外,以"喂奶"姿势抱起患儿,将患儿一手夹在家属的腋下,并抓住另一只手。告知家属将患儿头部悬空,以免转动头部时带动固定一周的胶布,使针头移位或滑脱,看护时避免患儿的手及家属的身体碰到针头,引起渗透。⑩拔针时,揭胶布应顺着头发方向而不是向头顶方向,以免牵扯针头或头发致痛,拔针后应用拇指沿血管走向纵向按压,忌边按边揉,边按边看出血情况,按压时间不少于5min,患儿哭闹不配合的,用掌心按压棉球,防止棉球滑脱,造成淤青,影响下一次穿刺。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2]:①护理人员技术部熟练,手法错误,影响针尖进入血管的准确度。②穿刺时小儿不配合,头部固定不佳,看护不当。③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术。④特殊小儿,如肥胖、脱水、血管暴露不明显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大,易穿刺失败。

提高小儿头皮静脉水平,操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掌握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和特点,提高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刘金荣,白秀珍,提高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率的探讨 [J].职业与健康,2008,24(3):263.

[2]陆雁敏,郭桂明,刑志洋.小儿静脉输液中常见难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11):1030.

上一篇:儿保门诊中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分析 下一篇:氨甲环酸围手术期应用及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