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倒伏原因与预防策略

时间:2022-06-23 04:12:43

水稻倒伏原因与预防策略

【编者按】去年秋季有许多湖北的读者来电来信询问,受天气、栽培等一些原因的影响,水稻有一定面积的倒伏,询问水稻出现倒伏是由什么原因引起?有哪些措施可以预防?现邀请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杨利专家对此作答复。

湖北省水稻种植面积,现在每年大约稳定在200万~240万公顷左右。然而由于品种问题、栽培原因、不合理的肥水管理、病虫害以及气象灾害等影响,水稻倒伏面积占有一定的比例,有的地方甚至达到了10%以上,倒伏已成为造成水稻产量下降、米质变劣的重要原因之一。

1.水稻倒伏的原因

(1)品种方面。不同的水稻品种其抗倒性差异较大。调查发现,茎秆粗壮、株型偏矮、紧穗型的品种,抗倒性较好。一般基部节间短、穗颈节紧凑、生物产量较低的品种,抗倒性较好。

(2)栽培方面。一是土壤条件与耕作层厚度。根系发达与否与土壤质地、耕作层厚度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壤土比沙土、粘土更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更易于形成良好的耕作层;较薄的耕作层,使水稻根系扎根不深,根系欠发达,对地上部的支持力弱,如果肥水充足,易引起水稻疯长,造成大片倒伏。二是移栽密度。单位面积移栽穴数与每穴苗数过多,都会加剧群体内个体间水、肥、气、热、光的竞争,使群体前期生长过于繁茂,封行过早,而个体发育差,茎秆纤细,基部节间增长,支持力弱,当遇风雨时,就易造成倒伏。

(3)管理方面。首先是施肥不平衡。重氮肥轻钾肥。据调查,湖北省稻区钾素亏缺极为严重,平均达154千克/公顷;氮肥作底、追肥分配不合理,前期投入偏高,追肥过早,超过60%的农户在水稻插秧后20天左右即全部施用完毕,此后不再追肥。底肥比例一般占60%~70%,缓苗后(插秧后15天左右)追施其余40%,不利于发挥氮肥增产作用。在水稻肥料分配方式上,超过85%的农户将磷、钾肥全部作为底肥一次性施用,只有氮肥则采用底、追肥结合的方式进行。只有少部分(15%)农户在水稻生育中期追肥。由于前期水稻处于缓苗阶段,生长慢、养分需求少、吸收速率低,导致底肥不能充分发挥肥效;而在生育后期需肥高峰期,又不能追肥,难以提高产量,又易造成倒伏。另外,一些中、微量元素(如硅、锌)肥料使用极少,仅有不到20%的田块使用,事实上,有关这些元素的抗倒、增产作用已有许多的研究报道。

其次是管水不科学。科学管水对水稻抗倒、增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生育期灌水是造成水稻倒伏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湖北省稻区有约75%的田块采取这种灌溉方式,而且是串流串灌。长时间灌水使得水稻地上部过于繁茂嫩弱,茎秆由于自身的调节作用而使内孔扩张,细胞壁变薄,细胞间隙扩大,组织松软;同时因供养不足,根系生长受阻,扎根不深入、牢固,解毒能力也下降,生理机能提前衰退,到开花灌浆时,易感染病虫,随着穗部子粒重量增加,一遇风雨,极易引发倒伏。

接下来是病虫危害。病虫危害,造成茎秆组织被破坏,易引发倒伏。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是引发湖北省水稻倒伏的主要病虫害。

2.水稻倒伏的预防策略

(1)培育壮秧、适度稀植。实行科学的秧田管理,培育多蘖壮秧,秧苗移栽前达到:叶片清秀挺拔,无病斑虫害,茎秆基部扁平,每株三至四蘖。适度稀植,一是在确保高产所必须的穗数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插秧穴数,二是科学安排每穴基本苗数,三是提倡宽行窄株。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光能,发挥个体优势,又可减少稻株群体内穴间、株间的生长竞争,避免前期生长过于繁茂。

(2)喷施多效唑、烯效唑、缩节胺等调节剂,调控株型。在水稻生长期间的拔节期前,喷施多效唑、缩节胺等,调控株型。喷施多效唑、缩节胺后,茎秆内细胞壁增厚,机械组织发达,节间长度缩短,株型变矮,从而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3)平衡施肥,注重钾、硅、锌等利于增加茎秆强度元素肥料的使用。在施肥上,遵循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注重平衡施肥。湖北省大田氮、磷、钾的比例以1∶0.5∶0.8为宜,各地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适当调整,基肥、蘖肥、穗肥提倡5∶3∶2的分配原则。

注重钾、硅、锌等壮秆元素肥料的使用。研究表明,水稻施用钾肥后,能明显缩短倒3、4节的节间长度,促进根基及整体节间变短、变粗,降低植株度。水稻施用硅肥后,植株主茎茎部节间充实度增加,叶片挺立,光合能力增强,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提高,同时水稻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显著改善,产量提高。锌能参与生长素、叶绿素的合成,促进蛋白质的形成与生殖器官的发育,水稻施用锌肥后,抗倒伏能力增强,同时有利于结实,降低空瘪率。

提倡湖北省稻区,纯氮180~225千克/公顷,纯磷75~105千克/公顷,纯钾120~150千克/公顷,并增施硅、锌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如大粒锌、大粒硅),同时,在分蘖、拔节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悬浮锌等叶面肥。

(4)科学管水,适时晒田。在水分管理上,提倡生长前期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当基本苗达到后,应适时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生长后期做到深水孕穗、干湿交替灌浆、不要断水过早。当后期雨水过重时,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水稻干湿交替灌溉和适时晒田,可以沉实泥土、促进根系生长和根系下扎,晒田能控制茎秆基部第2、3节间过长,加厚秆壁,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但对于漏水田或地势较高、水源不足的田块,则不太提倡晒田,采取自然落干即可。

(5)及时防治病虫害。近年来,湖北省受稻飞虱的危害严重,因其危害茎秆基部,造成大面积的“穿顶”倒伏,对产量影响极大。在防治上一是要根据发生的实际情况掌握防治措施,防治用药要持续到乳熟期之后;二是因后期植株较大,叶层厚,而稻飞虱又在基部危害,一定要注重防治质量,用药剂量要足,并可结合使用一些助剂让药液淋到植株下部;三是用药时,田间应保持一定的浅水层,以提高防效。药液可选择乐斯本、扑虱灵、吡虫啉等。

后期纹枯病也是造成水稻倒伏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在分蘖至孕穗期选择井冈霉素、粉锈灵等进行防治。■

上一篇:小心解码器动了你的汽车 下一篇:梅花鹿养殖怎样让农民跌入致富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