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23 11:38:09

浅谈古诗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 要】在对作为语言艺术的古诗进行教学时,可以淡化学科边缘,结合音乐艺术、绘画艺术、表演艺术、书法艺术进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古诗教学;艺术;音乐;绘画;表演;书法;审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融阅读与审美、感性与理性、于一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和谐发展。

一、融合音乐艺术,感受古诗意境之美

意境美是指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而达到情与景、意与境相统一的一种艺术境界。

音乐也有描绘的因素和功能;同时音乐还可以通过“通感”的手法的运用,借助于想象和联想,使听觉引起的听觉表象转化为相沟通的视觉表象,从而使人“如临其景”,进而产生“象外之象”――“境”。

古诗平仄相对、韵律和谐,诗句中音节有规律的间歇、停顿、音响的抑扬强弱体现了很强的节奏性,吟诵动听感人,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能引起人听觉上的美感。诗句节奏的强弱缓急跟音乐的强弱缓急一样,与思想情绪有直接的联系。古诗教学中,选用相应的乐曲进行朗读伴奏,让音乐不知不觉地带动学生进入更古诗的意境,达到对古诗意境的感悟,从而提高了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一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写了春光烂漫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情趣。满路的鲜花,飞舞的彩蝶,婉转的黄莺鸣叫声,配上民族乐曲中轻快的小调,让学生合眼吟颂、欣赏,就能让学生与诗人一起感受到春光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予的无限美感。学生从而也感受到了是“优美”的乐曲与“优美”的诗境及二者间的和谐统一的美。

二、融合绘画艺术,创造古诗画面之美

文学艺术,其语言具有高度的形象性,用语言创造出栩栩如生的图画来,人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产生真实的联想表象。诗,是语言的艺术;画,是线条色彩的艺术。诗画历来不分家,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因此,在对古诗意思进行理解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大脑中想象画面,然后借助绘画工具、借助线条、色彩、构图、描绘等绘画艺术手段表现古诗画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首诗,每个学生理解有不同,画出的作品也不同。然后,大家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结合古诗内容进行介绍、讲解,进行评议,既加深了对诗歌语言艺术之美的理解,有得到了绘画艺术美的表现、鉴赏能力的培养。

如《小池》一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一句,描绘了初夏晴朗而柔和的阳光下,小池上投射的班驳树阴,小池中静静的不停地细细流出的泉水。为了让学生体会“无声、阴、柔”所描绘的意境,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诗人,当你顺着小林间小路来到小池边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学生纷纷回答:“我看到的是茂密的树林。”“我看到的是清澈透明的小池塘,里面有一眼泉水在静静地、慢慢地流。”接着我让学生自由作画。学生越画兴趣越浓,对诗中的画面美有了深刻的感受。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不仅是一首描写春色的好诗,更是一幅生机勃勃、情味隽永的春色图。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搞清如此美丽的春色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再通过细读,搞清作者画此图时的观察点是及各景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明白观察点在草堂,按由近到远,由低到高的顺序写了黄鹂、翠柳、接着写白路、青天,然后写了西岭积雪,最后句又由远及近,写到家门外的船。然后让学生明确各景物的颜色,体会图画的色彩美。接着让学生动笔画一画诗所表达的内容,将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选其中画得较好的作品用投影仪展示出来,从而将教学推入一个高潮。学生不仅能说出诗意,而且通过析画、绘画、赏画,使诗意、画意相得益彰。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既加深对诗的理解,又用绘画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美,创造了美、鉴赏了美,审美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融合表演艺术,再现古诗情景美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最好是把儿童的学习变成一种游戏似的,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是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语文新课标指出: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在古诗教学中,学生以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或运用道具,直接作用于听觉、视觉,创造出能直接看到、听到的具体景物,展现生活气息,就可以感受、体验艺术的美、生活的美。

如教学袁枚《所见》一诗,在指导学完古诗后,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有的同学旁白、有的同学扮袁枚在散步,有的同学扮知了在鸣叫,有的同学扮牧童,在现了牧童高声歌唱忽然闭口,屏住呼吸去捕蝉的生活场景。大家表演得兴趣盎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表演才能,并且感受到古诗中儿童的天真、可爱。

四、融合书法艺术,落实文字书写之美

鲁迅先生认为中国汉字有“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当代美学家刘纲纪也指出过:“中国文字的点画书写能够造成各种同现实生活中的形体(线动态)有类似之处的形体”,“所以我们在面对这些形体的时候,就如面对着现实的形体一样,会产生一种美或不美的感觉。”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不仅讲究形式美,具有形体美、结构美、动态美、等特质,更讲究意态美、情趣美、意境美。

因此,在教学古诗中的生字书写时,首先让学生观察范字,说说该生字写什么间架、章法,哪些笔画如何收放,从而感受、体会汉字的美;其次,老师教给学生书法技巧,如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力度、速度、走向等;再有,让学生练习书写,进行展示、评价,说说字写得美不美,为什么?

书法经常选取古代的诗词作品或格言名句作为自己的书写对象。古诗教学时,可以收集相关诗句的书法作品展示出来,进行交流朗读。如可以是不同外表形式的:条幅、横批、扇面、册页等;让学生从这些作品中感受书法作品线条平衡、变化,间架整体和谐笔力虚实的质感;篇幅的布局、结字、运笔、墨彩的韵律。再以写书法作品的形式完成对古诗的摘抄、积累,让学生体验、表现书法艺术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邢煦寰.艺术掌握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2]黄良.实用美学.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3]曹廷华.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上一篇:春风化雨,润物有痕 下一篇:语文课应精心设计开场白